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睿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Z1)
本文研究内陆干旱区河谷林的需水情况。首先简要评述了干旱区河谷林生态需水的概况,并以新疆阿尔泰山前平原布尔津河出山口以下河段的河谷林为例,采用参考作物法,计算了研究区内河谷林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生态需水总量为0.8亿m3,其中6~7月份河谷林需水量较大,月需水量约为全年的25%。这些成果为流域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干旱区流域生态需水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需水是当前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新疆平原区荒漠和绿洲两种生态系统的分析,特别是对天然绿洲生态系统中人工绿洲水资源利用方式及过程的分析,尝试性提出生态需水量在流域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定位、不同生态系统的保护方式和基本生态水量的确定方式,并简述了新疆奎屯河流域以生态退水作为恢复流域生态水量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植被生态需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生态需水涉及到生态学、水文学、环境学、气象学等多学科问题,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首先对植被生态需水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分析,评价了直接计算法、间接计算法、水量平衡法和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等4种常用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针对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降雨量少,植被退化,盖度降低等特点,介绍了一种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适用于干旱区生态恢复的基于遥感的受破坏的非完全覆盖的天然植被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并对植被生态需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摘要:通过对干旱区绿洲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干旱区绿洲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宜的生态结构和规模,研究绿洲的生态安全问题,必须首要考虑保持绿洲的基本生态稳定和平衡。进而从绿洲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出发,提出了维护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可以定义为维护适宜的绿洲规模、适宜的耕地面积、适宜的地下水位值3项指标的观点,以这3项适宜指标为基础计算的生态需水量符合绿洲的安全发展需要。同时指出适宜的绿洲规模不仅是指面积指标,也应反映绿洲植被盖度指标。最后,以民勤绿洲为研究区域,得出基于适宜绿洲规模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生态需水量为1.27×108m3;基于适宜耕地面积的地下水入渗补给量为0.3234×108m3(此项值不计入总生态需水量之中,但要计算其值);基于适宜地下水位值的地下水位恢复的生态需水量(人工补给回灌量)为0.1892×108m3。基于生态安全的绿洲生态总需水量为1.46×108m3。不仅符合民勤绿洲的生态需水实际,而且对今后研究区生态恢复和治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安全的干旱区绿洲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绿洲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出发,提出用于维护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的3项指标,即适宜的绿洲规模、适宜的耕地面积和适宜的地下水位值。同时指出适宜的绿洲规模不仅是指面积指标,也应反映绿洲植被盖度指标。以民勤绿洲为研究区域,计算得出基于适宜绿洲规模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生态需水量为1.27×108m3;基于适宜耕地面积的地下水入渗补给量为0.3234×108m3;基于适宜地下水位值的地下水位恢复的生态需水量,即人工补给回灌量为0.1892×108m3;最后得出基于生态安全的绿洲生态总需水量为1.46×108m3。这可为今后研究区生态恢复和治理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扎龙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湿地的水文情势与湿地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演替,提出在确定湿地的中心区及活动区的基础上计算湿地最小生态需水及适宜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并以扎龙湿地为例,通过ArcGis9.0对DEM数据插值计算,利用1956-2000年45年月降水蒸发资料及遥感影像解译资料,得出扎龙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06亿m^3,估算出适宜生态需水量为2.34亿m^3。这对于扎龙湿地的生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干旱区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分析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植被生态需水的概念;对干旱区植被生态需水量常用的几种计算方法——面积定额法、土壤含水量定额法、潜水蒸发法、改进后的彭曼公式法、水量平衡方程法、基于遥感技术的计算法进行了详细评析,并对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予以说明;最后提出未来应在"3S"技术应用、模型建立、尺度转换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生态需水问题研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需水是其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生态水文学所倡导的理念、方法和研究目标,对生态需水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我国西部地区,干旱区植被对缺水的适应机制、植被格局成因的控制性因素、植被格局对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影响的量化、生态需水估算方法等是生态需水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应该在深刻理解并尊重生态水文规律的基础上,遵循优先与重点保护的原则,以生态水文学为基础,加强实验机理研究,建立更符合实际的生态水文机理模型,这样才能正确把握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流域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在对流域生态环境需水计算的前提条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根据生态需水的水文学原理以及生态系统学原理,从8个方面提出了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方法,以确定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从而合理量化生态需水总量,达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貌单元特征及地下水储水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于解决干旱区内陆河流水资源的调蓄问题,人们已习惯采用“高坝大库”的工程技术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水库的建设经验,结合干旱区内陆河流地貌单元、储水构造特征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间凹陷、山前凹陷和深覆盖河谷型等三种地下水库的具体设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地下水库调蓄为主,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调度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以期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科学、经济。这种新模式是实现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的有益尝试,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将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定量计算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部分需水,并综述了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提出对生态环境需水的4点认识:①生态环境需水的内涵应界定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②生态环境需水量具有时空特性;③生态环境需水和水资源承载能力是相互统一的;④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对应于区域不同环境质量的一系列值. 相似文献
16.
17.
在借鉴国内外河流生态需水量研究的基础上,对汉江中下游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维护汉江中下游河流生态所需要的最小水量,探讨了河流自净需水量和防止水华发生的生态需水量,并初步探讨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需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干旱内陆河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集成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动力学基础建立了地表水和地下水集成模型,分析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模型集成中的尺度耦合、转化量计算和移动自由液面法等关键技术问题.并采用该模型对一维明渠地表水流、一维和二维饱和一非饱和地下水流典型算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最后将模型应用于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化分析,结果表明,黑河干流在黑河大桥以上约有17%的渗漏,在黑河大桥以下地下水向黑河的排泄量占莺落峡来水的30%左右,而地下水向黑河干流的河泉流量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