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低温流动性是指润滑油在低温下维持正常流动的能力,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差会造成机械设备在低温下启动困难,因此严寒地区应当注意选用低温流动性较好的润滑油来保证机械设备的启动。传动系统用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通常用低温动力黏度来表征,目前主要用布氏黏度计来测定润滑油的低温动力黏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使用温度的下降,润滑油的黏度降低,流动性变差,直至完全失去流动性。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与产品在低温下的使用性能及储存条件密切相关。为在低温下保证良好供油,使润滑系统正常工作,润滑油应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倾点是表征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当2种或2种以上基础油组分调和后,调和油的运动黏度、倾点等应介于各基础油组分之间。但当不同基属润滑油基础油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和后,依  相似文献   

3.
低温黏度是齿轮油、液力传动液、液压油等润滑剂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其黏度值的大小反映了油品在低温下使用性能的好坏,即油品在低温下是否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润滑性。润滑剂低温黏度采用GB/T 11145—1989《车用流体润滑剂低温黏度测定法(勃罗克费尔特黏度计法)》进行测试。该方法分为A法(空气冷浴法)及B法(半导体冷浴法)2部分。  相似文献   

4.
《润滑油》2014,(1):52-52
<正>使用生物基润滑油具有如下优点: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对海洋生物毒性较低,不会在生物体内聚集等。而且生物基润滑油具有高黏度指数,意味着有较好的低温流动性,可以节省燃料。并且生物基润滑油具有低挥发性,美国自由女神像的升降电梯就是采用低挥发性的生物基液压油操作的。最近,美国政府和欧盟相继颁布法案,对生物润滑剂进行认证,分类,希望促进生物润滑油的销售,鼓励企业优先购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同种原料在异构降凝工艺条件下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倾点与组成、黏度指数、黏度、低温动力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润滑油基础油倾点主要和多环环烷烃含量、平均链烷碳数的C*,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的比值IP/NP有关,结合倾点与烃类组成的关系式、黏度指数与烃类组成的关系式,发现倾点与黏度指数具有一定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黏度和低温动力黏度均为线性负相关关系。从异构降凝反应的角度提出适当提高基础油倾点有利于改善基础油黏度指数和低温动力黏度。  相似文献   

6.
深水钻井条件下合成基钻井液流变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前合成基钻井液体系在深水钻井中应用比较广泛,其低温流动性也成为深水钻井中较受关注的问题。通过测定线性α-烯烃合成基钻井液在不同组成时的黏度-温度特性,研究了乳化剂种类、有机土加量、油水比以及钻井液密度等对合成基钻井液低温流动性影响,探讨了基油种类和黏度对油包水钻井液的黏度-温度特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是影响线性α-烯烃合成基钻井液低温流动性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有机土加量和油水比,而加重材料对合成基钻井液低温增稠程度影响较小;基油低温黏度是影响深水合成基钻井液体系黏度的重要因素。线性α-烯烃合成基钻井液较矿物油和气制油基钻井液具有更优的低温流动性,可以应用于深水钻井作业。  相似文献   

7.
正黏度黏度是液体流动时流体的内阻力,也就是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黏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而流动性越差。一般所讲润滑油膜的厚薄就是指黏度的大小。黏度越高的油品,所形成的油膜会越强,但液体流动阻力亦会增加。所以,选用适当的黏度是选择润滑油的首要条件。黏度指数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被称为黏温性能。评价油品的黏温特性最广泛采用黏度指数(简写VI),这是润滑油的一项重要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夏秋换季,气温下降明显,汽车零部件原材料等存在热胀冷缩现象,这些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随着气温降低而有缩小的倾向,因此汽车零部件在秋季更容易磨损。同时,各种车用润滑油产品在气温低的情况下容易变稠,流动性减弱,而且在低温情况下,使润滑剂升温加热达到需要润滑部位的时间延长,车辆不易启动。所以,换季时节选择润滑产品,无论是润滑油还是润滑脂都要选择黏度小、冷凝点低的产品,这样在秋冬低温环境下,才能产生良好的润滑作用。  相似文献   

9.
烷基萘具有优良的氧化安定性,可用作润滑油基础油。采用模拟试验,对用烷基萘(40℃运动黏度63.5 mm2/s,100℃运动黏度8.0 mm2/s)替代部分APIⅢ类基础油调配的SN 5W-30汽油机油的氧化安定性,高温清净性,摩擦特性和低温流动性进行了考察。烷基萘可以提高SN 5W-30汽油机油的氧化安定性和高温清净性,并能够小幅度地改善SN 5W-30汽油机油的低温(-35℃)泵送性能,但并不能改善SN 5W-30汽油机油的低温(-30℃)启动性及摩擦性能。可以推测,用烷基萘调配的SN 5W-30汽油机油比完全用APIⅢ类基础油调配的SN 5W-30汽油机油有更长的使用周期。(图0表6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0.
燃油稀释对润滑油的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耐久性试验中燃油稀释对润滑油性能影响。实验室用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低温下发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表观黏度测定法、SRV和储存稳定性等方法考察了添加不同比例的93号汽油对润滑油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耐久性试验中,燃油稀释造成了油品黏度及闭口闪点的下降,磨损金属含量变化比较平缓;润滑油中加入不同比例燃油的试验中发现:燃油含量越高,润滑油的高低温黏度及低温泵送黏度越小,碱值越低,极压抗磨性能呈现下降趋势,但酸值和戊烷不溶物基本保持不变;燃油稀释对油品储存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石油知识》2013,(5):37-37
润滑油的黏度多使用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等级别标识,例如SAE5w-40或SAE15w-40,“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黏度越稀,流动性越好,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W”后面的数字则是机油耐高温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较高黏度的机油对运动系的阻力也相对较高,不但耗费功率、增加油耗,而且机油容易氧化、影响冷启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黄连木生物柴油(PCME)的化学组成,利用冷滤点测试仪和运动黏度测试仪研究PCME及其调合油的低温流动性;通过添加低温流动改进剂(CFI)来改善PCME及其调合油的低温流动性。结果表明,PCME中饱和脂肪酸甲酯和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6%和81.09%,冷滤点(CFPP)为-6℃,40℃时其运动黏度为6.06mm2/s;PCME及其调合油的运动黏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在调合比例为30%时,调合油的CFPP最低降至-12℃;添加0.4%(体积分数)柴油降凝剂时,调合比例分别为5%和7%时,CFPP分别从-3,-3℃降至-23,-21℃。  相似文献   

13.
改造后胜利炼油厂基础油馏程较窄,硫、氮含量低,轻质基础油和中质基础油低温流动性差别大。轻质基础油可作为生产铝板冷轧制用润滑油的基础油、变压器油的原料及作为低粘度润滑油调合组分。中质基础油低温流动性差。  相似文献   

14.
润滑油的粘温特性是最重要的使用性能指标之一,特别是对于环境温度变化大的设备用油,粘温特性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粘度与润滑油的馏分和化学族组成及润滑油中烃类的结构有关。但是,只靠选用优质原料和改进加工工艺,还不能制得高粘度指数和良好泵送性能的优质润滑油。而使用稠化剂却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油品的粘温特性和低温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碳酸二异十三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合成润滑油基础油。在甲醇钠的催化作用下,以异十三醇和碳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了碳酸二异十三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合成工艺条件是:催化剂甲醇钠∶碳酸二甲酯=0.02∶1(物质的量比),异十三醇∶碳酸二甲酯=2.4∶1(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60℃。实验室产品收率达80%以上,产品黏度指数介于80~90,产品倾点低于-40℃,100℃黏度大于4 mm2/s,适合于做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碳酸二异十三酯合成油应用于SL 5W-30汽油机油中,在低温性能方面表现良好,能够达到低温指标要求。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反应产品进行了结构确定。  相似文献   

16.
运动黏度是润滑油关键的技术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润滑油的润滑性,但仅依据冷冻机油的运动黏度却无法准确判断冷冻机的润滑状况。因为在冷冻机中冷冻机油与制冷剂相互溶解形成制冷剂/冷冻机油混合介质,冷冻机油被稀释,运动黏度显著下降,润滑性能也会随着下降。为了预测冷冻机油的润滑性,测定实际工况条件下制冷剂/冷冻机油混合介质的运动黏度十分必要。为此开发了测定制冷剂/冷冻机油混合介质运动黏度的振动弦法,该方法的相对偏差在±3.0%以内,可为预测冷冻机油在冷冻机中的润滑性以及为研制新型的冷冻机油提供帮助。(图3表2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7.
稠油油藏胶质沥青质分散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稠油开采过程中胶质沥青质析出堵塞储层的问题,进行了稠油油藏胶质沥青质分散解堵技术研究,研制成功了稠油油藏胶质沥青质分散解堵剂.该分散剂具有极强的溶解、分散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及杂环芳烃能力和抗凝固防沉降能力,在10℃低温下系统仍不会分层.注汽过程中能防止胶质沥青质沉积,疏通液体流动通道,大幅度降低注汽压力;同时可有效降低稠油黏度,提高原油在低温下的流动性,改善稠油、超稠油在井筒的举升能力及地面的集输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实验测定了润滑油-水混合物的运动黏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润滑油-水混合物的运动黏度增加,得到了润滑油-水混合物的黏温关系式。用EHD油膜厚度仪研究了微量水对润滑油油膜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温下(低于70℃),含水量约0.5%时,润滑油-水混合物的油膜厚度与纯油的油膜厚度基本相当,含水量约2.0%时,润滑油-水混合物的油膜厚度较纯油的油膜厚度更厚。这也说明油中微量水对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氯化石蜡缩聚合成油为基础油,加入国产优质润滑油添加剂,经过配方筛选和性能试验,研制出了一种低温流动性好、粘度指数高,并具有良好的润滑长效性和极压抗磨性的轮轨专用润滑油。该油可以代替日本进口的Omala润滑油使用,不仅能提高机车的牵引动力,减少能源和材料消耗,而且可节省大量外汇。推广应用SL-1型轮轨润滑油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石蜡基基础油A和环烷基基础油B组成差别很大,将它们按不同比例调合得到组成不同的基础油,定性考察了润滑油基础油组成对黏度指数、浊点、倾点、低温动力黏度以及溶解制冷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饱和烃含量的增大,浊点呈近正比例的升高;环烷基油和石蜡基油调合且两组分含量均不是很低时,可以使调合油倾点低于两单组分各自的倾点;基础油中重组分含量越高,密度越大,低温动力黏度也越大,且低温动力黏度与密度成正相关关系;基础油中多环烷烃和多环芳烃等非理想组分含量越低,低温动力黏度就越小;随着芳香烃含量的升高,油样的两相分离温度降低,即油样溶解制冷剂的能力变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