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大都规划的制约北京虽早在纪元前1045年的周初已经建立城市,但建在今日北京城区位置的城市则始自元代的大都。元大都以“规划整齐”、“街道有如棋盘”著称于世。它的街道布局已经考古查明,是以南北走向的街为干道,在干道两侧等距离地布置平行排列的东西走向的胡同。街宽约为25m、胡同宽约6—7m。今天北京城区的许多街巷仍保存着元大都街道布置的旧迹。北京四合院住宅基地的深度、主轴线的朝向等均受元大都的胡同的间距与走向的制约,限定了四合院落的进数与主要房屋坐北朝南的基本平面布局。格局与类型北京四合院住宅发展到明末清初形成的格局是:有一条南北中轴线,正房居中轴线上,正房前左右对称布置正面相对的东西厢房,正房朝南,正房对面布置朝北的倒座房。四座朝向不同的房屋共同朝向一个庭院,组成一座四合院。通向胡同的大门通常开在基地的左前方,而不开在轴线上。大型的住宅由多院落组成。因受胡同间距的限制,一般不超过五进院。更  相似文献   

2.
1违法建设是影响首都城市环境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1.1违法建设侵占街道 ,破坏城市整体布局 ,损害首都良好形象1998年底 ,北京市政府对全市违法建设现状进行了一次快速调查。快速调查结果显示 ,在北京城市主次干道、支路和街巷胡同两侧共有违法建筑406.86万平方米 ,占全市违法建筑总面积的56 %。其中 ,主要干道两侧117.28万平方米 ;次干道两侧67.2万平方米 ;支路两侧70.16万平方米 ;街巷胡同152.2万平方米。这些违法建筑 ,不仅使道路、街巷不整 ,环境脏乱 ,交通不畅 ,地下市政管线存在不安全隐患 ,而且…  相似文献   

3.
四院记     
胡同与四合院的两难 和紫禁城一样,北京四合院一般被当成中国历史建筑的象征.然而,作为一个因拥有悠久历史而自豪的文明古国,“天子脚下”北京胡同片区四合院目前的建筑状态,却成了21世纪进步中国的尴尬.北京四合院从元大都和明清皇威贵族大宅邸开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到民国时期商贾和中产阶级的城市住宅,接着是1949年解放重新社会分配的大杂院,到今天成为北京核心城区被高层办公楼环绕的“城中村”.  相似文献   

4.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是京味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也是北京最具特色的建筑,四合院的兴衰见证了北京数百年的历史变迁。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北京胡同四合院面临着巨大的冲击。通过对北京四合院街区历史现状的梳理与分析,针对北京旧城四合院街区的复兴模式,提出了恢复四合院街区的城市功能、建立多元共生的四合院街区生态、建立四合院街区精细土地开发模式以及建立可持续的四合院街区更新及管理干预机制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以明清旧城为核心,历经千百年的生息繁衍,形成了胡同、四合院等北京城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形式,是古都风貌的重要载体。做好旧城房屋的保护性修缮改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和光辉使命。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断探索和创新旧城风貌保护和房屋修缮改造模式,努力实现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6.
四合院是北方传统的民居形式,由四合院民居所构建的传统胡同、街巷,历经明、清数百年来的巩固发展而成为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系统。在历史上,由于四合院这种独特的布局型制适应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最实用的居住与使用的需要及多种利用功能,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与朝代更替中,四合院民居始终是历代都城中最普遍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7.
王丽娟  陈雳 《华中建筑》2024,(3):152-156
北京新街口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街道肌理在元大都时期就已形成。胡同自元代形成以来见证了北京城自元朝建都之初到明清都城发展完善三千年历史文脉的全过程。该文从胡同的概念出发,运用文献分析、现状调研等方法,从历史演变(时间轴)、形态分析(空间轴)两方面进行分析,促进历史街区胡同的研究保护发展。  相似文献   

8.
傅立 《古建园林技术》1996,(3):14-18,42
北京四合院的砖雕傅立北京的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北京四合院之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杆...  相似文献   

9.
书架     
正《皇城百姓宅门》出版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书号:978-7-111-45796-1出版日期:2014年11月定价:68.0元作者:王岚主编本书主要介绍北京四合院的宅门及文化。全书共分为10章: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沿革;北京城的街区与街巷、胡同──与北京城同步诞生且古韵流长;北京城的四合院──与北京城共生、共存的百姓住宅;北京城的四合院宅门──四合院主人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广亮大门──朝中重臣;高官的宅门;金柱大门──朝中一般官员的宅门;蛮子门──城中富商、巨贾的宅门;如意门──京  相似文献   

10.
南锣鼓巷是与元大都同期建成的一条街巷,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南锣鼓巷及其周边地区不仅拥有众多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建筑,还保留着元代传承至今的街巷格局,是北京850多年都城史的载体,是仍在使用中的"活"的文物。然而,伴随我国近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北京作为首都,必然首当其冲地面对城市人口激增和城市功能转型的巨大压力。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着手于旧城空间更新,展开了大规模的拆除  相似文献   

11.
大栅栏街位于明清北京古城内,是体现北京城区街巷胡同传统风貌的重要街区之一.斜街肌理是大栅栏街区特色之一.在对大栅栏街区街巷胡同及其传统建筑遗存率的节点调研与主街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1)今天大栅栏街区较高的传统风貌率是以大量拆除传统建筑与大量建造仿古建筑为代价的;(2)大栅栏街区历史传统风貌的核心保护区,宜确定为“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与“东琉璃厂历史文化保护区”;(3)大栅栏街区的斜街肌理与30%的传统建筑遗存率是衡量大栅栏街区历史传统风貌保护状况的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当前,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重点多聚焦于建筑的保护与复原,而历史街区再生的重点则是在正确把握未来变化的基础上,更新城市的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恢复或维持许多城市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作为"时代牵引力"的功能. 一、项目背景 (一)研究背景 南锣鼓巷地区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保存了元大都时期胡同的街巷肌理—"鱼骨式"胡同格局,是北京传统历史街区之一,位列北京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中.因此对于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旧城更新对社区的单向影响以及更新方式,部分研究粗略提及建筑产权等社会因素对街区更新的影响.本项目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来揭示社会信息本身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影响,进而得出某种相关性,为今后历史文化名城更新与改造过程中所进行的社会调研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晓梅 《建筑》2005,(8):91-92
建筑群与城市空间建筑不应当是城市空间中的孤岛,它应与城市空间互为界定并紧密联系。北京曾名为“北平”寓意北方平安。公元1267年北方游牧民族的领袖忽必烈统一中国并在金中都的基础上建立了元大都,后又经数次焚毁与兴建,渐为明清北京的型制。绵延封闭的城墙,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南北中轴线,中轴线上无比宏伟壮丽的宫殿, 严谨布局的方格路网,嵌入网中曲折动人的三海,还有北京的胡同、四合院、青的瓦、灰的墙……  相似文献   

14.
王炜 《城建档案》2013,(4):15-19
古都北京作为京师文化与地方文化、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汇聚交融的中心,具有其他任何城市都不可比拟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氛围,是中国都城发展的结晶。元代以后,北京城以明清旧城为核心,历经千百年的生息繁衍,形成了秩序严谨的城市中轴线,充满历史烙印的"凸"字形城廓,北京城特有的胡同-四合院建筑形式,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系统等,都是古都风貌不可替代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方案5     
在城市动态变迁过程中,遍布北京旧城的四合院和胡同被宽阔的街道分隔,传统的居住区被高层住宅和办公楼取代.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很多地方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形成了一种所谓的新特色.所有新建筑都追求标新立异,突出自我.开发商对原有的胡同和四合院没有一点兴趣,而是热衷于大片拆除整块街区,然后用外表时髦的新建筑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6.
正3.恢复性修建要抓住几个关键问题北京老城区胡同四合院是兼有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居住双重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经过这些年保护修缮的实践,我认为,对这种历史街区的保护性修建应当做到:原貌修复,形式传统,结构可靠,居住安全,品质提升,功能齐全,居住舒适,环境优美。达到了这些基本要求,才算是达到对胡同四合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建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缮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重点之一,提高居住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以北京南锣鼓巷雨儿胡同内传统民居四合院为例,利用红外热像仪技术对建筑进行拍摄,并通过热成像图分析建筑的保温性能,从建筑物理角度分析传统建筑的居住质量和在保温节能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继而提出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老城区四合院改造背景在北京城的历史中,四合院不仅用来居住,也是文化的载体。明代在元朝规划的基础上,突破前朝建造规范的种种限制,四合院和胡同的建造均得到空前发展,更加因地制宜;清朝满汉分治,汉官依例移居城外,初期的胡同在地域上得到大范围扩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北京,四合院因私搭乱建逐渐演变成大杂院,胡同也因此变得狭小脏乱。与此同时,北京市也将一些有价值、有纪念意义的胡同进行修缮并完整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9.
北京是一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名城,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从建城的时候,其城市建筑和布局就凝聚了当时的最高文化。北京城是由胡同搭成的,每一条胡同里的四合院都是一种在中国建筑中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居民住宅院落,从十二世纪开始,它就在北京民居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由四合院构成的传统街区是北京城的一大特色,这里既有城市的历史记忆,又有当代的现实生活。四合院代表了古人理想的居住模式,是生活方式、社会礼仪、文化传统的完整结合。然而,由于诸多历史、社会的原因,大杂院成了胡同中的常态。"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早就被民间实用主义取代。虽然胡同表面上保持传统街道的基本面貌,但当你越过围墙,看到的往往是割裂和拥挤的现实环境。另一方面,在当代城市居住中,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