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酯类自黏性树脂颗粒,研究了苯乙烯(St)与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含量对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溶胀曲线、热性能、自黏性,并与传统树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类树脂中St含量越少,自黏性越好,油溶率越高;MBA含量越多,膨胀倍率越高,膨胀速率越慢;与传统树脂相比,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的热稳定性能略差,但油溶性更好,油溶速率更快,黏度随温度的变化更稳定,自黏性更优异。  相似文献   

2.
魏兰兰 《天津化工》2010,24(3):61-62
介绍各种常用橡胶的自黏性,讨论橡胶在温度、湿度、氧化、炼胶过程、擦溶剂下的自黏力变化,并讨论里配方中各种配合剂对橡胶自黏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任增茂 《粘接》1994,15(2):11-14
本文阐述了铸造用自硬型酚醛树脂、酚醛呋喃树脂以及脲醛呋喃树脂的合成原理和合成过程,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注水替油吞吐进入高轮次以后,油水界面不断升高,注水替油效果不断变差,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起伏的高部位,此类剩余油俗称“阁楼油”。国外利用氮气及天然气驱工艺开采“阁楼油”的技术已成熟。为了进一步提高塔河油田的开发效果,开展了对注N2开采裂缝一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可行性的研究。针对塔河该类油藏的地质及生产特点,分析了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有利地质条件;在井筒多相流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论证了塔河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对注气量、闷井时间、注气采油方式、注气速度等技术政策界限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塔河碳酸盐岩油藏一定工艺技术保障下,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是可行的,预计采收率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进行共聚,然后用环氧氯丙烷同时进行共聚分子间及共聚分子与纤维素之间的两种交联,在纤维素上形成单分子层交联丙烯酸酯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对油性香精具有非常好的留香作用,最长保香期为96天,耐洗48次。  相似文献   

6.
橡胶粒子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对ABS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和丁苯胶乳(SBR)乳胶粒上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分别合成了橡胶含量为20%的ABS共聚物,并研究了ABS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在两种ABS中橡胶粒子都比较均匀地分散在SAN基体中,其橡胶粒子直径分别为0.05μm(SBR0和0.25μm(PB)左右,并且在PB橡胶粒子中含有大量的结构--SAN次级粒子,其冲击强度值分别为15J/m  相似文献   

7.
采用Arps递减分析和模型预测2种方法对塔河油田缝洞单元的可采储量进行计算。由于模型预测不存在递减段选取的问题,因此可以把模型预测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参考,与Arps递减分析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再调整递减段,从而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因此建议2种方法结合起来对塔河油田缝洞单元的可采储量进行计算。同时对塔河油田动态储量的递减分析还提出了关于其递减段选取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特殊技术改进常规氟碳涂料,研制了自清洁、耐沾污氟碳涂料,实验结果表明该涂料具有良好的雨水自清洁效果和优异的涂膜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合理的对资源进行开采即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在碳酸盐岩中,油藏资源较为丰富,但埋藏较深,因此开采难度较大。尤其是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来讲,由于其本身的特殊特点,油藏的开采难度更加难以想象,在油气开采的过程中采取注水压锥的措施,并通过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主要从注水压锥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分析影响注水压锥的因素来理解其在油藏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岩具有极深的油藏,不同的油藏以及各种油藏所对应的环境具有多样性,缝洞型碳酸盐为油藏的储集空间,这种储集空间的储渗能力非常低,因此成为了主要的渗流通道。当前,越来越多的油田受到了油井含水量上升的影响,这严重限制了石油的正常产量。石油开采企业必须对这种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油井的含水量较高,就可以选择注水压锥的手段,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升石油产量。主要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压锥措施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石油开采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水动力学属于流体力学的研究范畴。流体力学在连续介质的基础上,利用微元分析法或有限体分析法,建立流体力学模型,利用牛顿力学定律、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定律等,结合流体运动的特点,通过数理方法,建立流体运动方程,通过各种数学工具求得所需的工程参数。对于缝-洞型油藏,尽管在整个流场内属于非连续介质,但在相互沟通的缝、洞内,在流动的通道内,仍可以看成是连续介质,仍然可以运用流体力学的方法求解。  相似文献   

12.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和裂缝,受岩溶缝洞发育特征及规模影响,空间上可能存在多种情况,包括大型独立溶蚀天然缝洞、大范围小型溶蚀孔洞组合等。在试井解释过程,需要简化地层模型来进行分析。因此,在宏观上将溶蚀孔洞空间上发育较为均匀的储层等效为均质储层,实例井分析表明简化分析的方法可靠性较高,分析结果与实际油藏生产特征吻合。  相似文献   

13.
张彬  张勇  刘志  魏嵩  耿月 《中国胶粘剂》2020,(10):33-36
以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C5石油树脂、环烷油KN4010为主要原料制备出热熔压敏胶(HMPSA),考察了C5石油树脂类型和混合比、SIS二嵌段含量和环烷油用量对HMPSA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氢化C5石油树脂用量为47%[其中m(5320)∶m(H-100W)=4∶6],SIS1126用量为30%,KN4010用量为20%时,所制备的HMPSA具有良好的低温柔性和耐热性;与后浇注混凝土剥离强度为4.54 N/mm,各种处理后的剥离强度≥3.5 N/mm,可用于制备铁路隧道自黏型橡胶止水带。  相似文献   

14.
塔河12区缝洞型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AD 12缝洞带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地质特征以及生产特征,分析了AD 12缝洞带出水类型以及出水原因。通过见水时间与产层海拔深度关系,判断出产层出水特征基本符合由构造低部位到高部位侵入。同时认为该研究区总体油气充注程度较低,井与井之间的连通性较差,局部出现底水较发育以及油水分布倒置状况。通过以上认识,最终建立了缝洞带储层油水体组合模式,这对描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内流体分布以及指导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华良 《广东化工》2016,(16):252-254
磁性纳米粒子由于其广泛的应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磁性纳米粒子均已成功制得,特别是合成形貌可控,高度稳定和单分散性的磁性纳米粒子。综述了磁性纳米粒子的几种比较常见的合成方法及其包覆措施,并对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10区油藏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储集空间发育有孔隙、裂隙和溶洞,油水关系复杂,对后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正确划分缝洞单元和搞清楚井间连通关系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常规连通性分析需要储层、流体等静态数据作支撑,数据不易获取,可操作性差。针对10区的七口井,本文主要利用动态干扰特征,验证各井间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吞吐选井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开采程度加大,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剩余油常呈阁楼状分布,常规开发手段难以动用,通过注气(氮气)吞吐可有效动用。通过分析塔河油田各区注气吞吐井的油藏地质特征、生产特征以及注气后生产效果,总结出4条注气吞吐选井认识:阁楼状剩余油与储集体所处构造位置无明确对应关系;剩余油越丰富,注气吞吐效果越好;溶洞型储集体水体能量强,注气吞吐效果差;油气生产层段位于储层顶界易导致气体回窜,严重影响注气效果。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要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溶蚀孔、洞为主,地层流体以"管流"为主,多种流动方式共存,其递减方式与常规油藏递减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油藏各阶段开发特征及递减类型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递减法为主、多种递减类型组合的技术可采标定方法,该方法对缝洞型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缝洞型油藏的特点,针对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交联聚乙烯亚胺PEI凝胶-聚合物体系以及沥青质增强凝胶聚合物体系在缝洞型油藏中的堵水性能开展研究.通过静态实验对比研究了两种聚合物体系在凝胶时间、凝胶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别,并基于缝洞微模型进行了动态实验,研究了物理裂缝特征和孔隙形状几何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质增强凝胶聚合物体系比凝胶聚合物体系具有更高的最终采收率和更晚的见水时间.凝胶聚合物和沥青质增强凝胶聚合物的注水性能也与孔隙形状和裂缝物理性质有关.研究结果为凝胶聚合物提高缝洞型油藏采收率工艺参数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乳液聚合法分别制备了粒径为40 nm、单分散的交联聚苯乙烯(PS)和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α-MS/AN)乳胶粒子, 将其作为填料,通过乳液共混共沉法分别添加到丁苯橡胶(SBR)和丁腈橡胶(NBR)中.结果表明,当填料用量相同时,PS增强SBR的力学性能优于α-MS/AN增强SBR;而α-MS-AN增强NBR的力学性能优于PS增强NBR.聚合物纳米粒子对橡胶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且增强橡胶的密度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