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晓俭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21(A01):142-144
阐述垂直变形观测的设计原则、作业方法,分析了观测精度、基准网的稳定性;对有限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在变形态热、变形量值、变形速率上对大坝和岩体的变形进行了描述,为研究大坝与岩体抬升提供了专业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利枢纽右岸地下电站进水口变形监测实践表明,进水口高边坡受荷载和施工因素影响,产生了一定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其位移速率基本一致,符合一般变形规律,进水口变形观测方案可行;进水口高边坡目前是稳定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刘晓俭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7):142-144
阐述垂直变形观测的设计原则、作业方法,分析了观测精度、基准网的稳定性;对有限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在变形态势、变形量值、变形速率上对大坝和岩体的变形进行了描述,为研究大坝与岩体抬升提供了专业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江垭水库近坝区岩体第七次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变形监测,并结合以前监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江垭水库在营运过程中一直都有缓慢的位移,坝体附近上下游岩体普遍抬升,与混凝土重力坝的一般变形趋势相反,但此位移均在正常形变范围之内,说明该水库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6.
结合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提出基坑监测的原则、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通过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土体位移和相邻建筑物沉降、位移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到基坑的实时状态,从而为基坑预警提供真实、科学的数据基础,并为基坑加固提供依据,确保基坑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从而保证整个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垂直变形监测与变形特异性进行分析,发现大坝与近坝区岩体自大坝下闸蓄水以来发生了抬升,抬升与水位和温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关联,通过坝下环线的三次复测,说明大坝蓄水后对坝下河段两岸岩体影响不大,同时,作为基准网而言也是基本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9.
10.
在建的湖北省清江隔河岩工程,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重力拱坝最大坝高为151m,引水式电厂,电站装机容量为1200MKW,垂直升船机能通过300t级船只,总库容为34亿m~3。本文主要介绍了保坝安全的变形监测系统的总体布置及设计原则。文中详细阐述了监测控制网、坝体变形监测、坝基变形监测及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等的布置。对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也作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今后的观测工作,应逐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凡属创新的项目,应先做好试验,以保证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12.
对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变形观测的方案、技术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监测数据产生的位移矢量和沉陷量及位移方向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变形监测对水利枢纽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大坝变形监测是大坝运行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而基准控制点是否稳定是大坝变形准确监测的前提.该文以萍乡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控制网复测测值为分析基础,介绍了平面控制网的布设要求及外业观测时应注意的事项,对其基准控制点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复测测值与首次测值比较,测量控制点的固定角和固定边满足规范要求.基准控制点的稳...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坝顶静力水准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故障频发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停测报废该系统。根据真空激光准直系统的性能结合大坝监测实际,推荐将坝顶变形监测设备改造为真空激光准直监测系统,并结合坝顶已有建筑物布置情况及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左岸坝肩布置发射端,右岸坝肩布置接收端,通过数据光端机和光纤与副厂房内安全监测站通信。经过近3年实测运行,系统运行稳定,数据采集连续准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变形监测的实际情况,说明了变形监测点点位选择的原则;通过对石门子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的实测情况说明GPS观测法的优越性;通过对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确定水库大坝的安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隔河岩水利枢纽近坝区高边坡和库岸滑坡外部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组成,并对系统的作业方法和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三峡永久船闸直立坡岩体变形监测与变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众多不同类的监测仪器设备和长时间的观测资料,较全面地揭示了三峡永久船闸直立坡岩体的变形规律,在分析了大地测量点、滑动变形计、钻孔测斜仪和多点位移计的观测资料后,认为直立坡岩体整体稳定性良好.实测直立坡顶最大水平位移为32.72 mm;直立坡深层岩体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分布符合一般变形规律;统计模型分析表明,中隔墩侧直立坡岩体时效变形远小于边坡侧直立坡岩体;微新岩体上测点的时效变形小于强风化岩体上的测点.此外,北坡三闸首的观测成果说明,在槽挖结束后的第5个月开始浇筑混凝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