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城市群次级中心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 《城乡建设》2004,(3):34-35
“长三角”城市群次级中心城市功能建设 长期以来,"长三角"城市群次级中心城市都是作为孤立的市域行政中心城市进行建设的,没能主动大胆地按"长三角"城市群次级极核城市的区域城市化发展需要,引导城市的综合功能提升,在城市功能发展上引发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世界建筑》2021,(5):110-111
作为片区城市更新的首批项目,上海南部科创中心需要在相对混乱的城市基底下创造一个适宜人们停留、办事、交往的公共场所.基地被仅有一侧朝向道路,但科创中心的功能属性要求10余种相对独立的功能及其相应的入口.三层的小露台、四层的连续研发办公都因风景而产生,从相对混杂的剑川路上望去,树冠之上,是一片风景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方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俊宴  禚振坤  陈雯 《规划师》2006,22(3):15-18
长三角城市群在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和中国面向国际化的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城镇等级体系完善,区域内经济联系密切,具备了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条件.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弱行政边界的网络化联系,实现功能提升、互补和空间有机集散,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内部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新形势下,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关键是要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通过分析城市群发展趋势,结合长三角地区的最新发展进展,梳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群建设的发展动向;并从智慧城市群建设的视角,针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提出"战略规划、IT基础设施、行动领域"3个维度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数字城市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城市群已成为区域协同、共赢发展的必然结果。2010年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正式批复,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这将更加有力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交流、互动和协作。面对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土地瓶颈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诸多瓶颈和难题,迫切要求更加突出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体现区域一体化、推动共赢发展。从数字城市群的建设视角,提出了推进长三角数字城市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球创新链是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创新全球化逐步深化的必然产物。基于全球创新链内涵、形成机理和趋势特征,从技术、资本和价值3个维度,重点分析了全球创新链的链接机制及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结合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需求,提出上海必须树立全球视野,把握全球创新发展趋势特征,从全球创新链中的国际资本、跨国研发、技术交易、人才流动、技术转移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大海被誉为人类最后没有被充分开发的宝库。建设北部湾区域海洋中心城市群,是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区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是广西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扩大与东盟国家海洋经济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正>丹徒新城科创中心位于丹徒新城东部工业园区内,是一个集行政办公与园区配套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项目选址于一片已经平整过的开阔地,除了东、南两侧的道路之外,周边几乎没有其他可供参照之物。科创中心因而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工业园区的一个重要标识,为整个园区的建筑环境品质定下基调。在外部形象、内部空间、整体环境品质等方面为工业园区确立一个参照系成为项目的设计目标,具体从三方面来达成:一是充分满足不同  相似文献   

9.
上海郊区建设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论述了上海郊区建设中人口向城镇集中、郊区经济高增长与就业低增长失衡以及"城市支持郊区"等若干理论与现实问题,旨在为推进上海郊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使用移动定位大数据,在长三角三省一市范围内识别上海、杭州、南京中心城区与其他城市的跨城通勤、一日往返、高频两地往返3类城际出行,分别计算紧密联系范围。使用互联网地图API接口,测算上海、杭州、南京中心城区的交通等时圈,与3类城际出行紧密联系范围进行对比。上海、杭州、南京中心城区的交通等时圈均出现"圈层+飞地"形态。高铁等快速交通体系已经改变了长三角城市之间的时空关系。3个城市的紧密通勤范围、紧密一日往返范围、紧密高频两地往返范围各有特征,部分紧密联系范围也出现明显的"圈层+飞地"形态。交通等时圈反映的上海、杭州、南京的交通支持能力相对接近,但3种城际高频出行的紧密联系范围差异明显。3种城际高频出行反映了不同的跨城功能联系。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跨城功能联系紧密程度不以空间距离为依据,也不与交通等时圈一致。长三角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规划必须认识到上述差异,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最新公布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对上海嘉定、松江、临港新城建设进行了定位,这意味着上海正把郊区新城建设和能级的提升作为城市调结构、转方式的新载体,探索产业与城市融合的新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5)
"拥湾抱海"是湾区独有的地理形态,海湾和岛屿形成的天然屏障,阻碍了湾区的快速发展,因此航运是承载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上海是长三角湾区内的龙头城市,在推进长三角湾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港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支撑,也是长三角港口群中的核心港口之一,应充分发挥领头羊的引领作用。近些年来,上海港大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力度,为推动长三角湾区内港口群协作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宁波——舟山港为南翼、以洋口港为北翼、以长江诸港为纵深"的组合港口群发展战略和总体框架,助推长三角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正项目概况丹徒新城科创中心位于丹徒东部工业园区内,是一个集行政办公与园区配套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项目选址于道路交叉口的一片平整的开阔地,初次踏勘基地时,除了东、南两侧的城市道路之外,周边几乎没有其它可供参照之物。作为园区的管理服务核心和孵化基地,也是园区最先启动的项目之一,科创中心不可避免地需要成为工业园区的一个重要标识,为整个园区的建筑形象和环境品质定下基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剖析海西城市群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推动海西城市群发展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国上下新一轮战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2,(1)
当前,世界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城市正逐渐从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等转化为区域科创中心,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源头、人才高地和核心地带。建设以城市集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已经成为全球科创的新趋势和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核心战略。在此背景下,我国把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纳入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提出要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无锡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所处太湖湾地区集聚了全国三个GDP过万亿地级市中的两个,建设区域科创带不仅是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剖析无锡建设太湖湾科创带的发展优势和面临挑战,分析研究当前存在的瓶颈制约因素,结合无锡发展实际,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8)
高校在科创中心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础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是构成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三根梁柱。通过比较上海与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四个地区在基础科技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制约上海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茂龙 《工业建筑》2014,(Z1):131-134,189
人口老龄化是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考虑的重要因素。长三角城市群是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地区。根据第五次、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老年人口数量在长三角地区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沿沪宁、沪杭甬发展轴,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呈逆核心边缘结构。人口老龄化水平区域差异的直接原因是人口迁移和老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城市规划、社会保障和文化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来自上海.浙江、江苏两省一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8月10日聚集南京召开联席会议.商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的总体构想和基本框架.这意味着两省一市携手打造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工作进入了技术层面。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共有15个地(市)以上级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八个城市.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六个城市。目前.这一土地面积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5.8%的城市群.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了全国的18.7%.贡献了全国22%的财政收入.完成全国28、4%的出口额.被公认为已初具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