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涤纶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也同时存在砌入大分子结构的异质链节和游离于大分子之外的齐聚物。再生涤纶制备过程会引起大分子异质链节和齐聚物含量以及分布的变化。通过对涤纶样品解聚或萃取等前处理方法,获得含有大分子异质链节或齐聚物的溶液,再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检测信号即可反映大分子异质链节和齐聚物的分布曲线,探寻能够反映再生涤纶和原生涤纶差异的停留时间段的信号强弱,达到再生涤纶的定性鉴别目的。该方法突破了国内外通过间苯二甲酸单元和聚集态结构等检测方法应用范围极其狭窄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2.
《合成纤维》2016,(8):41-45
为了探究化学法再生涤纶和原生涤纶间的差异,应用醇解-过滤的方法将聚酯大分子异质链节解聚出来,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测试数据经基线校正、信号对齐和数据降维后,转变为两类纤维的特征向量;建立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化学法再生涤纶的计算机自动识别。结合所建立的物理法再生涤纶鉴别方法,可以建成一个再生涤纶两步法鉴别流程。尽管其存在步骤繁琐的缺点,但势必启发出更为高效的再生涤纶鉴别方案。  相似文献   

3.
《合成纤维》2016,(7):38-44
初步研究了物理法再生涤纶和原生涤纶的鉴别方法。通过“溶解-沉淀法”提取涤纶中游离齐聚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聚酯齐聚物的分布;在HPLC数据预处理中,依次采用小波变换法、相关性优化规整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达到基线校正、信号对齐和数据降维目的;建立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物理法再生涤纶的自动识别。该模型不能识别化学法再生涤纶,仅对物理法再生涤纶有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处理涤纶中齐聚物分布可用于鉴别物理法再生涤纶。  相似文献   

4.
竹炭改性涤纶与常规涤纶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竹炭粉的加入,竹炭改性涤纶的一些性能与普通涤纶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以采取密度法、脱色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比电阻法和X-射线能谱仪对其进行研究鉴别。  相似文献   

5.
仪纶由于其分子结构中既有聚酯的单元,又含有聚酰胺的单元,用显微镜法、燃烧法、化学溶解法等难以对纺织品中的仪纶与涤纶、锦纶进行区分。为此,研究了仪纶、涤纶、锦纶6在分散染料常压染色、红外光谱分析及DSC分析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根据样品的常压染色情况、红外光谱图中特征吸收峰位置及DSC图中熔融峰位置及熔点数据等综合特征可定性鉴别出待测样品中是否含有仪纶成分。  相似文献   

6.
改性聚酯纤维的减量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莉莉  刘金剑 《聚酯工业》2007,20(5):15-16,28
考察了氢氧化钠水溶液、乙二胺水溶液和氢氧化钠与乙二胺的混合水溶液被用来处理纤维时,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改性聚酯纤维减量率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钠水解速率大于乙二胺的氨解速率,氢氧化钠和乙二胺对改性聚酯纤维有协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静电高收缩聚酯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二甲酯(SIPM)和聚醚酯为改性剂,采用共聚及共混方法制备具有抗静电性的高收缩聚酯纤维。研究了改性剂种类、用量和拉伸温度对聚酯纤维抗静电性和收缩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聚醚酯含量增加,纤维的电阻率减小,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优于共聚纤维。在聚酯中引入SIPM可以有效提高纤维的收缩性能,在体系中同时引入聚醚酯时会降低纤维的收缩率。纤维在低温拉伸时获得的收缩率高于高温拉伸。  相似文献   

8.
佘媛媛  丁峰  王小芳 《广东化工》2016,(21):233-234
文章利用非线性化学振荡体系对大米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一定的检测条件下,以大米为底物,用丙酮-溴酸钠-硫酸锰-硫酸振荡体系,获得晚稻米、糯米、泰国米三种大米极具特征的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且对不同加入量的大米的振荡体系中的各参数(诱导时间、振荡寿命等)随着加入量的变化做出分析,得出呈现一定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废旧塑料鉴别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一种快速鉴别塑料品种的方法。通过外观鉴别、燃烧鉴别、溶解性鉴别、密度鉴别、元素鉴别并配合红外光谱分析等仪器分析鉴定通用型废旧塑料。使用该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地鉴别常用的塑料品种,为检验检疫工作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紧密地融为一体,这给我国的聚酯、化纤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现从聚酯原料、化纤产品关税税率的调整、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以有我国加入WTO纺织业对原料需求的增长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涤纶、聚酯行业经济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国祥 《合成纤维》2012,41(1):42-45
以6.67 dtex×51 mm蓝色涤纶短纤维为例,探讨了采用再生聚酯回收料和原生聚酯料在纺丝生产工艺上的不同。使用再生聚酯回收料生产时,选择降低干燥温度、纺丝温度、纺丝速度、环吹风速、拉伸倍数以及后拉伸浴槽温度的优化工艺,可生产出性能优良的6.67 dtex×51 mm蓝色涤纶短纤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KSN增白剂在废聚酯回收纺丝过程中的应用。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表征手段,发现KSN增白剂使用量在0.02%~0.05%(与原料质量比)时,其对纤维的熔点、结晶温度和形貌等影响不大,但能改善再生聚酯纤维的热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纤维增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差示扫描量热仪法研究了弹性聚酯复合纤维的外观形态及物理特征,确定了弹性聚酯复合纤维的定性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方叶青  陈浩 《合成纤维》2019,48(8):1-3,26
为了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降低回收成本、实现再生产品的高值化利用,采用微醇解解聚技术对废弃聚酯瓶片进行循环利用。通过工艺的探索及再生聚酯的测试,确定了较佳的工艺参数:EG质量分数0.01%~0.05%,微醇解时间10~20 min,聚合时间120~150 min。同时对物理法及微醇解法再生聚酯切片进行了凝胶色谱测试,结果表明:微醇解法制备的再生聚酯的特性黏度为0.75~0.77 dL/g,这有利于纺制高品质的长丝;微醇解法再生聚酯切片的数均分子质量、重均分子质量、Z均分子质量等均比物理法再生聚酯切片的高,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更窄。  相似文献   

15.
张野 《合成纤维》2005,34(12):40-42
在聚酯的聚合过程中加入发光剂生产发光聚酯切片,用制得的发光切片纺成纤维。实验证明:在聚合过程中加入发光剂不会影响聚合,含有3% ̄5%发光剂的发光聚酯切片和纤维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发光聚酯切片具有较好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16.
17.
纸用聚酯超短纤维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雪  杨瑞玲 《合成纤维》2004,33(Z1):21-22
采用高压雾化上油技术将复配分散处理剂(TYF-H)附着于聚酯纤维表面,经环切式纤维切断机加工成3~12mm超短纤维,该超短纤维具有亲水性强、水分散性好的特点,与植物纤维交织状态良好,以30%比例添加于造纸木浆、草浆中,成纸的撕裂指数相对于100%木浆、草浆分别提高1倍和4.4倍,对纸张强度改善显著,属新一代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18.
对聚酯纤维进行固相缩聚,分别进行了纤维在松弛状态下和在紧张状态下的固相缩聚试验,成功制取了卷绕状态下的高黏度聚酯纤维,纤维特性黏度达到1.003dL/g。通过对这种高黏度聚酯纤维的拉伸试验,制取了强度达到7.03cN/dtex的高强纤维,而对比实验的纤维经过拉伸,强度只有5.40cN/dtex。  相似文献   

19.
对全球废聚酯瓶的回收状况、回收和造粒技术及应用聚酯再生料生产纤维、服装和非织造布的现状作了介绍,并指出全球废聚酯瓶回收在今后几年会有很大增长,应重视废聚酯瓶回收和造粒过程中的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