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沉淀池扩张管嘴排泥装置的生产性试验表明,扩张管嘴排泥管与普通穿孔排泥管相比,排泥起动快,排泥含水率低,沉淀池中积泥少,排泥周期长,而且可节约水厂自用水量.  相似文献   

2.
平流沉淀池是净水工艺中常见的工艺单元,其排泥设施主要包括桁架式刮吸泥机和穿孔排泥管,因刮泥机和排泥管独立运行,常导致平流沉淀池排泥不彻底、积泥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反射技术的平流沉淀池排泥系统改造方案,可实现桁架式刮吸泥机与排泥角阀联动控制,使刮泥和排泥过程精准关联,改善排泥效果。排泥系统经改造后,沉淀池出水水质提升,浊度降低53%~60%;排泥水量减少,自用水率降低约16%;排泥系统电耗大幅缩减,同比降低47%~53%。该改造方案投资仅2.8万元,在提升工艺出水水质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可为存在类似问题的水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平管絮凝沉淀池难以精准排泥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多参数精准排泥控制系统,以泥位检测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为系统核心,对沉淀工艺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实现沉淀池排泥的智能控制。该控制系统在某中水回用工程的水平管絮凝沉淀池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排泥效果,沉淀池出水浊度能长期稳定在2.0 NTU以下。与传统排泥方式相比,节省水耗47.4%;单个排泥阀月动作次数减少29次,避免了沉淀池积泥现象,具有提升沉淀出水水质、降低能耗、减轻人工操作强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斜管沉淀池穿孔排泥管堵塞及其他问题,介绍了几种改造措施,如扩大穿孔排泥孔眼;将排泥槽边倾角由原来的46°改造成55°;增设压力喷嘴及排泥活门装置;将原有的普通低压闸阀改装为手动杠杆式快开排泥阀等.改造后的斜管沉淀池排泥顺畅,产水量提高,自耗水降低,证实了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针对斜管沉淀池穿孔排泥管堵塞及其他问题,介绍了几种改造措施,如扩大穿孔排泥孔眼;将排泥槽边倾角由原来的46°改造成55°;增设压力喷嘴及排泥活门装置;将原有的普通低压闸阀改装成手动杠杆式快开排泥阀等。改造后的斜管沉淀池排泥顺畅,产水量提高,自耗水降低,证实了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王汝科 《供水技术》2012,6(3):20-24
建立了沉淀池多斗排泥管水力计算简易公式。经分析论证,该水力计算公式是成立的。同时,揭示了多斗排泥的某些规律和特性,在结构上延伸了水力计算公式的内涵,并提出了在排泥工况下排泥管内存在一个水力闭合环及流量逆形成两个观点,可为沉淀池多斗排泥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项目,介绍了复合沉淀池的衍变及运行效果。复合沉淀池是平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的优化组合,首先在斜管沉淀池前增设一段12~25m长的平流沉淀池,不仅使大量矾花与泥渣在前端平流段沉淀,从而降低斜管沉淀池的泥量负荷,而且使位于复合沉淀池后部的斜管沉淀池前端不再积泥。其次,通过在池底配置刮泥小车、结合上向流排泥管沉淀池技术彻底解决了沉淀池排泥不畅的问题。复合沉淀池特别适用于冬季低温低浊、夏季高浊的水厂,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降低运行成本、节省占地及投资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回用水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加药装置堵塞、沉淀池浮泥较多、反冲洗水泵容易进气、表面扫洗作用失效、漂浮物富集、藻类大量繁殖等问题,分析了其各自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简化投药方式、连续排泥、堵塞连通孔、抬高表面扫洗管嘴、排出浮渣、调整消毒剂量等措施使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排泥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直接影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水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刮泥机油管老化、排泥气管堵塞、空压机功率偏小、储泥池排泥泵偏大等问题进行了改造,使排泥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优化气提升排泥时间,适当排出储泥池中的污泥,使其回流污泥浓度在10000~25000mg/L范围内,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一般小于1NTU。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桑植县自来水公司八斗溪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改造,即将V形槽穿孔管排泥系统改造成漏斗式集中排泥系统,排泥管由钢管改用阻力系数较小的PVC-U管。改造后不仅改善了排泥效果,延长了排泥周期,增加了供水能力,而且提高了出厂水质,降低了操作强度。  相似文献   

11.
张海涛 《供水技术》2011,5(5):35-36,43
针对斜管沉淀池排泥效果不佳、沉泥上浮等问题,对天津塘沽新河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进行了改造,结合测试结果分析了改造后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排泥不畅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法,为同类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池交替工艺的污泥分布特性是由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决定的。通过分析建立了三池交替工艺的污泥推流模型,根据该模型能掌握任一时间的污泥分布状况。在系统的周期运转过程中污泥分布最终会达到稳定状态,并具有周期重现性,边池的平均污泥浓度远高于中间池。模型算例表明,排泥对污泥分布影响甚微,延长主体段时间或者缩短过渡段和沉淀段时间均可以明显改善污泥分布的不均匀性;在计算污泥负荷和排泥量时需采用反应有效系数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3.
浮沉池工艺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浮沉池工艺的产生、适应的原水条件,以及影响浮沉池工艺运行的因素。浮沉池工艺适应于低温低浊水和高藻水的处理,并能很好地应对突发的高浊度。水温、浊度、混凝条件、溶气系统、水力负荷、斜管(板)装置、排渣排泥系统都会影响浮沉池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黄河堤防工程吹填固堤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疏浚设备,远距离输砂是适合黄河进行机淤固堤的施工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对组合泥浆泵、排泥管道、退水设备等进行改进,研制了集浆增压罐、9PSJ泥浆泵、分岔式排泥管、自流式排水和浮动倒虹吸排水、多功能自动旋喷水枪等吹填施工设备.结合这些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工程中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高浊度水处理构筑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排泥问题。通过对辐流工沉淀池处理黄河高浊度水排泥管道、输泥管道水头损失的研究,推导出阻力计算的基本公式,为给排水构筑物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Wilén BM  Lumley D  Mattsson A  Mino T 《Water research》2008,42(16):4404-4418
The variation in activated sludge floc composition, flocculation and settling properties was studied at a full scale plant over a 2-year period. A comprehensive set of process parameters was analysed and related to the floc properties to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floc formati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ctivated sludge showed a seasonal change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extractabl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during the winter months. The protein content of the total sludge and EP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winter. This coincided with higher effluent suspended solids concentrations and increased shear sensitivity of the sludge flocs. Only poor correlations between EPS contents and stirred sludge volume index (SSVI) could be observed. High iron concentrations in the sludge due to dosage of iron salt to precipitate phosphorus were found t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ettling and compaction properties of the sludge, whereas it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floc stability. Higher organic loading due to by-passed primary settlers leads to improved settling and compaction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聚合氯化铝(PAC)投量下,考察了网格、折板和机械搅拌三种絮凝方式对沉淀池排泥周期和污泥静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C投量20 mg/L时,网格絮凝池中矾花的沉降性能最好,相应的沉淀池排泥周期也最长,为10 h;当PAC投量为25 mg/L时,三者的排泥周期均为8 h左右,排泥水初始含固率也基本相同,此时,与网格池和搅拌池相比,折板池的污泥静沉性能最好、上清液浊度最低、浓缩后的污泥体积最小,表明该池型更适于对排泥水进行再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18.
对高密度沉淀池污泥上浮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上浮主要是由排泥水沉降性能变差、冲击负荷波动较大以及运行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控制污泥上浮的主要措施有改善排泥水的沉降性能、降低排泥水冲击负荷、合理投加混凝剂、有效控制回流比及排泥等。  相似文献   

19.
潍坊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近几年来SV30、SVI值一直较高。通过对SV30值较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后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控制进水水质、加强排泥、提高曝气池的DO、控制污泥负荷等。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行,SV30值基本稳定在3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