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9):75-81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承载市民社会活动的重要开放空间,公共空间中多元的人群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核心要素。采用手机信令数据获取人群的聚集密度和年龄多样性,以上海市黄浦滨江公共空间核心段为案例,分析基于多源数据的年龄多样性与滨水公共空间环境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识别显著影响使用人群多样性的滨水公共空间内部与外部特征,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滨水区岸线开敞度、慢行体验、周边环境设施、居住人口密度以及交通可达性是影响黄浦滨江公共空间使用者人群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优化滨水公共空间及其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作为促进全龄友好、提升城市活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谢丹 《山西建筑》2009,35(11):19-21
针对滨水地区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通过对其特点总结及实例分析,提出了滨水区城市设计应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营造亲水空间,重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与整体性的策略,从而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地方,山与水使重庆地形富有特色,形成了特殊的山水格局,因此山城滨水公共空间是重庆不可或缺的活力带.文章以山城滨水公共空间的现状为切入点,基于城市活力视角对万州区北滨路体育馆到万达广场路段与其活力地带进行分析,探索实现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策略,使滨水公共空间能够合理发展,进而激发滨水公共空间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该文针对滨水空间和城市生活脱节的问题,提出富有重庆地域性的城市设计应重视激发滨水空间活力。该文选取重庆市区内6个各具特点的滨水空间,运用SD法定量测度个体对环境的认知效果和心理感受,评价结果显示10个活力相关因子中功能丰富度、水体清洁度、可达性和景观美感度是强活力相关因子。在规划设计滨水空间时应注重复合功能设计、鼓励生态水岸设计、提高交通可达性以及构建优美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5.
滨水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对于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河道水系两岸空间及其周边街区地块往往存在机动车连通性差、断点多、道路占用、慢性可达性低、停车供需失衡等问题.本文以北京清河海淀区段为例,对滨水空间的道路交通可达性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围绕道路布局、慢行、交通安全、停车、空间特色等维度,结合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日常体验和步行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当前重庆主城区存在的大面积滨水失落空间,对近三十年来重庆市滨江路的建设进行了简短的回顾,分析了渝中区嘉滨路和长滨路阻断城市核心区与滨水区联系的现状,采用整合的城市设计方法,提出了结合重庆特色的城市核心区与滨水区之间步行连接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滨水地区作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要素,需要优秀的交通支撑其交通可达性、公共空间体验性以及景观环境的优质性。通过总结沈阳浑河"一河两岸"规划经验,提出滨水地区交通系统构建体系,包含集散交通系统、滨水交通系统和配套交通系统三个部分,并探讨了三大交通系统规划实践与方法,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一彤 《建筑与文化》2022,(11):121-123
作为滨水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休闲的公共空间,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我国对滨水公共空间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系统,梳理总结了滨水公共空间领域的研究情况、研究热点内容,力求为滨水公共空间研究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浦江作为上海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两岸绿道贯通开放后,滨水公共空间品质大幅提升,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学术研究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首先对黄浦江滨水地区总体风貌和三个典型空间进行评析,比较贯通前后的公共空间变迁,总结滨水区更新设计策略和意义。其次,引入定量分析方法,探究改造后的滨水公共空间不同区段人口、社会学的影响差异、与城市腹地开发相关性等问题。借助微博、航拍图像、人口分布、设施分布等多源数据,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评价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研究城市腹地开发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差异化配置设施、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腹地活力调整区域投资密度等发展策略,为滨水区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雪 《城市建筑》2023,(15):41-43+64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滨水公共空间是苏州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苏州城市空间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针对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滨水公共空间的现状建设情况展开分析,从住区分布、岸线开敞度、设施布局、开发强度四个方面探讨了滨水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滨水公共空间内部吸引力、增加岸线开敞度与视线通廊、差异化服务设施布局、把握公众利益的诉求等滨水公共空间更新策略,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提升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3):75-8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其活力是城市空间品质的外在体现.首先,以上海黄浦江滨水区为例,通过建立基于多源数据的公共空间活力的定量测度方法,发现黄浦江滨水空间活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各类环境影响因素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程度,继而确定主导的环境影响因素.其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绿地率、公共服...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通过对山地型特大城市滨江特点和发展策略的分析研究,运用生态、人文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滨江地区整体规划策划和功能组织优化设计,突出对重要滨水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挖掘山城、江城特色,倡导城市滨江空间公共性和可达性,促进城市功能与社会、生态、文化、景观建设协调发展,探索构筑高品质人居环境、塑造国际山水都市形象并重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益  游航 《城市环境设计》2013,(12):104-107
多米尼克·佩萝:经过出色的地形学和规划性工作.概念捷出了治河的水平景观。崔愷:重庆山城滨江滩落带羟独特的土地资源,但也是景观的难题.而那种消失和显现的状态又十分有趣。该方案试图利用这个资源,在修复滨水景观的同时.创造有趣的建筑空闻。  相似文献   

14.
卢峰  常青 《室内设计》2009,(5):59-62
本文以重庆市酉阳县旧城中心区滨河空间的改造为例,反思了我国中小山地城市建设中地域性缺失的问题,并以延续城市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独特性为目标,将滨水空间作为重新建构山地城市整体格局的景观要素与核心公共空间,提出了相应的改造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浦江两岸地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公共空间,如何便捷、多样地抵达滨江公共空间是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的重要评价指标。将该评价指标定义为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指居民利用滨江公共交通系统(常规公交)抵达滨江公共空间的便捷性和多样性程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虹口区和徐汇区的滨江公共空间为例,构建了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与计算机编程语言(Python)对现状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的算法和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实现滨水开放空间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具体的阐述。总结出亲水设施的规划与河流风格相协调;营造多样化的滨水生态系统;提高滨水开放空间开发的游憩功能;保障滨水景观的组织;维护民众对滨水开放空间体系的享用权等滨水开放空间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2020,(5):62-73
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岸是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的总体目标,因此,对滨江公共空间项目开展综合评价极为必要。本文选取黄浦江两岸地区11处文化活力型公共空间项目,与纽约滨水区域两处公共空间项目一同开展综合评价,采用多源数据支持的评价技术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滨水公共空间的功能效用和建设品质为评价内容,以城市精细化治理为价值导向,全方位把握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成效,并与国际一流水岸的公共空间进行横向对比。通过量化评价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推进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代颖  牛力 《重庆建筑》2014,(11):30-33
巴渝地区过去建成的滨水商业空间普遍存在类型较为单一的缺陷,亲水性也是参差不齐,不少都较差。然而巴渝地区滨水空间区别于其他城市空间的显要特征在于它是一种“带状延续空间”的展示,从而使滨河建筑群具有了韵律感。该文抓住其线性空间的特点,参考了巴渝古城镇空间的布局,结合已经竣工的项目,对巴渝地区滨水商业空间的设计重点、难点做了一次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