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丽娴  郭建南  曾莉 《纺织学报》2012,33(2):104-108
 现阶段的中国服装定制企业中广泛存在缺乏有效设计规划的现状。基于服装定制的特殊性与现有服装设计常规理论不适用于定制服装设计的情况,进行了相关思考与探索,从现代营销战略模式获得启示,初步架构了定制服装设计模式的基本框架。认为应该基于定制服装设计定位,对各设计节点统筹规划,从定制体验、定制策略、设计模式的思考出发,形成一条集产品体验、情境体验、互动体验在内的相对完整的服装定制设计链。服装定制设计模式是关于服装定制设计方法的思考,对中国服装定制企业而言是一次设计思路的清理和设计方法的探索。使企业在展开具体定制设计时找到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针织服装定制企业存在设计定制产品单一性,缺乏设计规划的现状,服装定制的特殊性和常规服装设计理论不适用于针织安全性服装定制设计的问题,从当前智能化设计手段与现代服装产品营销模式获得启示,初步构建了针织安全性服装定制设计模式的基本框架。认为应在基于针织安全性服装设计定位的前提下,对设计要点统筹规划,并从设计定制体验、定制策略、定制模式的思考出发,形成一条集智能化产品设计、交互式体验的相对完善的针织安全性服装定制设计链。以智能化为设计手段的针织安全性服装产品定制设计是关于服装定制设计方法的创新与补充性思考。文章为我国针织服装定制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提供新的设计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我国当前线上智能化安全服装设计和消费趋势,从经济基础和马斯洛需求理论层次上分析了当前"小而美"环境下智能化安全服装设计的现状。结合情感化设计理论,以情感化设计的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为基础,阐述智能化安全服装设计的多元化情感化设计要素的表现。研究表明:智能化安全服装的情感化设计能显著提高用户的情感交互体验需求,从而满足个性化与人性化的安全功能性服装需求,为传统服装向科技与时尚相融合的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病号服装结构功能设计单一的问题以及满足患者对服装的智能化需求,以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所穿服装的设计为例,探索基于模糊理论的病号服装的设计及应用。通过组合法、互渗法和转换法3种模糊理论方法,从款式舒适性、便捷性、智能化、安全性等方面对针织柔性智能病号服装进行设计,总结出模糊理论在针织柔性智能病号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思路及途径。指出模糊理论设计方法可实现多功能智能化安全服装的多样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服装的安全设计是现代服装设计理论发展的方向之一,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智能化安全服装的设计、制造和营销。文中介绍安全性服装的分类及概念,包括舒适型安全服装、功能型安全服装、智能型安全服装。分析并总结出智能化安全服装的设计原则与要素,对智能元件应符合的特点及安全要素进行详细介绍,设计原则包括可持续性原则、分区设计原则、人机交互原则,设计要素包括安全要素模块设计和智能化安全服装设计。该研究对面向网络时代的智能化安全服装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洪文进  沈雷  唐颖 《毛纺科技》2015,43(5):47-50
在近年智能服装设计成为热点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智能化安全服装设计模式的不成熟,为确定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采用智能化安全童装作为设计的典型案例,从舒适感、安全感、美感3方面的感性认识上详细分析服装在安全因子、色彩和款式中的具体感性化需求,并转化为一般设计要素模式。在整个感性设计的基础上,得出智能化安全童装设计方案,该方案在安全隐患分析、安全因子选取、面料选择、色彩应用以及缝制工艺等方面均符合一般设计要素模式的感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特殊环境下目标消费群体对服装特殊功能的需求,并以特殊消费群体为设计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最终提出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服装设计的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设计大类,利用现代新媒体交互技术,对尿湿感应婴幼儿短裤和防老年人走失服装进行设计实例研究,得出智能化安全看护服装交互实现的具体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8.
陈雁 《纺织学报》2019,40(1):182-188
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应该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本文结合服装产业的现状分别针对服装材料、设计加工、着装系统、商业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学科发展的基础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了先进科学技术在未来服装学科领域的特点和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科融合、绿色理念、服务型时尚体系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学科发展趋势。文章从服装材料、现代服装设计方法、人-服装-环境系统、智能服装与服装智能制造技术、新型商业模式构建、供应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发展的六项关键性议题。  相似文献   

9.
服装设计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艺术专业之一,随着全面迈入小康社会新时代的到来,大众对服装有了新的需求,培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本文将结合智能化时代育人需求,立足全球视域,以设计文化创新为导向,探讨“双向三维、全面育人”的培养模式。同时分析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服装行业的新需求,探索“双向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作用和意义,为提升服装设计专业人才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彻底颠覆了传统模式服装设计的概念,它在改造传统服装规范的同时形成一套风格模式。论文从解构主义的历史、解构主义服装的表现形式以及设计师对解构主义服装风格的诠释等方面对解构主义服装进行了研究。文章对解构主义服装的设计手法与造型特征进行了归纳,并对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杨晓波 《纺织学报》2022,43(6):145-150
为进一步提高三维服装设计的用户满意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的服装款式设计方法。首先构建交互式遗传模板,实现款式部件与遗传操作的对接,接着通过建立服装款式部件库,采用基于染色体指针的编码方式,实现三维服装部件遗传操作,最后通过对比实例验证本文所提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构建交互式遗传模板,可以不断改进款式部件库;采用基于染色体指针的编码方式,可以实现复杂度较高的三维服装部件遗传操作;另外,该算法的美观度比传统遗传算法和二维裁片法分别提高18%和35%,表明通过交互进化可以快速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在全方位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应用软件已然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功能载体。新环境下大众的人文精神与时俱进,个体意识的觉醒让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体验,人机交互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需求随之攀升。如何为UI设计——这一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典型产物注入情感化元素,成为理论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从设计学角度出发,探讨用户的视觉体验与具身认知,分析不同设计要素对用户情绪情感的影响作用,并在已有案例中找寻情感化理论的应用范式,进而总结出普适于市场软件交互界面的一系列客观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了解时尚化运动休闲女装功能性的体现,从造型、面料和色彩3方面分析时尚化运动休闲女装的功能性设计。其中造型功能性设计包括廓型与服装功能的结合、结构线与服装功能的结合、局部细节设计与服装功能的结合,面料功能性包括舒适实用性、防护性、科技性,色彩功能性包括情感传达、安全警示、动态形体修饰。指出受女性特质与时尚观念的影响,女性对服装造型、面料和色彩的功能性有特殊要求,提出时尚化运动休闲女装功能性的设计要点,并结合案例分析功能性设计在服装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苗  李俊 《纺织学报》2014,35(2):109-0
智能服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对其设计模式的研究并不成熟。为确定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智能服装设计研究的典型案例进行文献分析,从基于技术、面料和结构造型三个维度交互关系的角度总结了智能服装的一般设计方法。提出“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运用智能服装的一般设计方法,引入功能服装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五级评价”作为智能服装设计的一般模式。在整个设计过程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回收利用率以令智能服装更加环境友好。提出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是对于特殊群体的专业集成化,及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商业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外界刺激具有感知或反应能力的智能材料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对可用于提高防寒服保暖隔热性能的智能材料进行了分类概述。首先根据提高防寒服保暖隔热性能的作用方式将防寒服用智能材料分为蓄热材料、电加热材料、形状记忆材料三大类,并从隔热保暖、防水透湿、人体安全舒适等角度分析各类智能材料在防寒服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不足,之后对防寒服的智能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做了总结,指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解决防寒服用智能材料的使用安全性、效能持久性等问题,为智能材料和智能防寒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服装产业的需求,采用体验式设计方法,让消费者参与融入设计中,使其能在交互设计中感受到美好体验。对服装互动纹理设计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RBF算法对服装的款式图片进行创意编辑;用户可以体验款式廓型变形与局部图案的变形,并根据个人喜好编辑服装款式图案;根据服装知识,基于拓扑聚类对三维服装曲面模板进行了分类并构建,实现服装的快速生成;最后在款式图片与曲面模板的基础上,根据客户要求对个性版型服装进行构建修整。  相似文献   

17.
方东根  沈雷胡哲 《纺织学报》2015,36(12):158-164
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外智能服装材料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明确智能服装材料的分类,并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作为重点展开介绍。同时,对安全性服装设计进行综述。通过将智能服装材料作为安全性服装的安全因子与之结合,从而实现科技与时尚的融合。并明确智能服装材料应用于安全性服装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强调在应用过程中功能设计、款式设计、色彩设计的三位一体。探讨了未来智能服装材料以及其在安全性服装中的应用实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Protection and esthetics are the two common characteristics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textiles as clothing. Nevertheless, with the quickly altering needs of today’s consumers, a third characteristic is rising – that of “intelligence” – that is being integrated into fabrics to produce interactive or textiles (or i-textiles). The term electronic textiles, or e-textiles, are used to denote the class of fabric structures that integrate electronic elements with textiles and can sense changes in its environment and respond to it. This new class of wearable electronic systems is being designed to meet new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in the military, public safety, healthcare, space exploration, sports, and consumer fitness fields.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focus 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Smart Textiles and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material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Each technique show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usability of smart clothing products by reviewing all developments which have been done in this case in order to straighten the path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s and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9.
贾蕾蕾  梁惠娥 《丝绸》2020,57(5):115-123
基于186件近代民间男服实物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文献与资料的整理,对男服的造型结构、色彩、面料三大要素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外部轮廓大同小异,内部形制结构丰富多样的特点;归纳了民间男服中丝绸、棉、麻、毛呢、裘面料特征及传统五行色彩的运用。提取近代男服元素特征,分别通过局部借鉴法、直接运用法、创新设计法将其融入到现代男装设计中。研究认为:近代民间男服的构成元素具有巧妙有序的结构特征、朴拙质朴的色彩特征、淳朴天然的面料特征。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对近代男服元素在现代男装设计中运用的方法进行探索尝试,力求推动服饰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服务中国时装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首先阐述智能服装运用到的相关技术,然后结合可穿戴设备在日常健康监测中的具体应用,总结智能服装在健康监测领域应用的优越性。针对目前智能服装的应用现状,结合植入方式、监测准确性、穿着安全性、市场接受度等问题,总结智能服装的发展现状。最后,从电子元件微型化与柔性化、健康监测服装专业化、材料节能环保化、产品生产批量化4个方面进行展望,提出智能健康监测服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