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输移泥沙床沙质中值粒径D50i的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指出由于水流的分选作用,输移泥沙的中径D50i一般较床沙中值粒径D50为细,且相对中值粒径D50i/D50随床沙标准方差σg的增大而减小。还分析了床沙非均匀性对输沙能力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的D50条件下,输沙能力随σg的增大而增大。此外,对采用D50i作为床沙代表粒径的输沙能力计算进行了探讨,结果可以大大提高输沙能力的计算精度。研究表明,用于非均匀沙输沙能力计算的床沙代表粒径,不应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粒径,床沙代表粒径及相应的沙重百分数应随σg的增大而减小,Einstein等建议的D35仅在σg值为1.5左右才适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些引黄放淤实际工程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格田内泥沙运移沉积的特点与影响沉瘀效果的因素。同时根据格田区内水沙运动特点和泥沙质量守恒原理,探讨了影响泥沙均匀落淤的格田流量、断面尺寸和退水口水位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3.
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时空分布特征与淤积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补充完善水沙、观测断面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沙量平衡法和断面法分析计算了1960年以来宁蒙河段的泥沙冲淤量,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接近、各有特点,可互为补充使用。分析冲淤量时间分布特征表明,不同时期年内的冲淤分配特征不同,1987年以来宁蒙河段泥沙淤积加重,且淤积加重主要集中在汛期和小于0.1 mm的各粒径组泥沙,大于0.1 mm的粗泥沙淤积量有所减少。分析冲淤量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宁蒙河段淤积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和巴彦高勒至三湖河口河段,1987年以来以河槽淤积为主,横断面萎缩。根据宁蒙河段水沙来源情况,从多个方面分析宁蒙河段淤积变化原因表明,干流水沙条件变化尤其是龙刘水库联合运用对干流水沙条件的显著改变,包括减少了汛期水量以及大流量过程,是导致宁蒙河段淤积加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5.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11)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龙羊峡水库运用后,调节径流泥沙,改变了出库流量过程,使得进入黄河宁蒙河段年均水沙明显减少,年内分配发生变化,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小。水沙变化导致黄河宁蒙河段同流量水位抬升,河床持续抬高,主河槽淤积萎缩,过流能力降低,说明了水库运用会对下游干流河道冲淤演变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分析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演变及河槽过洪能力变化,进一步认识宁蒙河段冲淤演变规律,并根据下河沿水文站设计水沙条件,估算宁蒙河段2020年、2030年的冲淤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期宁蒙河段输沙能力降低,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昭君坟断面平滩流量呈减小趋势,河道淤积加重,支流淤堵干流情况加重。根据下河沿设计水沙条件推算头道拐水沙量以及区间引沙量,采用沙量平衡法,考虑区间支流来沙、区间风沙入黄情况,预估下河沿~头道拐冲淤量,202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78亿t;203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80亿t。 相似文献
9.
河工模型中时间变态与水流挟沙力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中,由于采用轻质模型沙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时间比尺变态问题。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时间变态将导致模型中非水流的流量、水位、流速以及水流挟沙力均产生偏离,偏离的大小和方向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1)河段槽蓄量的大小;(2)时间比尺变态率的大小;(3)流量台阶的特性;(4)涨水过程或降水过程。最后得出了计算涨水过程中挟沙力因子偏差大小的关系式,该式对模型设计中正确选用模型沙和合理概化过程线有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风沙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打钻采样,以及黄河沿岸及支流产沙地层采样分析对比,暴雨、洪水分析等,追踪河道淤积泥沙源地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主要来源于内蒙乌兰布和沙漠及十大孔兑(沟谷)的库布齐沙漠和丘陵沟壑梁地。该河段河道淤积量通过输沙平衡法计算得知,1954-2000年该段淤积泥沙总量约20.11亿t,其中大于0.1mm的粗沙为15.57亿t,占总量的77.424%.小于0.1mm的泥沙约4.54亿t,占总量的22.57%。风成沙入黄淤积量是:乌兰布和沙漠6.06亿t;库布齐沙漠5.85亿t;二者约占大于0.1mm粗泥沙总量的76.46%。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河段淤积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淤积特点及成因进一步分析,根据内蒙古河道近期淤积现状,阐明了内蒙古河段不同的淤积类型,并且指出了淤积的主要原因所在。十大孔兑淤堵和青铜峡水库排沙是造成内蒙古河段淤积加重的主要原因,造就了十大孔兑以上的溯源淤积以及十大孔兑以下的沿程淤积。 相似文献
13.
14.
15.
黄河中游侵蚀环境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Research Group 《人民黄河》1996,18(11):8-10
文研究了整个黄河中游地区的不同类型区、强烈侵蚀产沙中心带以及小流域和沟谷这三种不同空间尺度的侵蚀产沙量。得出黄河中游地区的年平均侵蚀量为14.655亿T(1970-1989年);强烈侵蚀产沙中心带的平均产沙量为3.58亿,沟谷地产沙星点汉域总产沙量的比例在大部分地区为70-80%,在塬区别大于85%。另外,还对下下世纪时的入黄泥沙量作了初步预估。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53-2004年黄河宁蒙河段下河沿、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5个典型水文站的水沙资料,分别用榆沙量法、含沙量法及冲淤比修正法对内蒙古段的输沙用水量进行了计算,并对黄河内蒙古段各典型水文站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3-2004年内蒙古段各站全年、汛期输沙用水量均随时间呈明显的减小趋势,1987年后各站汛期输沙用水量已不足刘家峡水库运用前的50%,而非汛期输沙用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较小;各站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与汛期平均流量、含沙量存在相关性较好的降幂级数关系;在汛期,若巴彦高勒-头道拐区间各站平均含沙量大于9 kg/m3、单位输沙用水量小于200 m3/t,则该河段均发生淤积;若含沙量小于4 kg/m3、单位输沙用水量大于400 m3/t,则该河段均发生冲刷;若含沙量为4~9 kg/m3、单位输沙用水量为100~400 m3/t,则该河段淤积比随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从大量实测水文泥沙的观测资料出发,分析了黄河下游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特性,讨论拦减粗沙及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修建后对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给出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黄河下游减淤的一些措施,获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