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残留地层厚度最大,川西南雷口坡组勘探程度低且具备油气生成条件。本文基于工区剖面实测及井资料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区内雷口坡组四段沉积相、岩性特征、以及储层特征,为川西南雷口坡组四段油气勘探提供建设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基于沉积特征上的近源、浅水、河道化等沉积特征,确定为浅水辫状三角洲沉积,工区处于三角洲前缘部位,主要的储集体为分流河道砂和席状砂,以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在对主要砂层砂体分布的叠加图分析基础上,确定了砂体发育最好的部位处于工区的中部部位,据此部署了4口滚动勘探井,结合圈闭要素分析,确定工区东南部的构造部位的井为优选井,主要进行有利构造的勘探。  相似文献   

3.
川西地区作为西南油气分公司主力区块,当前陆相浅层和中深层气藏已步入开发后期,为满足建设百亿气田需要,海相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迫在眉睫。川西新场构造上的海相预探井新深1井做为探索新场构造马鞍塘组储层、雷口坡组顶风化壳储层发育情况及其含气性的重点井。其特殊井身结构和复杂地质条件,导致在钻井过程中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川西海相深层勘探开发步伐。通过2009-2011年深井提速提效应用效果,结合新深1井新工具、高效PDC钻头及新技术现场应用,有效的形成了川西海相深井钻井工艺技术配套。  相似文献   

4.
涪陵永兴场地区长兴组礁滩储层发育,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然而工区内钻井稀少,满足不了稀疏脉冲约束反演的资料要求,给储层的地震精细预测带来困难。针对这一技术问题,在区域沉积相带的指导下,将相邻工区同一相带内的钻井虚拟到研究区内,进行虚拟井约束地震反演,对涪陵永兴场地区长兴组礁滩储层进行了精细的刻画,并通过地震属性进行分析,验证了储层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建立了一套针对三维工区的虚拟井反演技术,为其他无井工区的储层精细预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取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测井统计分析,对F块稠油油藏储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块兴隆台油层兴Ⅲ组储层属于属高孔、高渗储层,兴Ⅲ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工区北部以及D208~D206井一线以东区域,;渗透率分布特征与孔隙度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目前西北工区的主力油藏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其成藏特点表现为溶蚀孔洞、裂缝发育。根据XX油田成藏环境和储层物性,目的层井段设计为70°~90°的斜井或水平井,溢流后在平推压井处理复杂实践过程中,存在压井液高温沉降稳定性差造成沉沙卡钻、高密度下的压差卡钻、岩屑堆积及溢流处理期间钻具处于静止状态等多种卡钻高危风险,且发生卡钻后,处理难度升级。本文对西北工区X井、Y井两口定向井溢流处理卡钻复杂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现场带压活动钻具起钻试验,探讨西北油田奥陶系储层溢流处理期间防卡措施。  相似文献   

7.
漏失井固井一直是个固井难题,对于漏失井要想取得较好的固井质量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塔河工区对于油层固井的固井质量要求严格,须全井段封固,该区块井一旦漏失,常规固井方式很难保证固井质量,本文根据塔河工区施工井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正注反挤固井工艺在该区块应用的条件和技术措施,以及通过该工区某漏失井采用正注反挤固井工艺的固井施工进行探讨,以期通过分析论证,提高塔河工区漏失井的固井质量,为后期的采油采气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TP45井钻完215.9mm进尺后没有认识到认真通井的重要性,177.8mm套管弹性扶正器没有严格按照钻井设计安放,弹性扶正器加量过多,导致下177.8mm发生卡套管复杂,改变了本井四开钻头尺寸,使钻井周期严重超标,极大地增加了钻井成本,延迟了后期采油作业。本文就TP45井卡套管复杂做出论述,使分公司工区内各个井队引起警惕,并为分公司小井眼钻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营山103井位于川中古隆平缓构造区的仪陇—营山构造群内的营山构造Ⅰ高点上的一口预探井,其储层主要分布于雷口坡组雷四段及须家河组须四、须二段,从保护储层、提高机械钻速、防治井漏的目的出发,设计在须六~雷四段油气层段采用常规钻井液欠平衡钻进(遇见良好显示层段进行取心作业)。在该区块的钻探程度和研究程度比较低,具体的储层类型、储层分布不均。本文主要介绍欠平衡钻井技术在本井的应用、工艺流程、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新疆塔河油田工区地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第一个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田,其油藏主要分布在三叠系、石炭系、奥陶系三个层位,在其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中,奥陶系占到95.32%。塔河油田也拥有世界上最深的碳酸盐岩油藏,这里油气井井深一般都在6000m左右,普遍裸眼完井,自喷井较多,而且油藏普遍含有硫化氢气体,大大提高了修井作业井控技术的要求。油井压井技术是否有效首先关系到整个作业过程的安全性、环保性,其次压井方式的选择不当直接会影响作业工期。在塔河工区多年修井施工中总结的经验,结合塔河工区碳酸盐岩油藏普遍存在的定容性的特点,总结出了一套针对塔河油田油井修井作业行之有效的压井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由西南石油工程公司四川钻井分公司70821XN井队承钻的川西海相重点预探井潼深1井钻至井深6060米完钻。潼深1井是一口布置在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梓潼凹陷文星构造的一口预探直井。该井设计井深6060米,以海相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上三叠统马鞍塘组为目的层,兼探须家河组二段。该井于2012年12月6日开钻。施工中,井队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针对该井四开海相地层含硫化氢的特点,在井场布置、设备配置及技术措施准备等均按照含硫化氢天然气井相关规范执  相似文献   

12.
《化工设计通讯》2017,(7):90-92
随着西北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面临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井控风险随之增大。为有效降低井控风险,根据西北油田油气藏特征和现场钻井施工情况,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数据处理方法、参数优选、判断规则等方面建立溢流预警模型,并完成了智能监测溢流预警软件系统的开发;通过西北油田工区现场应用,该系统相较传统的综合录井溢流监测方法,有效提高了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准中4区块侏罗系头屯河组南部物源主要提供以中-高级变质岩为主的物源,包括一些火山岩和沉积岩物源。南部三工河剖面头屯河组粗相带、工区内砂岩岩屑、重矿物特征及地震特征表明南部物源是研究区重要的沉积物源之一,但是对准中4区块影响范围相对有限,最大影响范围在研究区的东南部D6-D7井附近,而且范围逐渐缩小,头屯河组上段和齐古组沉积期南部物源难以进入准中4区块。  相似文献   

14.
赵卓 《当代化工》2015,(3):645-647
主要是对松辽盆地王府断陷泉三段地层沉积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在工区内选取标准井进行单井相分析,初步断定沉积相的类型。随后根据全区内所有井的岩心、测井资料对整个工区内的各种沉积微相类型进行判断和分析。通过研究可知泉三段地层为曲流河相,主要发育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和河漫湖泊六种沉积微相。通过地震剖面中对下切谷的识别以及地震属性的提取和分析从而确定平面相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场须家河组气藏具有高温、高压、含CO2、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等地质特征,面临高压低渗裂缝性气藏储层保护难、安全与经济矛盾突出等工程技术难题,通过高酸溶性快速防漏堵漏储层保护技术、水平井完井方式综合评价技术、经济安全的完井井筒设计和高产井完井管柱优化等研究,形成新场须家河组气藏深层水平井完井技术对策,并在新21-1H井等井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复杂地层的开发,中低压地层钻井数量增加,对固井需要的低水泥泥浆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油层段的封固质量,首先要在注水泥浆时始终保持并筒内的液柱压力等于或略大于地层流体压力。采用适合本地工区的水泥浆结构,钻井封固应遵循科学性、可行的性。大大减少了水泥浆的失重和窜槽,实现了压稳和防窜的目的,使固井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蔺营  王新  江建虹 《当代化工》2021,50(11):2600-2603
华光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的南部,陵水组沉积范围大,位于凹陷的中部.由于其钻井资料的匮乏,在对其储层预测时难度较大.为了研究储层分布范围,首先根据其地震层序模型和地震道的时频分析结果,结合相邻工区测井数据进行岩石物理交会分析,得到对储层敏感的弹性参数,并分析其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关系式.然后通过工区叠后反演数据体建立包含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的虚拟井,进一步结合优化扰动算法,根据角度叠加数据体进行叠前弹性阻抗反演.通过多个先验信息的约束及反演结果分析表明,其储层表现为高阻抗特征,预测了该研究区储层发育的位置及层段,为今后对该工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18块“注采井网欠完善、单向水窜严重”的问题,提出“重构注采井网与深部调驱相结合”二次开发思路,由于区块开发特征复杂,需要对深部调驱可行性进行研究,选择合理试验区及试验井组,改善注水效果,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提高区块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兴I组砂岩只在工区东部发育,发育范围小;兴Ⅱ组砂岩发育范围大,全区发育,叠加厚度大;兴Ⅲ组砂岩大面积连片分布,大于15m的区域在井区西部,东南部局部相变为泥岩;兴Ⅳ组砂体以中部最厚,向东西两侧逐渐减薄。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镇泾工区地层承压能力低,地层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洛河层段在1100-1300m左右,由大段砂岩组成,地层孔隙度大,渗透率高,含水量丰富,部分目的层存在裂隙油藏,易发生井底漏失的现状,目前我们采用一次上返固井工艺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施工过程以紊流注浆和即时稠化固井技术,有效的降低了该工区钻井的漏失率,大大提高了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