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颖 《酿酒科技》2010,(7):107-108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口子窖酒中主要的香味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呈香呈味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食用菌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研究状况,对目前研究报道的食用菌中挥发性呈香物质(八碳挥发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及酸、酮、醛、酯类化合物等)和非挥发性呈味物质(可溶性糖、呈味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等)进行了概况总结,为更好地开发食用菌风味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食品工业科技》2013,(05):363-367
综述了近年来食用菌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研究状况,对目前研究报道的食用菌中挥发性呈香物质(八碳挥发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及酸、酮、醛、酯类化合物等)和非挥发性呈味物质(可溶性糖、呈味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等)进行了概况总结,为更好地开发食用菌风味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葡萄酒香气的分类和葡萄酒呈香物质的种类,综述了葡萄酒呈香物质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5.
以茯砖茶及其分离出的"金花"菌体和去"金花"纯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审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香气活力值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茯砖茶呈香挥发性物质及其来源。结果表明:茯砖茶特征香气是由"金花"菌体和去"金花"纯茶中香气成分共同作用形成的,二者缺一不可。茯砖茶、"金花"菌体和去"金花"纯茶中共定量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醇类和酯类化合物在茯砖茶和"金花"菌体中含量最高,而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在去"金花"纯茶中含量最高,OAV分析显示其中16种挥发性成分为茯砖茶的呈香挥发性物质。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去"金花"纯茶和"金花"菌体中含量差异显著的7种呈香挥发性成分,包括去"金花"纯茶中富含的己醛和(E,E)-2,4-辛二烯醛主要贡献了茯砖茶的青草气属性,"金花"菌体中富含的苯甲醇、芳樟醇、雪松醇、1-辛稀-3-醇和水杨酸甲酯主要贡献了茯砖茶的花香、木香、蘑菇香和冬青香属性。  相似文献   

6.
以箱储和传统柜储的烟叶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其中的致香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进行分析,共得到76种致香成分,结果表明:箱储样品中有67种的含量高于柜储样品,其中,酯类物质的含量高10.1%,酸类物质的含量高28.4%,酮类物质的含量高9.1%,醛类物质的含量高12.5%,因此,箱储更有利于烟叶中重要致香成分的保留。同时对箱储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4h为最优箱储时间。  相似文献   

7.
凌育赵  刘经亮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2):1530-1532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柿子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经GC-MS分析,分离出62个峰,鉴定出56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86.66%,包括醇类、酯类、酸类等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异戊醇(38.55%)、苯乙醇(14.50%)、甲酸异戊酯(7.44%)、2-甲基-1-丁醇(4.72%)、乙酸-3-甲基丁酯(2.25%)、异丁醇(...  相似文献   

8.
罗静  赵红宇  徐炜桢  杨国华  岳鹏  张良 《食品科学》2018,39(18):209-216
为揭示郫县豆瓣特有“味辣香醇,酱香浓郁”的产品特征与挥发性呈香物质之间的关联关系,本研究以稳定发酵(6?个月)至发酵末期(5?a)合计5?个不同发酵阶段郫县豆瓣为对象,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5?个不同后发酵期郫县豆瓣样品中挥发性呈香物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分析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共检测出9?个类别超过140?种挥发性呈香物质,其中占优势的有乙酸乙酯、4-乙基愈创木酚、苯乙醇、乙醇、苯乙醛,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18.39%、10.58%、7.64%、7.16%、6.59%。随着后发酵时间延长,醛类、酯类、烃类及杂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而醇类、酚类及酮类则呈下降趋势。挥发性呈香物质在初熟期的变化程度远大于其在老熟期,后发酵3?a后,其变化已非常缓慢,再继续发酵,也不会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威代尔甜葡萄酒中的呈香物质进行鉴定,准确定量出了35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并结合各物质的感官阈值对每种物质的香气活性值(OAV)进行计算,寻找出威代尔甜葡萄酒中的主要呈香物质。同时,通过感官评鉴对4款威代尔甜葡萄酒的香气特征和轮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威代尔甜葡萄酒中共有18种香气成分具有气味活性,其中4-甲基-4-巯基-2-戊酮的气味活性值最高,使甜葡萄酒表现出苦味和葡萄柚的风味;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主要为甜葡萄酒提供水果香;丁香酚、2-苯乙醇使葡萄酒具有花香。威代尔甜葡萄酒的香气特征整体表现出蜜香、甜苹果、葡萄柚的香气特征,其中,兰月谷甜白苦杏仁味、脂肪味突出;张裕冰酒花香突出,有玫瑰和焦糖的独特味道;巴格斯冰酒果香突出,植物味明显;加拿大云惜甜白有菠萝和麦芽的香气,符合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黑加仑果醋中的香气成分,经GC-MS分离与分析,结合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89种香气成分。其中,匹配度在80以上有35种,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81.65%,包括酸类(3种)、酯类(7种)、酚类(3种)、醇类(4种)、烃类(13种)、醛酮类(4种)和醌类(1种)化合物,酸类(33.38%)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酯类(26.44%)、酚类(8.69%)、醇类(4.91%)、烃类(4.61%)、醛酮类(3.28%)、醌类(0.34%),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黑加仑果醋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1.
酱油香气物质的形成与酵母菌的代谢息息相关,本文旨在研究酵母菌对发酵酱油中香气物质形成与含量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联用技术分别对不加酵母菌、加AY酵母菌以及加入T酵母菌发酵制得酱油中的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加入酵母菌的酱油中形成的各类香气物质更加丰富,其中AY型鲁氏酵母菌能够产生更多种类的酯类(11种)及醇类(12种)物质;T型鲁氏酵母菌有助于醛类(7种)物质的形成。且AY型鲁氏酵母菌在酱油酿造过程中产生的酯类(155.19 μg/L)、呋喃酮类(68.53 μg/L)、醛类(86.46 μg/L)等物质的含量更高,T型鲁氏酵母菌的产醇类(1260.64 μg/L)物质能力则更加优越。通过对酱油样品中OAV的计算,发现,AY酵母菌酿造酱油中的4-羟基-2-甲基-5-乙基-3(2H)-呋喃酮(HEMF),2/3-甲基丁醛、及苯乙醛的OAV高于其他样品的OAV值,T型鲁氏酵母菌的1-辛烯-3-醇及3-甲硫基丙醛的OAV值高于其他样品的OAV值。将OAV值与PCA结合分析,可以看出,AY型鲁氏酵母菌发酵酱油的香气优势明显,并且T型鲁氏酵母菌发酵酱油以熟土豆气味为主,并伴有蘑菇香气;AY型鲁氏酵母菌发酵酱油以甜香香气为主,并伴有麦芽香气。综上,AY型鲁氏酵母菌的整体产香优于T型鲁氏酵母菌的产香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传统小麦酱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气-质联用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传统小麦酱中的活性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2种挥发性化合物,占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72.835%,在传统小麦酱中的含量为102.845μg/g,包括醛类6种、酯类10种、酸类6种、烃类8种、醇类1种、杂环类化合物7种、酮类1种,其他化合物3种。用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离出25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稀释因子较高的有乙酸、异戊醛、糠醛、3-甲硫基丙醛、二甲基三硫醚、1-辛烯-3-醇和四甲基吡嗪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GC/MS指纹图谱在烤烟产区识别中的应用,实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烤烟中香气物质,GC/MS检测,构建了湖南、广西、贵州3个产区烤烟的致香物质标准指纹图谱。随机选取这3个产区及广东、河南的部分烤烟样品对建立的标准指纹图谱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验证样品与其所属产区的标准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而与其他产区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较低,从而能准确的识别其所属产区。将几个产区烤烟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不同产区的烤烟能够很好的聚合到一类,表明构建的指纹图谱能够反映不同产区烤烟的风格特色,进一步验证了利用GC/MS指纹图谱结合系统聚类法对样品进行产区识别及风格特色定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GC-O技术分析牛栏山二锅头白酒中的香气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徐岩  范文来  魏金旺 《酿酒科技》2011,(2):74-76,79
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牛栏山二锅头白酒中的香气化合物,进行闻香分析GC-O和GC-MS分离鉴定。一次性检出92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对牛栏山二锅头白酒整体香气贡献大的香气成分有25种:3-甲基丁醇、丁酸、3-甲基丁酸、二甲基三硫、香草醛、苯乙醛、乙酸乙酯、苯乙酸乙酯、苯乙酸、2-乙酰基-5-甲基呋喃、三甲基吡嗪、辛酸乙酯、乙酸-2-甲基丙酯、戊酸乙酯、2-羟基己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辛酸、2-甲基丙酸、戊酸、2-甲基丙醇、庚醇、4-乙基愈创木酚、乙酸苯乙酯、苯丙酸和四甲基吡嗪。  相似文献   

15.
苏国岁 《烟草科技》2003,(10):26-30
采用同时蒸馏法进行前处理,并以喹啉为内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模式法对卷烟烟丝中的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条件为:色谱柱:HP-INNOWAX(30m×0.25mmi.d.×0.25μmd.f.)毛细管柱;载气:氦气,恒压75kPa;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1.0μL,不分流进样,不分流时间:0.75min;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以2.5℃/min升至180℃,保持10min,再以5℃/min升至250℃,保持3min;传输线温度:220℃;离子源温度:200℃;电离能:70eV;选择离子扫描,质量扫描范围:33~350amu。共分析了34种香味物质,其中30种香味物质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介于5%~8%的有4个,方法的重现性良好。采用该法对4种市售卷烟烟丝中这34种香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建立饮用水中5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采用吹扫捕集法对饮用水55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富集,热解吸后导入气相色谱-质谱仪,并选用选择离子模式(SIM)进行检测。其回收率在87.90%~118.03%,其中40种化合物的两个水平回收率均在90%~110.0%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进样量为5 m L时,方法的定量下限(LOQ)范围为0.006μg/L~0.123μg/L(S/N=10)。该方法且具有富集效率高、无试剂再污染等特点,适用饮用水中55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4种云南晒黄烟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主要化学成分与分类的致香成分之间,有30对指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有17对指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在主要化学成分与具体的致香成分之间,21对指标达到高度或中度正相关,41对指标达到高度或中度负相关;2次相关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该结果为传统晒烟烟叶的开发利用与替代技术以及"中式卷烟"原料特色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及化学计量法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原产地东阿阿胶和其他地区阿胶香气成分的特征与差异,并对东阿阿胶的关键香气组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经GC-MS共鉴定出65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醛类,吡嗪类,其次为酮类,含硫化合物等。经GC-O技术共分离出23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硫代乙酸甲酯、2,6-二甲基吡嗪和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等对阿胶风味贡献较大。化学计量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阿胶样品分离明显,5种阿胶间最大相关系数仅为0.5285。GC-MS/GC-O技术联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不仅能准确鉴定阿胶的关键香气组分,而且为鉴别和评价不同产地阿胶品质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GC/MS、GC×GC/TOFMS分析烟草半挥发性中性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比较气相色谱质谱(GC/MS)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在定性定量方面的差别,考察了色谱柱系统、操作条件(调制周期、柱头压力和初始温度等)对两维分离的影响,建立了烟草半挥发性中性化学成分分析的GC×GC/TOFMS方法,并采用这2种方法分析了云烟85的C3F烟叶的半挥发性中性成分。结果显示①GC/MS法共分离出400多个峰,鉴定出73种成分,而GC×GC/TOFMS法分离出近万个峰,共鉴定出569种成分;②在一维GC中峰形很好的β-大马酮的色谱峰,在GC×GC中经调制后被分离成6种成分1-氧化乙烯基癸烷、1-甲基-4-(2-甲基环氧乙烷基)-7-氧-二环[4,1,0]庚烷、二联苯、β-大马酮、10-乙酰甲基-3-蒈烯和正十四烷。因此,GC×GC/TOFMS分离能力更强,定性定量结果更可靠,更适合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