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程茂吉 《城市规划》2019,43(8):69-74
为加强空间管控、控制城镇无序蔓延,建设生态文明,我国提出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要求。2014年开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试点工作存在对城镇开发边界的内涵理解不一、划定原则不尽相同的问题。目前,国家层面对划定工作尚无统一规范,也没有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和具体管控政策,影响了城镇开发边界的管控效果。基于我国提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目的,借鉴国内外理论和成功实践,我国城镇开发边界应为城市化稳定阶段的终结边界或因生态环境或资源承载力限制的门槛边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应体现生态为底、以适宜性评价为支撑、主导功能定位为导向、终极规模预测为基础、与城市结构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内外不同空间政策,实现城镇开发边界管控作用的落地。  相似文献   

2.
廖波 《室内设计》2011,(6):10-13
边界划定是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的关键环节,合理划定城镇型风景名胜区边界尤为重要。本文摆脱传统边界划定仅从风景区保护出发的单一视角,提出基于区域统筹视角下的城镇型风景区边界划定新方法,即力场分析法,并重点探讨了风景名胜区与城镇建设区相交区域边界的划定。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城市无序蔓延,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理论。而我国针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蔓延问题,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划定生态控制线。文章选取珠海生态控制线规划为案例,基于精明增长视角探讨生态控制线的划定以及其对精明增长理论的创新。研究发现,生态控制线规划能以精明增长理论的三大核心目标为导向,并制定三项策略:(1)基于多规协调以统筹生态空间并实施分区管制,反向限定城市增长边界;(2)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分类划定生态用地,保护核心生态空间;(3)依托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空间格局,锚固与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城镇紧凑宜居发展。同时,提出基于多规协调以统筹生态空间、分类划定生态用地以提升生态保护成效、协调海陆空间关系以营造宜居环境三项精明增长的新原则,以期能为我国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6,(10)
在存量规划背景下,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是遏制城市蔓延、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存量规划为视角,厘清传统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方法与问题,尝试构建基于存量优化提升与增量智慧增长的双轨目标导向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体系,并以哈尔滨为例,从城市规模预测、建设用地(存量)开发潜力评价、非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和综合开发边界划定四方面划定城市开发控制的刚性边界与弹性边界,以期为城市建设用地调整与管控提供理论借鉴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GIS空间技术,构建了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规避、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游憩资源安全4种关键性单一生态过程的安全格局,并整合叠加形成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随后,以综合生态安全格局为城镇增长的阻力因子,并结合城镇中心吸引力、道路吸引力、邻域开发强度等动力因子,利用最小阻力模型对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进行模拟预测,进而划定了城镇增长的刚性边界与弹性边界。结果表明:首先,高、中、低三种安全水平下,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逐级下降,适宜的建设用地规模依次为108.69km~2、135.43km~2、153.72km~2;其次,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指明了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基本生态系统服务的底线安全格局,有效地限制了城市无序蔓延,并引导城市呈组团式紧凑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网络在城市非建设用地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强  宋军  王天青 《规划师》2012,28(12):91-96
生态网络在非建设用地评价中具有划定非建设用地保护边界、评价非建设用地中生态类用地斑块、协调非建设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开发三大作用。针对当前非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研究提出基于生态网络对非建设用地进行评价,以缓解非建设用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矛盾,并以青岛市为例,提出了生态网络构建流程,基于该流程构建生态网络并划定网络等级;在市域层面分析现状建设用地对生态网络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以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为重点,划定非建设用地的各类边界,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导则。  相似文献   

7.
位欣 《城乡建设》2021,(7):42-44
本文基于各级政府的核心纵向事权,遵循"划管结合"的思路,以实践经验为切入点展开相关研究. 一、"城镇开发边界"概念 城镇开发边界,在国外又称"城市空间增长边界",这一理念最早来自 1945 年的大伦敦规划,当时伦敦外围规划了 16 公里宽的绿带,以控制城市蔓延.在我国这一概念通常被称为 " 城镇开发边界 ",是指根据地理空间的地形地貌、自然生态、环境容量和基本农田等因素划定的,可进行城市开发或禁止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区域的空间界限,即允许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最大边界.  相似文献   

8.
生态空间控制规划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手段,有效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控制城市无序增长,对城市发展形成反向约束和引导,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效应.文章试图探索“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类别和界定方法,提出“两线三区”生态空间管制分区,通过“线控”严格保护生态资源,界定城镇增长边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空间管控策略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6,(10)
"多规合一"背景下,大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工作亟需理清概念及其与各类规划边界的关系。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对比分析现状建设用地与"多规"的矛盾,发现现状开发边界局部突破"两规"规划建设用地边界与基本生态控制线并占据生态发展区,其主要问题与原因在于城市开发边界的"刚性"不足、控制方式缺乏统一认识、建设分区缺乏统一界定,以及城市扩展用地的形态"僵化"与低密度扩张。在"精明增长"理念指导下,文章提出城市开发边界应统一"四区"划分、明确"限制建设区"职能,整合"两规"开发边界及管制方式,并提出以"限制建设区"协调城市开发边界与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关系、提高城市建设扩展用地开发强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曾子轩 《城市建筑》2022,(3):101-104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的重点,各地市都在积极探索契合地方实际发展需求和体现地方特色的划定技术路线与方法.柞水县作为典型的河谷型城市,面临着建设用地总量匮乏、城镇发展方向无序蔓延等问题.以柞水县河谷型地貌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困境为切入点,以供需平衡作为技术路线,在规划其所能承载的最大建设用地规模上,结合"双...  相似文献   

11.
戴利斌 《福建建筑》2022,(10):23-28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山地城市发展面临着耕地和生态保护、城镇发展建设、产业规划布局等多方面矛盾和挑战。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山地城市破解“保发展”和“保红线”双保困境的有利手段。为此,结合闽清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专题研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低丘缓坡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量化分级,识别可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和拓展城镇空间,有效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期为山地城市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实施之后,国家空间治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城镇开发边界是与城镇乡村建设发展具有最紧密互动关系的一条控制线,它不只涉及资源环境节约和保护问题,而且涉及对城镇和乡村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问题.这项即将在全国推开的规划政策手段应具有全面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基于此,重新梳理和思考有关城镇开发边界的相关理论问题,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过去几年城镇开发边界的实践和研究;第二部分指出城镇开发边界作为一项政策工具,其作用定位从早期单纯地控制城市蔓延、保护耕地,转向兼有控制城市扩张、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塑造美丽国土空间的综合作用;在第三部分,认为“美丽国土空间”包含了自然、安全、高效、公平、舒适、艺术六个方面的意义,这是制定城镇开发边界政策的认识基础;第四部分提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需要综合分析城镇发展可持续性的总体状况、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城市性质和综合功能、城镇发展合理的空间需求、城镇空间特色、城镇发展不确定性和实施管理机制等七方面因素,使城镇开发边界成为更加综合完备的规划政策手段,切实发挥对美丽国土空间的形成具有的控制、引导和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生态方面入手,分析划定的刚性空间适用于传统型农业县,为长岭县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参考.基于底线思维,通过构建长岭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此界定长岭县未来城镇的扩张发展空间.结果显示:长岭县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较适宜建设的区域与建成区高度吻合,包含了长岭镇、太平川镇等大部分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为限建区和禁建区...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6,(6)
文章通过规划区域内的总体规划规定的建设用地规模来确定城市增长阈值,综合水、地质、游憩与生物多样性4个关键性单一因子安全格局,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增长模型,以此确定城市增长的空间形态,综合考虑空间形态与规模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为研究未来的城市扩展与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使划定的边界既考虑了规划区发展的要求,又兼顾了生态属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镇开发边界试点工作的开展,开发边界的实施管理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波特兰是城市增长管理的先锋城市,本文解析美国城市增长管理先锋城市波特兰的经验,分析其城市增长边界的内涵、内控外管政策、划定与调整机制,探讨该实施机制对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管控的启示,提出:城镇开发边界的重要功能为区分集中建设区域与非建设用地;管控上,应结合其他空间管控体系对边界内外分别落实鼓励与限制建设的措施;开发边界可以是由不同管控时效的边界组成的体系;设立定期与特例调整机制相结合的边界调整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张媛明 《城乡建设》2021,(15):50-52
城镇开发边界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十九大报告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近两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在调整数据基础上,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整改划定的基础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论证水资源约束底线,结合双评估、双评价,结合上位规划分配的规模指标,确定城镇开发边界的空间形态,并通过划定弹性发展区来预留弹性.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6,(10)
城市开发边界是新常态下实现城市转型发展、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有效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用地压力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沈阳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工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组织模式、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提出了建议,希望有助于推动城市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袁奇峰  陈世栋 《规划师》2015,(1):95-100
城市区域化背景下,农业用地日益成为城市生态功能的主要载体,因而需要保护,但在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的同时,村庄内部"主动性城市化"成为生态农地保护的难点。研究在回顾广州城市生态保护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型战略性生态空间资源"的概念,并以广州市流溪河水源保护区为例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为保护水源和基本农田,划定城市增长与生态农地保护的边界;为缓解农村主动城市化的张力,划定一定的农村发展用地作为补偿,以实现生态农地保护的帕累托最优;通过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创新让农地经营者成为生态农地保护的主动力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以河南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为例,进行流域尺度的城镇空间扩展模拟,并为城镇开发边界划示、差异化制定城镇发展策略及城镇"双宜区"判定提供科学支撑.采用实证分析法、元胞自动机(CA)与Logistic回归模型算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CA与Logistic回归模型算法结合进行城镇空间扩...  相似文献   

20.
杨建军  周文  钱颖 《华中建筑》2010,28(1):122-12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增长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矛盾已日益凸显。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协调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效手段。结合杭州生态带规划案例,对城市增长边界的性质进行辨析,提出刚性UGB与弹性UGB的区别。运用生态敏感性分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建设用地规划等方法,以及面对建设与保护冲突的规划决策方法,探讨了UGB的划定方法,并指出UGB在我国规划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