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铸钢坯上白亮带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磁搅拌使连铸钢坏上产生白亮带,其形成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作提出了一个新的机制来解释白亮带的形成原因,即正在凝固的连铸钢坯位于搅拌区时,在凝固前沿形成一个薄壳,由此导致先发生负偏析,紧随其后又发生正偏析的白亮带,白亮带结束处的疏检服该机制的正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电磁搅拌钢锭中的白亮带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测定了在不同情况下伍德合金在 R-EMS 中的流速。在本实验条件下,钢液流速和伍德合金流速的关系为 V 钢=0.85V 伍。此外还进行了若干组钢锭的电磁搅拌实验,基本上弄清了各种因素对白亮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连铸坯白亮带形成机理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白亮带形成机理,通过开展连铸工艺对比试验,对白亮带铸坯进行偏析及凝固组织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及凝固末端压下工艺对铸坯白亮带形成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最终从工艺条件对连铸坯凝固组织影响的角度提出白亮带的本质及其形成机理,得出白亮带的本质为致密晶杆组织,具体组织类型决定于电磁搅拌具体安装位置,形成机理为外加力场作用导致白亮带区域凝固组织致密性明显高于其附近区域,致密的低溶质浓度晶杆组织经过酸洗腐蚀以后即呈现出白亮特征,即白亮带。  相似文献   

4.
未经末端电磁搅拌(F-EMS)的连铸网坯上未出现自亮带,应用电磁搅拌(电流强度249.67A、频率6,6Hz)的连铸坯产生了白亮带,用金属原位分析仪研究了白亮带区域的元素分布。结果表明,自亮带区存在c、Si、Mn、S、P元素的负偏析。分析认为,电磁搅拌形成的钢液对流将富溶质元素的钢液带走后形成了C元素的偏析负区,该区域在随后的冷却中形成了尺寸较大的铁索体品粒,酸浸时相对其他区域更耐腐蚀而显示为白色。  相似文献   

5.
M-EMS 对中碳钢连铸方坯碳偏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忠  陈峰  陈伟庆  冯军  惠荣 《炼钢》2008,24(1):40-43
180 mm×180 nm 方坯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强度对中碳钢铸坯碳偏析及显微凝固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强度增大,铸坯等轴晶比例增加,二次枝晶间距减小,连铸坯中心碳偏析减小,但铸坯中间碳偏析增大,因此中碳钢方坯的电磁搅拌电流强度不宜过大.中碳钢方坯中间碳偏析与坯壳处出现白亮带有关.  相似文献   

6.
陈波 《特钢技术》2014,(3):12-14
通过现场数据统计和典型工艺试验,分析白亮带对安钢中厚板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析认为,中厚板白亮带处存在负偏析,组织晶粒度较正常部位粗大,白亮带厚度为0.1-0.3mm,对钢板整体性能无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武钢第二炼钢厂辊式电磁搅拌器的结构与原理.通过对电磁搅拌安装位置、电流强度、频率等参数的选择,确定了电磁搅拌最佳的工艺参数,同时经过一年多的应用表明,该辊式电磁搅拌器可以明显改善铸坯的凝固组织,提高铸坯的内部质量.  相似文献   

8.
连铸过程采用电磁搅拌时的负偏析带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连铸过程中采用电磁搅拌可以产生积极的冶金效果,但同时又伴有严重的负偏析带(白亮带)的产生。本文在实验室及工业试验的基础上对“白亮带”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凝固速度的变化不是形成“白亮带”的主要原因,“白亮带”主要是由于强制流动的钢液对凝固前沿的冲刷所致。  相似文献   

9.
胀断连杆是汽车精密传动用高端产品,需具高强高韧和裂解加工脆性解理断裂特性。连铸化生产高碳易切削胀断连杆用微合金非调质钢是当前的发展方向。基于大方坯连铸生产典型工艺及其铸态组织、成分均匀性分析,研究了胀断连杆加工过程常见断口形貌不合的钢坯遗传性因素。以常用德系C70S6钢为例,采用250 mm×280 mm断面弧形连铸机,解析其在一定结晶器电磁搅拌条件下所浇铸大方坯的铸态低倍结构和枝晶形貌,并分析其不同晶区的成分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当前连铸条件下大方坯中心缩孔和后续热轧棒材探伤合格率可控,但铸坯初凝坯壳凝固前沿发生明显的C、S负偏析白亮带区及其柱状晶偏转现象。金相试样图像分析和相场法凝固模拟表明,铸坯中柱状晶具有逆流生长特征,其偏转角是一次枝晶尖端向旋流方向逆向生长的结果。自铸坯角部至宽、窄面中心,实测柱状晶区的一次枝晶偏转角约在?7°到27°之间。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EDS)进一步检测了钢中主要合金元素Si、Mn、Mo在铸坯不同晶区的分布,揭示了其铸态偏析特征与差异性。据此,探讨了这种铸态组织和成分偏析对后续热轧棒材和连杆成品组织的遗传性,以及对其胀断加工断口不合的影响,可为源头铸态质量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利用电磁搅拌改善连铸坯的中心偏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连续铸钢生产中,尤其对高碳钢,中心偏析是一种常见的有害缺陷。本文对二冷区位置电磁搅拌改善连铸方坯的中心偏析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搅拌工艺选择适当可较好地改善连铸坯中心偏析;反之则会导致中心偏析无变化或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电磁搅拌机理及对连铸方坯高碳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结晶器电磁搅拌改善高碳钢连铸方坯质量进行的工业性对比实验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 ,在现有工艺条件下 ,选择合适的电磁搅拌参数可较好的改善连铸坯的残余缩孔及中心偏析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板坯连铸机电磁搅拌对板坯质量及中厚板力学性能的影响.从铸坯低倍检测可以看出电磁搅拌使用后铸坯内部中心偏析明显改善,中间裂纹得以消除;采用电磁搅拌辊安装在一段末和二段末的方式,负偏析带宽度由原来的10 mm减小到了5 mm左右,正、负偏析带上的成分与熔炼成分相差较小.从轧制钢板结果表明:负偏析带在轧制过程中具有遗传...  相似文献   

15.
轴承钢连铸坯碳偏析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碳铬轴承钢连铸坯白亮带和中心碳偏析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改善偏析的措施,同时进行了连铸钢与模铸钢内在质量和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连铸轴承钢坯存在轻微的碳偏析(C/C0=0.92-1.10),其材质的疲劳寿命达到了模铸钢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电磁搅拌对小方坯连铸生产45#钢组织和成分偏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永刚  陈煜  王玉刚  迟桂友 《河南冶金》2007,15(5):11-12,28
研究了电磁搅拌对小方坯连铸生产45#钢低倍组织和碳成分偏析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表明,经过电磁搅拌后,铸坯内部质量明显提高,结晶组织更加致密;铸坯碳成分偏析程度在外弧侧比内弧侧严重,可以通过合理降低连铸钢水过热度、适度提高搅拌电流和搅拌频率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对不锈钢连铸板坯横截面成分偏析进行研究,结合金相低倍组织形貌,定量表征了铸坯横截面上各元素含量的统计分布规律。在铸坯横截面上有一环状偏析带,此偏析带碳、硅、钛等元素为负偏析,钙、铝富集呈严重正偏析,且与低倍组织形貌中白亮带精确对应,由电磁搅拌所致。白亮带内侧上、下各有一条偏析带,其成分分布与白亮带相反,碳、硅、钛等元素富集呈正偏析,钙、铝为负偏析,其位置对应于中心等轴晶和柱状晶的交界处。碳、硫、钛的最大偏析点集中于铸坯横截面中部,硅、锰、磷、钙分布于白亮带附近,而铝呈弥散分布。钙、铝、钛为铸坯中主要偏析元素,其最大偏析度和统计偏析度均较高,均匀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对上海五钢有限公司转炉炼钢厂4#连铸机第1流电磁搅拌器国产化试运行过程中,采用M-EMS,S-EMS,(M+S)-EMS三种形式的电磁搅拌与对应的不搅拌的第4流铸坯低倍试样的检验结果作对比,分析了电磁搅拌对连铸小方坯在扩大中心等轴晶区、消除非金属夹杂物方面的作用,同时较详细地分析了电磁搅拌对铸坯低倍检验中的缩孔、中心疏松、中心偏析及裂纹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从适应铸坯质量要求的目的出发,选  相似文献   

20.
连铸坯横向裂纹和偏析带形成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长庆  何全德 《特殊钢》1994,15(4):45-47
20MnSi,20钢和45钢铸坯内部裂纹与偏析带相互混杂分布在柱状晶区。偏析带有较高的磷含量及MnS夹杂。而这些MnS夹杂在低倍酸蚀时由于选择腐蚀而造成了“裂纹”的假象,这些裂纹无法用超声进行预检。当轧制比在15-20时可基本消除这种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