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穿越西昌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八姑阿莫隧道为例,在工程地质勘察基础上,研究地下水流动类型,分析地下水排泄补给方式,计算地表径流流、地下汇流量以及施工引发的涌水量,最终计算得到隧道施工期最大涌水量为9 756 m3/d,正常涌水量为6 504 m3/d,地下水降位漏斗最大影响半径880 m。从对地下水及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在加强超前预测的情况下,目前修建隧道是合理的、可行的,不会产生较大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对附近居民及上部生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正某特长隧道工程设3座辅助斜井,其中辅助斜井长1000m以上2座,综合坡度11.9%,有超过100m的垂直落差,最大高差达到258m。该隧道途径岩溶富水区,其中涌水量较大的2#斜井设计日平均涌水量9950m3/d,最大涌水量19885m3/d;给施工造成的影响极大。一、突涌水机理及模式分析1.机理该工程穿越岩溶富水区,地下水类型包括岩溶裂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施工沿线有3处静态储水的溶腔,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西南岩溶地区隧道工程施工遭遇地下涌水灾害,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威胁施工安全等问题,开展隧道涌水预测。以贵州德江隧道为研究对象,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岩溶地貌类型、岩溶及岩溶水的发育特征,分析了隧道区内池坝地下河系统、闹水岩地下河系统与隧道的水力关系。同时,对德江隧道分区段进行了水文地质评价。分别采用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和地下水疏干法,对隧道ZK7+200—ZK8+150段、ZK8+550—ZK9+100段、ZK9+650—ZK10+500段等岩溶涌水可能性极大段进行涌水量预测。结果显示,ZK7+200—ZK8+150段涌水量达3.79×104m3/d,ZK8+550—ZK9+100段涌水量为0.43×104m3/d,而ZK9+650—ZK10+500段涌水量高达18.25×104m3/d。结果表明,ZK9+650~ZK10+500为涌水高风险地段,需给予重视。本研究可为施工设计与水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隧道工程的环境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宝石岭隧道K60+160—K60+180段涌水为工程背景,首先归纳整理了隧道涌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塌陷、房屋开裂等水环境负效应;其次进行注浆参数设计和注浆施工,注浆圈厚度4 m,浆液为1∶1水泥浆添加3%水玻璃;最后通过涌水量、地下水水位、隧道衬砌承载力检验了注浆效果。结果表明,涌水量由注浆前的12.53 m3/(d·m)下降到2.41 m3/(d·m),降幅达到80.8%;地下水水位由注浆前的大于20 m逐渐上升至约15 m;初衬外水压力降幅达68.6%,安全系数大于2.0;可见注浆后涌水量和衬砌外水压力大幅降低,地下水位得到了恢复,注浆堵水限排的效果明显。研究成果为隧道开挖引发的水环境效应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廖瑜  赵蕾 《人民珠江》2023,(S2):188-192
为定性定量分析某新建水库对下游已建铁路隧道的渗流场影响,依托云南某新建水库工程,采用2种地下水动力学法(科斯加科夫理论和裘布依理论)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法,分别对水库蓄水前、蓄水后的铁路隧洞渗流量进行计算,3种计算方法显示,隧道涌水增量为0.31~0.89 m3/(d·m),增加较小,隧道涌水量远小于设计排水能力。采用计算结果结合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水文地质钻孔地下水位监测数据进行定性分析,隧道和水库之间存在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地下分水岭,得出水库建成后和铁路隧道之间产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很弱的结论。综上所述,由于水库与隧道相距较远,理论计算和实测资料均表明,新建水库蓄水对下游隧道渗流场影响较小,水库蓄水后隧道排水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隧道涌水量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和模糊数学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如果给出施工前和施工初期水文和工程地质参数资料,就可利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的经验公式,预测隧道涌水量以及涌水量变化过程,该法可以用于指导隧道的总体设计及施工。根据影响隧道涌水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运用模糊贴近度预测隧道涌水量的理论,根据计算结果,证明该法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丘陵地区地下水资源不丰富,依赖于地下水的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因此,在开采该地区的矿产资源过程中,采矿排水对周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应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以安徽省庐江县某一铁矿为例,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分别对该矿矿坑涌水量进行预测,并将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500m开采条件下,计算结果分别为41991.44m3/d和3150 m3/d,得出数值法更适合水文地质复杂条件下矿坑用水量的预测,且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具有一定实用性,可为矿山制定防排水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深埋特长隧道是高速公路建设当中的控制性工程,开挖过程中如遇到高压涌水,必定对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鸿图特长隧道因其受到莲花山深大断裂构造影响,隧道开挖过程中在火成岩张性裂隙中出现了强烈的高压大流量涌水。以鸿图特长隧道为例,选取受断裂构造带控制涌水的代表性洞段,采用古德曼经验式对基岩段与断裂带涌水量分别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显示:隧道K91+010~K91+550段主要断层F2系列的预测最大涌水量为192 258 m~3/d,与实际开挖最大涌水量189 576 m~3/d基本吻合。该计算方法所得的涌水量更加贴合工程实际情况,对于该地质条件下的涌水量计算有着更强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面积地质测绘分析,武广客运专线天子岭隧道下有大型地下暗河穿越,确定暗河平面位置、埋深及流量,对隧道设计、施工起着关键作用.勘察中运用测绘、物探、钻探、综合测井、地下水位长期观测等综合勘探方法分析,最终确定暗河主通道位于隧道出口段线路路肩以下10~15 m,雨季暗河涌水量达2.5 ×104 m3/d,为隧道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10年以来实施的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及湿地生态补水措施,建立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及尾闾湿地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及湿地补水前后地下水变化情况,评估刁口河恢复过流及尾闾湿地补水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刁口河恢复过水及尾闾湿地补水对地下水具有积极补给作用,在2010年、2011年、2013年生态补水期间,刁口河沿岸地下水渗漏量分别为10.2万m3/d、10.6万m3/d、9.2万m3/d,刁口河尾闾湿地周边地下水渗漏量分别为1.4万m3/d、2.7万m3/d、1.03万m3/d;随着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补水区及周边地下水水位抬升明显,刁口河沿岸及尾闾湿地周边地下水抬升范围分别为950~1 100 m和800~1 100 m,地下水位最大抬升幅度分别为60~80 cm和35~46 cm。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省昭通市红崖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隧址研究区地勘资料分析与研究,利用谷歌移动服务(GMS)建立了红崖山隧道地下水渗流三维数值模型。隧道在完全开挖未封堵情况下,分析不同水力传导系数下的地下水水头等值线的变化过程及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隧道水力传导系数不断增大,隧道周围呈现左边水头逐渐减小右边水头逐渐增大的趋势;利用MODPATH模块在可能发生突水危险的隧道洞段设置粒子追踪井,分析粒子在不同涌水量下的迹线,反演出隧道涌水对地下渗流场影响范围,随着隧道突水点涌水量的不断增加,影响范围由“束”状逐渐向“扇”状变化,不断扩大;并采用数值模拟法、大气降雨入渗法和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进行涌水量预测为隧道后续排水设计及施工组织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受断裂构造和降水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火成岩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富水断层破碎段。当隧道穿越这类岩层时,极易发生涌水灾害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针对上述涌水问题,根据火成岩区富水断层破碎段的特点,将隧道涌水量分为基岩裂隙水释放量和降水入渗量两个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地下水疏干法预测基岩裂隙水释放量,同时利用降水入渗法预测降水入渗量。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涌水预测精度,引入了实测涌水量数据拟合的动态涌水影响半径参与计算,并推导出基于涌水影响半径的涌水量预测方法,最后以鸿图隧道后续开挖段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个降雨周期内,含水层平均厚度Hn越大,对应的影响半径Rn具有更高的增长速率;(2)随着涌水时间T增加,影响半径Rn的增长率逐渐降低;(3)所提方法的隧道涌水量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的误差在10%以内,可靠性较高。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地下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准确预测隧道施工涌水量一直是国内外隧道建设的难点,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以龙南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3种不同方法对隧道施工涌水量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隧洞设计及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上古隧道为重庆市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控制性隧道,为曲线分离式双线隧道,两线平行,左线隧道全长4 570m,右线隧道全长4 550 m,两隧道单洞净宽11.25 m,高7.80 m,均属特长隧道。本次是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勘察,通过本次勘察,进一步查明了隧址处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以及水文条件,并对隧道的实际涌水量进行了量测。经过实际勘察和理论计算得出,隧道日最大正常涌水量为331 313.50 m3。基于当前隧道涌水量较大的现状,提出了增加泄水洞进行隧道排水的处理措施。另外,隧道已发生突水的段落及物探探测溶洞发育的段落附近的衬砌应增加抗剪强度,防止突水破坏,在岩溶发育密集段落,增加导水横洞,导水横洞与泄水洞连通,加强排水。  相似文献   

15.
隧道涌水对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运营稳定影响重大,选择正确的涌水计算模型进行涌水规模预测是展开结构设计和灾害防治的关键。针对目前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单一、考虑因素不全面导致预测结果失真的这一问题,引入有效度指标,对涌水量计算模型进行了有效度排序,选取最优模型进行组合预测,以达到提高预测精度的目的。以广州地铁21号线施工隧道为研究对象,选用Goodman模型等8种常用的预测模型对隧道最大涌水量分别进行了单项和组合模型预测。通过与地下水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引入有效度指标能够定量化评价涌水量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通过组合模型的方式能够提高涌水量预测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不可避免会遭遇涌水灾害,突涌水量估算是岩溶隧道施工抢险与后期处治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天坑洼地是岩溶地区特殊地貌单元,是联接岩溶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要通道,下穿岩溶天坑隧道涌水量不仅受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控制,而且还受到暴雨期岩溶天坑小流域地表径流补给的影响。结合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基于小流域暴雨资料推求地表汇流洪峰形成机制,提出了一种考虑岩溶天坑流域地表径流补给的下穿岩溶天坑隧道暴雨期突涌水量峰值估算方法,并结合鸡冠山隧道的隧址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与实测涌水资料,开展了案例分析计算与实测涌水量对比。结果表明:传统涌水预测方法无法考虑暗河与地表水补给的影响,与实测结果差距很大,本方法能够准确预测隧道下穿岩溶天坑区暴雨期突涌水量峰值,为保障岩溶区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一、徐州城区现状供水情况1.规模目前,徐州市城区现状综合供水能力90.8万m3/d(含主城区、铜山区、经济开发区等自来水厂和企业自备水厂),其中地下水量40.8万m3/d,地表水量50万m3/d(其中自来水供水能力为20万m3/d)。2011年实际供水量为69.5万m3/d,其中自来水供水量33.9万m3/d(地表水13.1万m3/d,地下水20.8万m3/d);自备供水35.6万m3/d(地表水30万m3/d,地下水5.6万m3/d)。2.供水形式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广东省河源市春沐源温泉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对春沐源温泉地下水取水工程进行了水资源论证.结果表明:温泉的取水量为648 m3/d,年最大取水量23.65万m3,用水量合理;温泉井最大开采量为993.7 m3/d,温泉水水质达标,取水可靠;年取水量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0.26%,对地下水影响小.  相似文献   

19.
数值模拟法在隧道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承宇 《人民长江》2015,46(13):47-50
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是规划公路、铁路线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隧道设计水平、施工技术的提高以及施工机械的进步,采用长大隧道乃至特长大埋深越岭隧道的设计方案越来越多,使隧道涌水量的预测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迫切需要解决。以某实际隧道工程为例,提出了运用水文地质数值模拟法计算隧道涌水量的新方法。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参数与现场监测数据选定后,可得到一种适用于该地区的水文地质地下水模型。通过与传统方法的预测结果比较后,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万开高速浦里隧道水文地质勘查及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隧道涌水量预测技术方法。通过对重庆万开浦里隧道工程区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和专门水文地质钻探、试验,划分隧道工程区含水岩组及富水性,进而确定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单元:隧道工程区由北向南分为南、北两个大的水文地质单元,北侧水文地质单元位于浦里隧道0+6000段,地表水及地下水向长江排泄;南侧水文地质单元位于浦里隧道6 000+11 000段,地表水及地下水向浦里河排泄,最后经浦里河排向长江。先选用径流模数法、大气降水法、裘布依理论式法、佐藤邦明经验式法对隧道正常涌水量进行预测,再选用古德曼经验式法、佐藤邦明非稳定流式法对隧道最大涌水量进行预测,并与已建邻近相同水文地质单元铁峰山二号隧道实际涌水量比较,二者正常涌水量量级相当,表明预测成果可靠。相关分析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