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古岩溶形成机理出发,通过大量钻井岩芯观察、薄片和扫描电镜鉴定、物性数据分析,研究了大牛地气田马五古岩溶形成机理及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马五段古岩溶分为三种类型,在这三种岩溶作用的控制下,导致马五发育白云岩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及裂缝-溶蚀孔洞型三种储层类型。储层的白云化使得储层晶间孔隙以及溶蚀缝-洞发育,溶蚀缝-洞发育为岩溶水提供了通道,岩溶水的渗流进一步加剧了次生孔隙的形成及白云化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为天然气的富集提供了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2.
溶蚀作用是四川盆地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关键。本文在四川盆地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中识别出同生期溶蚀作用、表生期溶蚀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并且分别总结了他们的主要特征。通过对溶蚀作用的认识进而探讨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孔隙保存机理,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靖边气田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储层属低压、低孔、低渗透气层,经过十多年的开发有利区块逐渐减少,物性条件变差。随着大规模的水平井投入开发,水平段不断增长,水平井改造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对靖边气田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水平井酸压改造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实现提高致密储层单井产量及该区块储量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4.
《云南化工》2019,(9):154-155
川西龙门山前雷口坡组处于山前隐伏构造带,储层属于海侵期的以局限台地潮坪相为主的沉积特征,储层宏观上发育微-粉晶白云岩、藻白云岩储层,微观上以白云岩孔隙型和白云岩裂缝-孔隙型为主的中孔特低渗储层。详细的研究对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四气藏勘探突破与提交千亿方储量整装气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洛带气田蓬莱镇组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其次是粒内溶孔、晶间孔,岩石中裂缝、微裂缝极少发育,属孔隙型储层。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其次是粒内溶孔、晶间孔,岩石中裂缝、微裂缝极少发育,属孔隙型储层。储层受压实、胶结作用的影响较大,使得其储层物性有所变差。孔隙度在10%~13%的储层与孔隙度大于13%的储层比例相当,其次为孔隙度在6%~10%之间的储层。溶蚀作用是该区储层最重要的成岩作用之一,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可以极大改善储层因受到压实、方解石的胶结作用等导致的孔隙性破坏,研究区内常常可以见到次生孔隙特别发育等多期溶蚀的证据。从储层的成岩及后生改造作用可以看出,以胶结作用为主的成岩后生作用影响最为显著,只有溶解作用和交代作用对孔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古岩溶标志的识别是探索气田有利储层分布规律的重要支点。本文以靖边气田为例,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首先对靖边气田地质概况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区的古岩溶特征从古岩溶识别标志、岩溶垂向的分带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靖边气田的有利储层发育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对古岩溶标志的识别是探索气田有利储层分布规律的重要支点。本文以靖边气田为例,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首先对靖边气田地质概况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区的古岩溶特征从古岩溶识别标志、岩溶垂向的分带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靖边气田的有利储层发育进行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8.
刘梅  范筱聪  刘璇 《辽宁化工》2014,(1):101-103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以及阴极发光等手段对巴麦地区小海子组的岩石类型及成岩作用做了充分研究。结果表明:小海子组发育的岩石类型中,残余粒屑灰质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的物性较石灰岩要好;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其中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有白云石化、溶蚀和破裂作用,破坏性的成岩作用有泥晶化、压实和胶结充填作用,影响不明显的成岩作用有重结晶和压溶作用。此研究对小海子组储层的成岩作用有参考意义,也可为后期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塔西南古近系卡拉塔尔组碳酸盐岩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孔隙结构为细孔微吼,呈低孔-特低渗的特征。白云岩段储层最发育。早期滩体和台坪亚相为有利储集相带,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是本区卡拉塔尔组碳酸盐岩优质储集层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对野外剖面、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和物性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綦江区块寒武系娄山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粉-细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主要发育晶间孔、晶间溶孔、裂缝3种类型;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储层;研究认为成岩作用对储层具有控制性的影响:白云石化作用和压溶作用改善了储层的孔渗情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则对储层孔渗起到破坏性作用,构造裂缝总体上改良了储层的孔渗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以龙马溪组、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为主要目标的钻探中,发现该区纵向上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多套常规气储层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根据目前现有资料,对滇黔北部地区灯影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灯影组地层形成一套以白云岩为主的储集岩,储层的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型储层,局部地区的裂缝、溶蚀扩大缝提高了储层的储渗能力。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溶蚀孔、洞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为主。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运动共同控制灯影组储层的形成和演化。沉积作用控制着储层发育,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成岩作用控制着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是储层发育的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多期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极大的改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新城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沉积微相与储层特征为油气田的开发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测井、扫描电镜和压汞测试等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之上,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新城区长2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相、储层特征研究,分析了沉积微相、岩石学特征、孔隙特征、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长2储层主要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河口砂坝和泛滥平原微相;孔隙类型有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微裂隙等,以粒间孔为主,溶孔次之;平均孔隙度11.6%,平均渗透率9.95×10~(-3)μm~2,为低孔低渗储层;沉积环境是储层发育的基本控制因素,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都是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成岩作用是改造或破坏储层的重要作用,对碳酸盐储层具有双重影响。既有改善储渗性能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如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去膏化作用、构造破裂作用;又有使储渗性能降低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如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去白云岩化作用、重结晶作用等。成岩作用的研究对了解储层孔隙的发育和演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陕400井区是靖边气田西部扩边建产的重点区,储层微观特征尚认识不清。为此,利用薄片鉴定、压汞分析和物性测试等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和物性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表明储层整体以白云石(76.7%)、方解石(19%)为主,陆源矿物较少;岩性以泥-粉晶云岩为主、占74.3%,晶粒细小;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溶孔、占78.9%;储层孔喉连通性差,孔喉组合为细-微孔、中-小喉型;分析认为,岩石晶粒细小、面孔率低、喉道半径小、孔喉连通性差是导致储层超低孔-超低渗的内因。研究成果具有实际意义,可作为储层沉积-成岩作用研究、储层分类评价以及后续开发选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陕330井区是靖边气田东部扩边建产的重点区,储层微观特征认识不清。为此,利用薄片鉴定、压汞分析和物性测试等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和物性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表明储层整体以白云石(82.2%)、方解石(13.5%)为主,陆源矿物较少;岩性以泥微晶-细粉晶云岩为主、占87.5%,晶粒细小;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溶孔、占90.1%;储层孔喉组合为细-微孔、小-微喉型,孔喉连通性差;分析认为,岩石晶粒细小、面孔率低、喉道半径小、孔喉连通性差是导致储层超低孔-超低渗的内因。研究成果具有实际意义,可作为储层沉积-成岩作用研究、储层分类评价以及后续开发选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储层为一整套白云岩储层,发育多种储集空间,其孔隙演化非常复杂多样。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碳酸盐岩本身性质的不稳定且易受流体作用的影响,二是因为研究区寒武系储层成岩作用复杂且经历了多期次多种类的流体的改造。本文对研究区多种溶蚀流体的生成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靖边气田下古生界马五1+2储层地质特点,通过数值模拟及技术经济评价等方法,确定了马五1+2储层水平井经济界限产量、最低有效长度以及经济界限渗透率等参数,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水平井适应性评价标准。通过应用适应性评价标准部署水平井,靖边气田水平井开发效果显著,尤其在低渗区水平井增产效果明显,水平井开发潜力大。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是世界上最老的储集层之一[1],通过检索文献、观测剖面及岩心、整理资料等工作,研究了川西灯影组储层特征及其孔洞充填序列,得出以下结论 :1.灯影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各种含藻白云岩,多种储集空间发育,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是形成较好储层的必要条件;2.根据储集空间类型的不同,孔隙充填序列大致分为两种。孔隙型白云岩的充填序列为:第一世代纤(柱)状白云石,第二世代粒状白云石,第三世代自形自形粗晶白云石。而受热液的改造的孔洞白云岩,充填序列为:早期白云石-沥青充填-鞍状白云石-自生石英。  相似文献   

19.
田甜  薛梅  董文玉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11):126-129,171
白云岩储层是四川盆地现今最重要的储层之一,而白云岩在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广泛分布,它是主要的储层。利用野外地质实测资料和室内分析物化资料,分析了川东南地区灯影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及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区内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岩石选择性,主要发育于藻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及粉一粗晶自云岩中;灯影组白云岩...  相似文献   

20.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北气田山西组山_2~3段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储层以中粗粒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储层低孔特低渗,主要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等5种成岩作用类型。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关键。山_2~3储层中可以划分出弱压实—石英加大较弱—溶蚀成岩相、弱压实—石英加大较强—弱溶蚀成岩相、强压实致密相、碳酸盐胶结交代成岩相4种成岩相。目的层段的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多期叠加河道之上,成岩储集相类型以弱压实—石英加大较弱—溶蚀成岩相和弱压实—石英加大较强—弱溶蚀成岩相为主,应作为今后的重点勘探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