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桦褐孔菌菌丝体和药质菌丝体,采用超声波方式提取两种粗多糖,再将粗多糖分别作用于小白鼠,研究小白鼠的碳廓清实验和对小白鼠免疫器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粗多糖和桦褐孔菌药质菌丝体粗多糖都可以提高小白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多糖种类和灌胃剂量对小白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不同,药质粗多糖比粗多糖对小白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大,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桦褐孔菌菌丝体深层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大量的桦褐孔菌菌丝体,进行不同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氮源浓度、pH、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装液量和接种量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试验.应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试验相结合得到菌丝体优化培养条件.确定了以玉米糖化液2.76%、可溶性淀粉1.91%、酵母浸粉0.75%、蛋白胨0.95%,磷酸二氢钾0.20%,硫酸镁0.05%,起始pH为6.0的最佳发酵培养基.摇床培养条件为:温度28℃,转速130 r/min摇床振荡培养6d.  相似文献   

3.
董琦  高珊  曹龙奎 《食品科学》2015,36(22):131-136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桦褐孔菌多酚进行纯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r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HPLC-ESI-MS)技术对桦褐孔菌多酚纯化物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101树脂不仅静态吸附量、吸附率最大,且解吸性能优良,适合分离纯化桦褐孔菌多酚。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1.0 mg/mL、上样流速1.0 mL/min、洗脱液乙醇溶液体积分数70%、洗脱流速1.0 mL/min,在此条件下,其纯度由16.52%提高到了49.77%;根据HPLC-ESI-MS检测分析结果推测桦褐孔菌多酚中含有9 种物质,分别为无色花色素、花旗松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仙茅苷、像黄素-3-O-己糖苷、7-木糖苷儿茶酚、雪胆素乙、桔皮素、儿茶素、芦丁。  相似文献   

4.
常晨  包怡红 《食品与机械》2017,33(1):199-202
桦褐孔菌多糖是桦褐孔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一种潜在的保健成分。文章阐述了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以及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桦褐孔菌多糖进一步研究以及活性开发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菌丝体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置不同因素水平,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使用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测定桦褐孔菌菌丝体乙醇提取物对小鼠体内外MDA含量的影响,通过测定脂肪氧合酶和清除DPPH自由基等对桦褐孔菌菌丝体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乙醇提取物的最佳提取方案是:60%乙醇,80℃,料液比1:20,提取3h,此时提取率为12.9%。0.5~5.0mg/mL的乙醇粗提物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氧化能力,可减少小鼠肝匀浆MDA的生成,抑制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溶血。5.0mg/mL乙醇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高达89.73%,对脂氧合酶的酶活性抑制率超过50%,并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本研究结果为研发桦褐孔菌菌丝体抗氧化、降血脂等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桦褐孔菌子实体与菌丝体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烘干磨粉处理,对其营养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菌丝体粗多糖含量(7.43 g/100 g)显著高于子实体粗多糖含量(2.31 g/100 g),二者均由果糖、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7 种组成;凯氏定氮法测得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6.69 g/100 g,菌丝体粗蛋白含量为21.08 g/100 g;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得子实体含14 种氨基酸,菌丝体含16 种氨基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得桦褐孔菌中含有大量K、Fe、Ca、Zn、Mg元素,少量Na、Mn、Se。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的菌丝体营养成分比较丰富,可以代替子实体应用于食品及药品行业中,缓解子实体这种珍稀野生资源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桦褐孔菌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对荷瘤裸鼠的体内抑瘤作用。采用MTT法检测桦褐孔菌多糖对Jurkat和Daudi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Jurkat荷瘤裸鼠模型,研究给药后对荷瘤裸鼠的抗肿瘤作用。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在体外具有直接杀死Jurkat和Daudi肿瘤细胞的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2.29%和66.42%,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具有显著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大小剂量对Jurkat荷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3.52%和57.48%,并且能显著提高裸鼠的脾脏指数,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桦褐孔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  曹小迎  陈永强  缪倩  蒋继宏 《食品科学》2011,32(13):161-164
研究桦褐孔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复合酶比例,用单因素试验测定不同等渗液、酶解时间、桦褐孔菌菌龄、酶解温度、再生培养基对桦褐孔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酶(纤维素酶5mg/mL、蜗牛酶15mg/mL、溶壁酶15mg/mL、崩溃酶15mg/mL)、菌龄为7d的菌丝,采用0.6mol/L MgSO4为渗透压稳定液,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5.5h,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制备。就原生质体再生而言,酶解时间为3.5h制得的原生质体,以MgSO4作为渗透压稳定液,以完全再生培养基(CYM)和麦芽酵母葡萄糖再生培养基(GYM)有利于原生质体再生,再生率最高为0.13%。  相似文献   

9.
玄光善  李青  王艳波 《食品科学》2014,35(10):207-211
对桦褐孔菌多糖的脱色方法和单糖的组成进行研究。首先考察活性炭粉、过氧化氢、壳聚糖、聚酰胺层析柱的脱色效果。经脱蛋白、脱色后的多糖进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单糖组成。4 种脱色方法对桦褐孔菌多糖均有效果,活性炭和聚酰胺层析柱脱色效果明显优于过氧化氢和壳聚糖脱色法,聚酰胺层析柱脱色是较好的方法,其脱色率为89.3%、多糖保留率为91.7%。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粗品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2.13∶1.36∶7.01∶2.98∶1∶1.78。  相似文献   

10.
以糙米、玉米和红小豆组成混合物为基质,用桦褐孔菌固体发酵并对产物中总三萜、多酚和多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玉米、红小豆和糙米等混合物经粉碎过10目筛后的基质发酵效果最好,总三萜和多酚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6.27 mg/g和22.48 mg/g,发酵效果好导致多糖消耗大,此时基质中多糖含量最低为10.57 mg/g;玉米相比糙米更能促进桦褐孔菌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出一种新型桦褐孔菌发酵豆乳饮料,采用液体发酵技术,以东北黄豆为原料,以桦褐孔菌为发酵剂研制发酵型功能性豆乳饮料。以桦褐孔菌发酵豆乳多糖含量作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桦褐孔菌豆乳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豆乳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6.3%、豆浆添加量119 mL、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4 d,测得多糖含量4.55 μg/mL。发酵后饮料添加5%蔗糖、0.10%乳酸和2.00%的蜂蜜可明显提高产品适口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桦褐孔菌不同多糖组分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箴言  夏晴  王玉  杨扬  张久亮   《中国食品学报》2021,21(8):152-158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不同多糖组分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不同的醇沉体积分数依次从桦褐孔菌水提物中分离出5种水溶性多糖组分(IOP40、IOP50、IOP60、IOP70和IOP80);通过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自然衰老小鼠模型,测定不同处理组的小鼠肝脏中的总抗氧...  相似文献   

13.
桦褐孔菌多酚抑菌活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辅料糠壳给酒体带来的邪杂味,研究箭竹作为辅料酿造小曲酒的工艺。分别考察箭竹的粉碎大小、加量、小曲种类、入窖温度对箭竹小曲酒的影响。结果表明,约7.0 mm长、3.0 mm宽的箭竹适合作小曲固态酿酒辅料,箭竹使用前清蒸1 h,加量为7%,选用泸州某小曲,入窖温度为24 ℃。通过理化分析及感官评定表明在该优化条件下,出酒率为47%以上,总酸含量为685.3 mg/L,总酯含量为1 071.5 mg/L,达到优级白酒标准;小曲酒酒体清香纯正,柔和谐调、醇甜爽净,除具有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外,还带有箭竹独有的清香味。  相似文献   

14.
桦褐孔菌多糖是桦褐孔菌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广泛的药用价值。该文以桦褐孔菌为研究对象,以桦褐孔菌多糖溶液中磷酸根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桦褐孔菌多糖磷酸化修饰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磷酸化修饰最佳工艺条件:三聚磷酸钠与三偏磷酸钠质量比为6∶1、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pH值为8.6,修饰后的桦褐孔菌多糖溶液中磷酸根含量为9.58%。该结果为桦褐孔菌多糖磷酸化衍生物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糖和生物量的得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等不同因素对桦褐孔菌深层发酵的影响,运用了单因素试验的方法探索了其最佳的液体培养条件。确定了促进桦褐孔菌菌丝体发酵生产多糖的培养基组成为1.8%蔗糖,0.2%麸皮,0.05%MgSO.47H2O和0.1%KH2PO4。适宜发酵多糖的条件为:发酵温度25℃,培养基初始pH值为8.5,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16.
建立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检测桦褐孔菌中紫萁酮含量的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对桦褐孔菌进行提取,应用HPLC对提取物中的紫萁酮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色谱条件为:RP-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为25℃;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水(20∶80),流速0.5 mL/min;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320 nm。紫萁酮含量在0.5μg/mL~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该定量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其RSD分别为0.22%、0.77%和0.59%,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05%。该研究建立RP-HPLC测定桦褐孔菌中紫萁酮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前期处理简便,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稳定性、灵敏度高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桦褐孔菌及其它天然产物提取物中紫萁酮的含量测定,为桦褐孔菌资源开发及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研究桦褐孔菌在液体发酵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多糖、三萜甾醇的累积与代谢变化。采用液体发酵法培养桦褐孔菌获得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产物,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及HPTLC分析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的菌丝体中多糖、三萜和甾醇的含量,DPPH与硫酸香草醛显色法检测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桦褐孔菌菌丝体生物量越来越高,经HPTLC法分析可见发酵后的菌丝体与桦褐孔菌子实体中的三萜和甾醇成分相似。且多糖、三萜甾醇的含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通过显色反应,发现菌丝体中含有子实体未发现的抗氧化三萜成分。通过研究确定了桦褐孔菌液体发酵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变化,确立最佳发酵时间,为桦褐孔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富含多糖、萜类、多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多糖作为桦褐孔菌最主要的活性物质,近年来成为食品和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从桦褐孔菌多糖诱导发酵、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及作用功效等方面,综述近年来桦褐孔菌多糖研究的概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桦褐孔菌多糖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