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生物质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生物质可降解塑料的种类,重点论述了发展生物质可降解塑料的意义和国内外研发和生产现状,并提出了生物质可降解塑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纳米塑料挤出成型工艺条件,包括机筒、机头、预冷辊、压光辊等的温度及螺杆转速、熔体压力等。分析了成型设备中螺杆、机头、熔体齿轮泵、压光辊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因素对挤出成型的影响。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挤出工艺及设备条件。对影响挤出产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生物质型煤的成型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褐煤/生物质成型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跌落强度试验指标与各组分之间的回归方程,并求出了优化成型条件:配比(稻壳与褐煤的质量百分比)为27%~31%,保压时间为20~21 min,温度为146~153℃.生物质型煤在没有外加黏结剂的条件下,通过加温使得生物质中含有的木质素部分熔解成黏结物质,将褐煤黏结固定,提高了生物质型煤的跌落强度;而加热成型过程同时实现了褐煤内水分的脱除,实现了褐煤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生物质热解设备进行分析和计算,用热重分析仪分别对稻草和玉米秸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草和玉米秸秆的热解特性基本一致,热解过程可以用同一种模型描述;随升温速率的提高,热解最高速率及其对应温度明显提高。氮气气氛下第一阶段的热解较滞后,空气气氛下DTG失重峰均有提前。并利用Coats-Redfern法计算得到了稻草和玉米秸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反应动力学参数,为进一步研究生物质的实际热解过程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非木质生物质/废塑料共热解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木质生物质(稻草)、废塑料(农用地膜)及其混合物的热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非木质生物质的失重温度区间较塑料的失重温度区间宽,由于生物质的灰分和固定碳含量高导致转化率低于塑料。非木质生物质/废塑料共热解时二者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一级反应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塑料单独热解时可用1个一级反应模型描述,生物质单独热解时可用2个连续一级反应模型描述,而生物质/塑料热解则需用4个连续一级反应模型来描述。其活化能为64.6~306.6 kJ/mol,指前因子为1.1×104~3.0×1022。  相似文献   

7.
焦粉固定碳高、热值高,使用其制备型煤,可替代散煤做民用炊暖之用,但焦粉有挥发分低、粘连性差等特点。以NaOH溶液预处理的改性小麦秸秆和活化镁渣作为黏结剂,使用压片机冷压成型制备型煤。通过正交实验表明,改性小麦秸秆用量是影响型煤抗压强度、落下强度的最重要因素。经综合考量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改性小麦秸秆用量20%,改性温度75℃,NaOH浓度2.5%,镁渣用量5%,成型压力30 MPa,添水量1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表明,小麦秸秆改性后,表面物质溶解产生部分芳香族化合物及其他具有黏性的物质,并广泛形成分子间氢键;内部纤维暴露增大了各组分间机械啮合力,纤维交错缠绕可将应力沿径向及轴向传递;镁渣活化后,打破表面玻璃体结构,产生黏性硅酸钠;镁渣的亲水性有助于将焦粉及黏结剂充分浸润并维持分子间氢键的存在。复合黏结剂可使型煤中各组分紧密团聚,形成牢固骨架结构,使型煤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落下强度。  相似文献   

8.
介绍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人工关节材料,分析了各种材料在应用时的弊端,对目前常用人工关节的表面处理方法作了阐述,并从发展的角度指出了人工关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膨化机螺杆表面改性处理,对Ni-P合金镀层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其综合性能优于其它电镀层,对螺杆表面处理后,提高了螺杆的耐蚀、抗蚀性能和耐磨性能,从而延长了螺杆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M工艺分别对2种玻璃纤维试样进行充模实验,一种玻璃纤维试样未经任何处理,另一种试样用丙酮浸泡24 h后去除其表面上胶剂。通过实验研究这2种纤维试样的可浸润性和渗透率,同时分别对充模实验所得的2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板进行拉伸性能测试,最后用DMA和SEM对这2种样板的界面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玻璃纤维经丙酮表面处理后,其可燃物含量降低,可浸润性提高,渗透率增大,其制得的复合材料样板空隙率减小,但树脂与纤维的界面结合强度下降,样板拉伸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晶体表面增透膜设计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光学薄膜计算机模拟系统,设计了用于LBO晶体表面的双点增透膜(1064nm/532nm)及其在真空环境中的制备,获得了满意的光学性能,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非常接近,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重铬酸钾用于碳纳米管开口及表面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对碳纳米管进行开口及表面的氧化处理,采用失重率显示氧化效果并通过TEM观察碳纳米管.结果显示:重铬酸钾的浓度、氧化温度、氧化时间对碳纳米管的氧化效果均产生影响,其中以氧化温度的影响最大;重铬酸钾氧化碳纳米管时先是浸蚀碳纳米管表面,使碳纳米管管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改进了在纯铜表面着油墨色以及古铜色的传统方法,使着上的油墨色更亮、膜层的耐磨性更好。在保证色泽,耐磨性不变的情况下,缩短了在纯铜表面着古铜色的时间,并对形状较为复杂的构件初步研究了其着色方法。  相似文献   

14.
翘曲变形是影响塑料齿轮传动精度的最大因素。为获得最小变形量,结合注塑成型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设计、极差分析,得到最优工艺参数方案,满足塑件使用要求;用三维软件完成了齿轮注塑模具的总装结构设计,阐述了三板模自动脱模的模具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铜及铜合金环保型化学抛光工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铜及铜合金使用对表面处理的要求,研究了铜及铜合金化学抛光液的组成和抛光工艺.结果表明,HNO3-H2O2-H2O-稳定液组成的化学抛光液最优配方为体积比1:1:7:1,聚乙二醇用量为20.0g/L;最佳抛光工艺条件为抛光温度25℃、抛光时间12S.该配方及工艺具有组成简单、污染小、成本低廉、抛光快和易于操作的优点,对铜及铜合金进行化学抛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SiC作为制造高温、高频、大功率光电集成器件的理想材料,具有高临界击穿强度、高电子迁移率、高导热率等多个特点。SiC晶片的表面光滑度对于晶片工艺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晶片进行研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镜片表面造成损伤,影响晶片性能。本文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硬脂酸(SA)的加入方式对注射成型工艺的影响,探讨了SA对氧化铝粉末改性作用机制、对喂料性能和注射性能的影响,并对注射成型工艺过程中容易引起的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球磨法对陶瓷粉末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可改善陶瓷颗粒表面、有机黏结剂的相容性及分散性、喂料的均匀性和注射性能,有利于提高注射坯体质量、烧结体的密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8.
以6061铝合金工件为对象,研究了喷丸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喷丸有限元仿真模型,分别模拟计算了单丸粒喷丸和多丸粒喷丸后铝合金工件的表面形貌。对应进行了单丸粒喷丸和多丸粒喷丸试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获取了喷丸后实际工件的表面形貌,以验证所建立的喷丸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铝合金工件开展了9组喷丸的正交模拟试验,通过对喷丸表面进行离散计算得到三维粗糙度参数Sq,研究获得工件初始粗糙度、丸粒尺寸、丸粒速度和喷丸覆盖率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处理,获得铝合金工件喷丸处理后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将预测的经喷丸处理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与模拟试验的粗糙度数据进行对比可知,两者的平均误差仅为3.46%,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实际喷丸需要;相应构建了喷丸处理后铝合金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控制图,这对实际喷丸过程中较准确控制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所研制的移动式钢轨焊接接头表面硬化处理装置的结构、功能与使用方法.利用该装置对U71Mn和U75V钢轨焊后轨头表面硬化处理(即欠速淬火)试验.分别进行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的钢轨接头,具有较理想的显微组织和更为合适的轨顶硬度;可以成功地对钢轨焊接接头进行在线热处理,满足线路现场施工的热处理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二水合醋酸锌作为前躯体,单乙醇胺(MEA)作为稳定剂,乙二醇甲醚作为溶剂制备出均匀稳定的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将氧化锌薄膜沉积在玻璃基底上,研究热处理工艺对薄膜结晶取向和表面形貌的影响.随着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的增加,ZnO薄膜表面逐渐致密平滑,(002)峰的强度增大,晶粒尺寸增大.实验结果表明:在500℃煅烧下煅烧两次,煅烧时间为1h制备的薄膜衍射特征峰(002)最强,颗粒最均匀,结合最致密且薄膜表面光滑平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