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用2.20~2.30 mm厚热轧带钢经二次冷轧和中间退火代替通常的三次冷轧直接生产0.20 mm以下的取向硅钢片的新工艺,以及Mn/S、Mn%×S%、二次压下率和二次再结晶温度对薄带取向硅钢磁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是在武钢1700mm五机架冷连轧机、双机架二次冷轧兼平整机和廿辊森古米尔轧机及罩式退火炉和拉伸热平整等设备上进行的。通过工业性试验及批量生产,研究了化学成分、冷轧工作辊直径、二次冷轧压下率、中间退火方式、最终退火、热拉伸、平整等因素对二次冷轧镀锡板强度的影响。本文通过观察不同二次冷轧压下率及不同退火方式处理的试样的精细结构,阐述了其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用户需求从冷轧压下率、退火温度、退火速度等方面对一般商用级产品(SPCC、DC01)采用差异化生产及工艺优化,从而生产出了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一般商用级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开拓了冷轧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Cu2S+AlN为抑制剂采用低温板坯加热二次冷轧法和中间厚度完全脱碳的工艺生产0.30 mm厚普通取向硅钢(/%:0.03~0.05C、3.0~3.2Si、0.18~0.24Mn、0.005~0.012S、0.006~0.011N、0.012~0.024Als、0.4~0.55Cu)的工艺过程。研究表明:加热温度在1220~1300℃时,酸溶铝(Als)和氮(N)(/%)分别在0.01~0.022、0.007~0.011时,随着Als和N含量的增加,磁感升高,铁损降低,成品磁性能呈现逐步优化趋势,产品合格率高;二次冷轧压下率控制在55%~60%(即一次冷轧后厚度0.65~0.70 mm)可保证得到均匀的一次晶粒和适量的高斯晶核;脱碳退火温度、时间和板厚对脱碳影响较大,退火气氛和加湿水温影响较小;回复退火对磁性能影响不大。通过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1290℃加热,1160℃开轧,终轧温度930~960℃;二次冷轧压下率在55%~60%;中间退火温度840~850℃,加湿水温65℃,退火气氛20%H2+80%N2  相似文献   

5.
采用CSP工艺生产厚度为3.5 mm的IF热轧钢板,分析了冷轧压下率对冷轧织构、退火织构、各组分含量、{111}/{100}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1.4%的冷轧压下率生产的IF钢{111}织构占比最大,最有利于冲压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董浩  赵宇  喻晓军  连法增 《钢铁》2008,43(5):80-83
研究了二次冷轧压下率对无取向硅钢薄带磁性能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冷轧工艺时,55%左右的二次冷轧压下率能够获得磁性能优良的0.2 mm厚无取向硅钢薄带.当二次冷轧压下率高于55%后,成品钢带中对磁性能不利的r织构组分比例逐渐增强,特别是{111}<112>、{111)<110>织构.采用55%左右的二次冷轧压下率制造能获得{100}面织构和高斯织构比例都较高的产品,其铁损P1.0/400能够降低到10.6 W/kg,同时磁感B50能达到1.68T.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罩式退火生产的Ti+Nb超低碳烘烤硬化钢板的织构。主要包括不同冷轧压下率条件下生产的冷轧板和退火板的织构,热轧、冷轧和退火织构演变,退火板不同厚度处的织构。结果表明,在冷轧压下率80%条件下生产的退火板在γ取向线上的织构较为强烈,具有较好的深冲性能;再结晶退火织构对形变织构具有明显的遗传性;退火板不同部位织构具有相似特征,中心{111}织构较多。  相似文献   

8.
75Cr1冷轧钢带作为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合金工具钢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高端锯片与锯条行业。本研究以75Cr1的热轧板带为原材料,在实验室进行不同压下率的冷轧与退火试验,对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材料进行了显微组织和硬度分析,得到了提高75Cr1冷轧钢带球化率和改善力学性能的指导性冷轧及退火工艺,同时也为冷轧工序生产满足不同质量要求的冷轧带钢提供了工艺指导。  相似文献   

9.
试验2.3Si无取向硅钢(/%:0.003C,2.30Si,0.16Mn,≤0.020P,≤0.005S,0.54Al)冷轧板由常化和未常化的2.5 mm热轧板冷轧至0.6 mm(压下率76%),经750~950℃ 2.5 min中间退火后再冷轧至0.5 mm(压下率16.7%),成品板经890℃+960℃ 2.5 min退火。研究了中间退火温度对该钢晶粒尺寸、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中间退火温度的升高,二次冷轧前晶粒和成品晶粒增大,成品中不利织构组分{111}和{112}减弱,磁性能得到改善。热轧板经过常化时的磁性能明显好于未经常化时的磁性能,但中间退火温度较高时常化对磁性能的有利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0.
某生产厂此前采用二次冷轧轧程生产镀铬用二次冷轧材,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线效率,推荐客户选取适宜原材料进行试验。通过优化冷轧、退火、平整工艺后,成功开发DR8酒精罐用镀铬板,产品性能满足要求。达到了采用一次轧程代替二次轧程生产的目的,生产效率提高一倍,成材率提高了1%,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根据低合金高强度Q345B冷轧薄钢带的质量要求,通过分析不同冷轧压下率对钢带组织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产品的冷轧总压下率及压下规程;通过探讨退火温度及保温时间对产品组织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产品的退火工艺参数(700℃×16 h);通过优化平整张力、轧制力等工艺参数,消除了产品的屈服平台和横折纹缺陷。泰钢开发生产的Q345B冷轧薄钢带屈服强度≥350 MPa,抗拉强度≥500 MPa,具有冲压性能好、表面光洁、粗糙度均匀、板形平直、厚度精度高等特点,满足标准及技术要求,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现场生产实际,通过在试验室对奥氏体不锈钢304黑皮卷直接进行压下率分别为10%,20%,30%的冷轧然后退火酸洗的试验,证明在退火酸洗工艺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在热轧后进行一定压下率的直接轧制,可以获得与传统No.1产品相比晶粒尺寸等级相同、表面粗糙度更低、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相近的2E产品,并且获得更大的热轧产品厚度范围,降低冷轧一个轧程后的产品厚度.因此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可以用2E产品替代No.1产品.  相似文献   

13.
冷轧工艺会对铁素体不锈钢的后续退火组织产生重要影响,也是铁素体不锈钢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力学及成形性能的关键.以Nb+Ti双稳定439L铁素体不锈钢为实验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微观组织表征以及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的冷轧压下率(60%~85%)对该不锈钢退火过程(1 000℃×2 min)中的微观组织和织构的演变及其力学和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439L铁素体不锈钢退火后的γ织构不断增强,α织构逐渐消失,即在退火过程中发生了由α→γ织构的转变;同时,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退火织构的峰值强点逐渐向γ取向线靠近,此时439L冷轧退火板的平均塑性应变比(rm)不断增加,在压下率为80%时具有最小的各向异性指数绝对值(|Δr|).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碳钢DC01在使用过程中的屈服强度高和开裂问题,通过研究炼钢成分、热轧轧制工艺、冷轧压下率以及退火温度等工艺参数对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定了工艺优化方案。炼钢方面降低碳含量,提高铝含量,控制氮含量;热轧通过提高卷取温度,冷轧工序对不同规格压下率进行设计,稳定规格压下率;连退提高退火的均热温度。生产实践证明,制定的工艺优化方案行之有效,产品满足了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鹏 《柳钢科技》2009,(4):27-33
主要通过对铁素体区热轧板坯进行不同压下率的一次冷轧和二次冷轧试验,采用ODF对比一次冷轧观察了(100),{111}和Goss面织构在二次冷轧过程中的演变。二次冷轧的织构特征是获得较高占有率的{111}织构和较低占气有率的{100}织构,二次冷轧在一次.冷轧的基础上加强了{111}〈112〉组分。通过TEM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二次冷轧中压下率分配方式对织构演变和材料最终退火组织性能的影响,为IF钢二次冷轧工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CSP工艺生产的IF冷轧钢板,分析了热轧卷取温度、冷轧压下率、退火温度及保温时间对退火板中第二相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卷曲温度、增大冷轧压下率,提高退火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均促进退火板中第二相粒子Ti(CN)与FeTiP聚集并复合生长,有利于{111}织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06A1P高强度深冲压汽车板的冷轧压下率、热处理加热速度和平整度试验。讨论了冷轧工艺与产品性能的关系,提出了冷轧压下率不应低于70%,退火时应采用慢加热速度,平整度必须按1%(O.8~1.2%)控制。  相似文献   

18.
李筱  卫英慧  王斌  卫争艳 《特殊钢》2019,40(5):60-63
采用四辊可逆冷轧机组对热轧退火态含氮马氏体不锈钢420U6(/%:0.16C,13.63Cr,0.083N)进行了压下率10%~90%的冷轧,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该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冷轧压下率达到90%时,碳化物的数量由原始退火态的0.1×106个/mm2大幅提高至2.35×106个/mm2,而碳化物的平均直径则由1.11μm降低到0.22μm,同时碳化物的分布更加均匀。此外,材料的硬度和屈服强度分别由原始退火态的170 HV和335 MPa分别大幅提高到冷轧压下率为90%的325 HV和1 108 MPa,而延伸率在冷轧压下率为0%~40%时出现大幅下降,之后则逐渐稳定在6%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卷取温度(分别为670℃和710℃)工业生产的高强度IF钢热轧板为研究材料,进行了不同冷轧压下率(分别为55%、65%、75%和85%)的实验室冷轧试验,结合连续热镀锌线的工艺特点进行了盐浴退火试验,采用金相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热轧卷取温度和冷轧压下率对高强度IF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温度卷取时,热轧卷晶粒尺寸较细,冷轧退火态晶粒尺寸相对较粗,rm值相对较低。冷轧退火态仍具有较细小的晶粒,但屈服强度明显降低,这与间隙碳原子在退火过程通过NbC粗化被大量清除有关。卷取温度对试验钢冷轧退火态的强度、断后伸长率和nm值几乎没有影响。随着冷轧压下率从55%增加到75%时,退火后铁素体晶粒尺寸变化不明显,当冷轧压下率进一步增加到85%时,铁素体晶粒尺寸有所减小。冷轧压下率对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影响较小,对nm值没有影响,而rm值随着冷轧压下率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莫志英  方圆  刘伟  吴志国  王雅晴  孙超凡 《钢铁》2019,54(12):70-74
 为了开发高硬度二次冷轧镀锡板,采用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二次冷轧压下率对氮强化镀锡板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冷轧压下率提高,试验钢的硬度和强度提高,各向异性增加,伸长率降低,当二次冷轧压下率为44%时可达到DR-9M的技术要求。同时采用高碳和氮强化成分体系配合低温退火不利于有利织构{111}的形成,织构取向密度的峰值出现在{001}<110>~{114}<110>、{223}<110>~{445}<110>和{554}<225>,冲压成形时易在45°方向上产生制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