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环氧丙烷/CO_2等离子体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表面进行处理。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ET 表面沉积了树脂阻透层。采用气体渗透性测定仪对 PET 薄膜的阻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氧丙烷/CO_2等离子体的放电功率、工作压强、放电时间均会影响 PET 薄膜的阻透性能。随着放电功率和处理压强的增加,PET 薄膜的氧阻透性能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放电时间的延长,PET 薄膜的氧阻透性能不断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在后期放缓。  相似文献   

2.
为研制高阻隔性能的聚乙烯醇涂层,选用氨基磺酸盐化合物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化学改性制备改性氧化石墨烯(SGO),与聚乙烯醇(PVA)溶液共混制备了聚乙烯醇 /改性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膜及纳米复合涂层(PET基材)。探究了 SGO的结构变化及对复合膜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含量的 SGO(20%~80%)对 PVA/SGO复合涂层阻水阻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磺酸盐化合物成功改性并插入 GO层间; SGO的加入增强了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有序排列结构,这种结构降低了 PET的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量,当 SGO含量为 80%时, PET的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量都达到最低,为 6. 99 g/(m2·d)和 0. 33 cm3(/ m2·24 h·0. 1 MPa),同时在高湿度下复合涂层也保持较低的氧气透过量。  相似文献   

3.
PET包装薄膜渗透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薄膜厚度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包装薄膜的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PET包装薄膜对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气体的选择透过性,基于气体分子渗透反应动力学和回归分析法获得了渗透率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PET薄膜、PET镀铝(PET/Al)薄膜对水蒸气(H2O)、O2、CO2的渗透性能(透湿率、透气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渗透率(透气率、透湿率)的对数形式与热力学温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相对湿度对12 ?m PET薄膜透湿率的影响最小,而对20 ?m PET薄膜、18 ?m PET/Al薄膜的影响稍明显;PET薄膜对O2、CO2气体具有显著的选择透过性,CO2透气率是O2透气率的约2倍,而PET/Al薄膜对O2、CO2气体的透气率都很低且差异甚小,具有优异的阻透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解法和红外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下阻隔性塑料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分析了温度、薄膜类型对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2 μ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的透湿性能最大,其次是25 μm的PET薄膜,25 μm聚偏二氯乙烯(PVDC)薄膜和12 μm PET/铝箔(PET/Al)复合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相近且最小;这4种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对12 μm PET/Al、25 μm PVDC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影响较小,水蒸气透过率的对数形式与热力学温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红外法的测试结果基本都大于电解法,对于25 μm PVDC薄膜和12 μm PET/Al薄膜,2种测试结果的差异较大,而对于12 μm PET薄膜和25 μm PET薄膜,2种测试结果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L聚乳酸(PLLA)共混薄膜,探讨不同PLLA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0 %、20 %、30 %)对共混薄膜力学性能、热学性能、气体阻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AT和PLLA共混属于不相容体系;随着PLLA的添加,共混薄膜的O2和CO2透过性能逐渐降低;当PLLA含量增加到30 %时,O2 透过系数(PO2)和CO2透过系数(PCO2)分别较PBAT薄膜降低了34.2 %和70.8 %,CO2/O2透过比(PCO2/PO2)由纯PBAT的10.20降低为4.52,提高了薄膜阻透性能;PLLA的添加改善了PBAT极易变形变曲现象。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塑料包装中常用的5种材质,分别为聚酯(PET)/铝(Al)/尼龙(PA)/聚乙烯(PE)、PET/Al/PE、PET/聚酯镀铝(VMPET)/PE、 PET/PE、PA/PE的塑料复合膜薄膜,并对上述薄膜进行20 min,900次的揉搓,检测揉搓前后氧气透过量、拉断力、断裂伸长率、抗摆锤冲击能的数据变化。结果表明:揉搓对薄膜的4项性能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对氧气透过量影响较大,对抗摆锤冲击能影响较小;5种材质中,PET/Al/PE揉搓后性能变化较大,PET/PE和PA/PE性能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
《塑料科技》2017,(11):56-61
采用双螺杆挤出流延拉伸机组制备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己内酯(PBAT/PCL)共混薄膜,并分别在不同环境温度和湿度下,研究了PBAT/PCL共混薄膜的气体透过率。结果表明:随着PCL用量的增加,PBAT/PCL共混薄膜出现较为明显的相分离,且晶体间的结晶会提高材料的阻隔性;PBAT/PCL共混薄膜的透氧系数最多降低了104%,透湿系数最多降低了38%;对于同一厚度的共混薄膜,随着温度和湿度的提高,其气体透过率增大。适宜用量的PCL可以提高共混薄膜晶体间的结晶度,降低其气体透过率,并且温度和湿度与气体透过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分别使用氧气透过率分析仪、水蒸气透过率分析仪、拉伸试验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酰胺6(PA6)、EVOH/PA6(EHA)等薄膜以及EHA/聚乙烯(PE)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透性能。结果表明,EVOH与PA6有较好的相容性,所制成的薄膜EHA与PE复合后的EHA/PE复合薄膜对氧气和水蒸气有良好的阻隔性,并且对可见光有很好的透过性,比较适合作食品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9.
PBAT/PPC多层共挤薄膜的制备及其阻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为原料,采用多层共挤吹塑的方法制备了全生物降解高阻透性3层复合薄膜PBAT/PPC/PBAT。讨论了PPC层厚度、PBAT层厚度及在一定挤出量时,薄膜牵引速度对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PPC薄膜相比,PBAT/PPC/PBAT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加工性能得到提高,其拉伸强度最大提高了200 %;薄膜厚度和分子链的取向度对阻透性有较大影响,当PPC层厚度最大(约为12 μm)时,氧气透过率最小,为9.5×10^-15 cm3·cm/(cm2·s·Pa);牵引速度最大,即分子链取向度最大时,氧气透过率最小,为9.52×10^-15 cm3·cm/(cm2·s·Pa)。  相似文献   

10.
采用球磨法制备的纤维素纳米晶(CNC)及市售纳米ZnO对聚乙烯醇(PVA)进行改性,改善了PVA膜的力学性能,并且,赋予其抗菌性,测试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性能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加入CNC后,提高了PVA膜的力学性能和阻湿性能,加入纳米ZnO后,复合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并且,能进一步提高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但是,降低了复合膜的阻湿性能。当CNC的添加量为3%、纳米ZnO∶CNC=2∶1(摩尔比)时,复合膜综合性能较好,拉伸强度为73.7 MPa,与纯PVA膜相比,提高了77.2%;断裂伸长率为3.8%,与纯PVA膜相比,提高了46.1%;水蒸气透过系数为3.44×10-13 g·cm/(cm2·s·Pa),与纯PVA膜相比,提高了11.7%。  相似文献   

11.
《国外塑料》2006,24(1):52-52
德国Treofan集团声称已开发出一种新型不透光的OPP薄膜,这种薄膜的商品名是SRB,具有高阻隔性能、良好密封性能、以及高光泽性能,可用于取代多种3层结构的阻隔性包装材料,如通常采用的PET/铝箔/PE复合膜,或者取代纸/铝/PE复合膜。将SRB材料结合纸或者BOPP材料加工制成双层复合膜,比3层共挤薄膜的性能价格比更高。Treofan集团表示,SRB/BOPP复合薄膜制品的水气允许透过率低于0.2g/m2/天,氧气允许透过率低于20cm3/m2/天。制品的用途包括用于包装粉状或需干燥类商品,如奶粉、调味品、咖啡和食糖,具有很长的货价寿命以及极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2.
以废弃无纺布为研究对象制得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通过热压成型技术制备PET/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复合膜,研究了不同PET纤维含量对PET/LLDPE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纤维在LLDPE基体中均匀分散,纤维与基体相界面结合力较强;PET纤维的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LLDPE的结晶,使结晶度增加;纤维的加入显著改善了PET/LLDPE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当PET纤维质量分数为0.1%时,PET/LLDPE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8.60%,断裂韧性提高到原来的1.5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压差法、等圧法研究了4种阻隔性塑料薄膜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透过量,分析了温度、薄膜类型和厚度、相对湿度对透气性能的影响关系,对比了2种测试方法的薄膜透氧量。结果表明,12 μmPET、12 μmPET/Al、25 μmPET和25 μmPVDC薄膜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透过量都受温度影响显著,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对数形式与热力学温度的倒数都呈线性关系;这4种阻隔性薄膜对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透过性能都存在明显差异,12 μmPET薄膜的透过量最大,25 μmPET薄膜和25 μmPVDC薄膜次之,12 μmPET/Al薄膜最小,而且它们对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透过量之比值都超过了4倍,都具有优良的阻隔性能和选择透过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硅烷偶联剂KH560对木聚糖(xylan)进行改性,采用熔融共混制备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乳酸(PLA)/xylan复合薄膜,探讨了不同含量的xylan和改性木聚糖(s-xylan)对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透氧、透湿、透光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氧气透过率在当s-xylan含量为1 %(质量分数,下同)时达到最佳效果,其中拉伸强度较纯PBAT/PLA薄膜提高了11.7 %,氧气透过率比纯PBAT/PLA薄膜的氧气透过系数降低了32.7 %;s?xylan复合薄膜的阻湿能力明显优于未改性xylan复合薄膜,同时复合薄膜雾度随着xyla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整多孔矿物质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中的含量来控制复合膜透氧率,研究了自动气调(MA)包装袋内油菜的氧含量变化及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透氧率随着多孔矿物质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其中麦饭石质量分数为15%时薄膜的透氧率最大,可达8 245 cm3/(m2·d);用LDPE/多孔矿物质吹制的MA复合膜包装油菜有良好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6.
LDPE/PA6共混阻透薄膜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LDPE、PA6和PE-g-MAH等混合后加入单螺杆挤出机内,经熔融挤出吹塑制成LDPE/PA6共混阻透薄膜。通过考察成型工艺条件及PA6和PE-g-MAH的用量对薄膜阻透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共混配方和薄膜制备工艺,阻透薄膜的阻透性能与纯LDPE薄膜相比提高了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实验以黏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PE)/聚偏二氯乙烯(PVDC)/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膜并将其运用在了牙膏包装领域,对其透湿度、氧气透过率、光泽度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将PVDC、PE、聚氯乙烯(PVC)分别作为中间层材料,采用胶黏剂,将印刷聚乙烯薄膜、中间层材料、白色聚乙烯薄膜依次黏合,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由胶黏剂将印刷PE薄膜、PVDC薄膜和LDPE薄膜依次黏合而成的薄膜具有最优的阻隔性和力学性能。研究所制得的包装材料具有无害的特性,在牙膏等包装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聚乙烯醇缩甲醛透氧性能与其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在室温下易产生凝胶的缺点,以利于涂覆法高阻隔性能 PP/PVA/PE 或 PVA/PE 复合薄膜的生产操作。本文以聚乙烯醇缩甲醛(PVF)水溶液代替 PVA 水溶液,研究了 PP/PVF/PE 复合薄膜透氧性及其与 PVF结构的关系。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的 PP/PVF/PE 复合薄膜透氧率的结果表明:随 PVF 缩醛度的增加,其复合膜透氧率上升很小,(在缩醛度<40%情况下),仍属高阻隔性能的复合膜材料。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 PVA 水溶液的缩甲醛化几乎仅发生在 PVA 的全同立构单元上、产生顺式缩甲醛结构。而其顺式缩甲醛结构对 PVF 的结晶性影响较小.这些正是 PP/PVF/PE 复合膜仍保持优良的氧气阻隔性能的原因所在。粘度测定实验表明:缩醛度为17%左右时,其 PVF 水溶液粘度值最低,并具有良好的室温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膜式全热交换器的除湿性能并使膜具备抗菌性能,以Li Cl为亲水添加剂,Ag NO3为抗菌剂,添加到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中制成铸膜液,以聚丙烯(PP)膜为支撑层,制备了一种抗菌透湿复合膜。搭建了薄膜透湿性测量平台,测试了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量,对复合膜的抗菌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量随Li Cl含量的增加而增加,Li Cl含量为5%的复合膜是不含Li Cl复合膜的1.79倍,是商用纸膜的2.67倍。加入Ag NO3后薄膜的透湿性没有明显变化,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复合膜对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抗菌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不同环境温湿度对聚乙烯醇薄膜(以下简称PVA薄膜)含水率及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几种包装材料的防潮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加,PVA薄膜的含水率升高,抗拉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升高,热封温度降低。PVA薄膜的含水率对溶解性能影响不大。AL/PET复合膜防潮效果较好,对于洗衣凝珠加工,PVA薄膜的储存及使用条件在30℃以下,45RH%左右时,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建议在潮湿地区选择AL/PET复合膜作为PVA薄膜包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