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本文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对中国现代大型综合医院门诊部150个候诊区的声环境进行了主观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医护和患者认为候诊区内的声音主要包括人们的说话声、走步声、吵闹声、手机铃声和电子叫号声;医护和患者对于电子叫号声的接受程度最高,最讨厌周围人们的吵闹声;医护和患者所评价的候诊区内各环境要素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其中声环境和光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且声环境的评价值最低,处于一般状态;医护和患者的社会因素对声环境的评价没有显著影响;患者在医院或候诊区停留的时间的长短以及医护对候诊区内混响声的感知与声环境的评价呈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秦鑫  康健  金虹 《华中建筑》2011,29(8):58-60
在中国,由于先进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现代大型综合医院,导致大量患者来此求医.同时,也给医院的环境带来了各种问题,其中以声环境存在的问题最为严重.了解使用者的主观感受是有效处理这一问题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为发展医院建筑循证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在前期探索的基拙上,研究建立了候诊区声环晚患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它以正式量表的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3.
张东旭  张嘉琳  孔春晓  陈雷 《建筑科学》2021,37(10):75-80,88
本文分别选取辽宁及周边地区汉传和藏传佛教的4座代表性寺院,通过录制寺院内声音分析其物理和心理声学参数,实测佛寺声场找出室外院落及大雄宝殿室内的声场特征,发放调查问卷找出人对两类寺院内声环境评价规律,从声音、声场和声环境评价3个方面来对比汉传和藏传佛教寺院声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在声音方面藏传佛教诵经声起伏变化较大,汉传佛教法器声更加平稳和缓;在声场方面城市型汉传佛寺平常日的院落声级全天变化幅度较小;在寺院声环境评价方面,受访者对藏传佛寺的声环境满意度更高,且山林型佛寺的满意度优于城市型.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6,(2)
声喜好是声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地下商业街进行现场问卷调研.旨在确定地下商业街的常见主导声音,以期获得人们对地下商业街主导声音的喜好态度和听音感受。结果表明,地下商业街中常见的主导声音分别为顾客交谈声、商家叫卖声和广播音乐声。基于大样本问卷针对地下商业街主导声音的21组形容词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得出了适合评价地下商业街声喜好的语义细分法的形容词对,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地下商业街声喜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6)
采集不同地域环境中的动态水景声景观数据,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通过实验室实验研究水景声喜好度与声音物理特征、水景形态与环境视觉喜好度和被试等因素的关系。分析发现:单听水景声音时,声喜好度与水景声音A声级显著负相关(r_p=-0.981,p<0.01),与瞬时变率显著正相关(r_p=0.720,p<0.05)。当谱质心与A声级和瞬时变率显著相关时,谱质心与声喜好度也显著负相关(r_p=-0.867,p<0.01);放映水景形态和环境默片,评价其视觉喜好度;将水景声音分别与形态、环境视频同时播放再评价其声喜好度,发现视觉喜好度较高的水景形态和环境能够明显提高大流速流量水景的声喜好度,视觉喜好度较低的水景形态和环境反而降低了小流速流量水景的声喜好度;男女生对水景声喜好度的评价有显著差异,本地学生对黑虎泉声喜好度评价比非本地学生高。因此,水景声喜好度受其声音物理指标、形态和环境视觉因素及被试自身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声环境作为评价建筑物理环境的重要部分,影响着人的工作效率、情绪变化等多方面因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由声刺激引起神经电位活动的客观指标,将其作为人体声舒适的客观评价指标利用小波变换能量分析方法,再结合人体主观感受,成为客观评价声环境舒适度的一种新研究思路.本文对16名听力正常的成年人进行不同声压级刺激下的BAEP实验,将所测BAEP曲线进行小波变换能量分析,引入BAEP能量系数的概念.同时,结合主观声感觉评分,进一步探究声压级、性别与BAEP能量系数、主观声感觉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声压级的增大,BAEP能量系数增大,人体对声音的主观刺激感逐渐加重,声舒适感降低.  相似文献   

7.
声环境质量是影响园林整体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拙政园为例,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观进行评价与研究。通过调查人员的实地感受、物理参数测量以及对园中游客的主观问卷调查,以获得典型古典园林的声环境现状数据,并深入探索古典园林的声景构成、人们对各声景元素的喜好度评价以及声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等问题。相关结论可以为我国园林环境质量改善,尤其是古典园林声景观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作为人们重要的旅游休憩场所,其声景观品质对于其满意度的评价具有重要影响.以贵州黎平县肇兴为例,通过声漫步法、SD法、物理数据测量和数理统计,对其声景观进行了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研究发现:人对声音的主观舒适度感受与等效连续A声级存在相关关系,在不同特征的声源类型下,两者的回归分析存在差别;在喜爱度调查中受访者对自...  相似文献   

9.
院落声舒适的主观评价对声环境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索不同人群对院落声舒适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在东北寒地选取6处典型村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在院落中最常听到的声音是汽车声和鸟叫声,最喜欢的声音是鸟叫声,最反感的声音是施工噪声。进一步研究听者个体差异因素对声舒适的影响,发现在部分区域内,年龄因素与各类声音的声舒适评价有一定的相关性;性别对动物叫声、人声、交通噪声的声舒适评价有影响;文化程度与鸟叫声、流水声和音乐声的声舒适呈正相关,与其他声音相关性不显著;职业与各类声音均具有显著相关性。此外,年龄与文化程度、年龄与职业之间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声景有赖于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对各种声音的评价,乡村声景的宁静特质为“聆听”提供了更多体验空间.基于声音与听者的关系,采用实地调查、声漫步、访谈问卷等方法,对环境声谱进行了案例分析,对主观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村民对乡村环境常被感知到的声音声舒适评价先增高后降低;不同地区村民对交通声的评价无显著差异性:乡村人群对乡村环境中出现较多的交通声、家畜鸣叫声的声喜好与城市人群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impact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the health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in the hospital setting. Improving the hospital environment may potentially impact the lives of millions of patients, patients' family, and staff. Prior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the built environment can contribute to positive health outcomes. Reporting the most recent evidence may assist designers in making informed decisions. In this study, a literature review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PICO framework within scientific databases and additional hand-searched documents. A total number of 15 articles were included. Effects of each environmental factor on patients' health outcome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patient outcomes are (1) form, (2) unit layout, (3) floor material, (4) room features, (5) medical equipment visibility, (6) nature, (7) lighting, and (8) music. Although several studies have provided a high level of evidence, other studies have lacked a robust research design. Thus, evidence regarding seve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s not conclusive. Additional studies using experimental/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 have been suggested. In some studies, seve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introduced simultaneously which obscured the separate effects of each environmental factor.  相似文献   

12.
该项目位于圣地亚哥北部,占地面积约68377平方米,医院从规划之初就力求打造一片具有康复作用的绿色天地,建造一座花园式医院。有数据显示亲近自然能够减轻典型的临床环境带来的压力,并对患者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基于这些发现,该项目内修建了许多利于病人康复的花园设施,从而使病人、医护人员以及探病者都能亲近自然。该项目中康复花园的规划方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景观,不仅有助于病人的康复也改善了医院的环境。设计师将大量的加利福尼亚当地植被设计成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为医院的来宾、员工和病人打造了一片美观、宁静、利于康复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基础服务设施是居民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医院作为服务城市人群的重要基础,在设计环节中经常忽视一些潜在问题。通过研究选择天津市眼科医院,以视力受损的城市特殊人群为研究对象,评估医疗环境的声学条件。并在医院的几个典型的地方测量声源、声压级水平和声音频率,发现医院的患者处于较高的医疗环境噪音中。综合问卷与测量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这种不健康的就医环境给视力受损人群带来了更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医院的就医空间存在的问题,从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建筑内部空间材料的运用与声景观设计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预防、医疗、保健功能的综合推进,传染病医院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其院区建筑外部环境绿化建设作为整个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疗环境层次的提升和病人及医护人员身心健康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此简单探讨一下传染病医院条件下环境绿化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孟琪  康健 《城市规划》2018,(4):94-99
如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升城市边缘区的人居声环境,是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从声景观的视角出发,通过声环境的变化、声音的感知和声舒适度评价三个层面,对一个典型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改造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区域内规划改造前和规划改造后声环境以及居民声音感知和声舒适度的变迁。研究发现,城市边缘区的声景观变迁与区域的城市形态、建筑布局、景观规划、居民社会特征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进行城市边缘区规划及设计时,应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利用x射线获得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的设备较多。同时x射线又是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在设备机房建筑设计中,x射线的防护成为保护医护人员和病患者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该文以同济医院为例,探讨了直线加速设备用房建筑设计中x射线的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高安 《建筑电气》2007,26(12):29-32
提出智能化医院的设计原则和目标,阐述了智能化医院的设计内容(包括楼宇自控系统、医疗设备智能化、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医院专用智能化系统),分析了智能化的应用对医院建筑环境的影响与要求,提出智能化医院建设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提高综合医院儿科建设,以更好的缓解儿童专科医院资源相对紧缺。针对在综合医院门诊部儿童以及其陪护人员等受众人群而言的特殊需求,同时以厦门地区综合医院为例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室内外流线系统,门诊部室外环境,儿科候诊室、诊察室、治疗室等儿童医疗空间,以及大堂、等公共医疗空间分块进行分析。进行相应的人性化设计思考和优化策略。最后是对于儿童医疗环境的一个展望,希望对于综合医院儿科医疗整体建设提供一些启发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