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武汉都市发展区簇群式空间成长过程、机理及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的发展,部分大城市都市区出现簇群式空间结构的新形式.在GIS系统中建立规则格网空间模型,对武汉都市发展区1992-2008年6100多幅出让转让宗地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出武汉城市土地开发空间分布、时序、用地类型的特征.环境制约力是武汉簇群式空间形成的基础条件,经济推动力及政府调控力是簇群式空间形成的重要条件,都市发展区土地开发具有峰值聚集及迁移、轴线聚集、重点地域由内向外转移及职能分化的特征,其簇群式空间成长呈现出内聚型发展为主导、区域非均衡发展、边缘-轴线生长、地域职能均质嬗变等规律.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态势的日益显现,一些大城市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在都市区尺度上形成一种簇群状空间形态,武汉表现得较为典型。本文试图从权力关系变迁入手分析武汉簇群式空间的形成机理。地方各级政府间的博弈使外围区政府采用"双城"模式发展,加上在都市区空间各个方向发展较为均等的条件下,各区政府纷纷与资本结盟各自为政发展,使都市区外围空间均衡镶嵌,武汉都市区空间被"簇化"。若武汉内外环境没有较大的变动,武汉簇群式的空间态势仍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3.
都市区空间结构与绩效--多中心网络结构的解释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韦亚平  赵民 《城市规划》2006,30(4):9-16
基于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的经济解释,提出了形成“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必要条件;同时,通过对空间结构的理解,提出了空间结构的绩效测度方法;此外,提出了高密度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四种模式,并指出当前中国都市区发展在空间结构方面的矛盾,以及结构引导、控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郑州都市区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发展地区,地域范围涵盖了整个郑州市域。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是郑州都市区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既是郑州引领中原经济区城镇发展的重要抓手,又是支撑都市区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支撑。针对郑州都市区的发展目标,通过分析郑州都市区当前阶段的交通发展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郑州都市区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立文  蒋乐其  阮梅洪  傅焱 《规划师》2005,21(Z1):64-68
江西省上犹县城市总体规划基于"小家碧玉型山水生态城,赣州都市区的副城区"的城市发展定位,实施"一强,三带三极,一扶,一提高"的战略方针,采取有机延伸与组团布局的空间发展模式和树枝状丛簇结构的交通组织模式,构建"一体二翼两支撑,三轴联动"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辽中城市群空间协调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虹  彭翀  顾朝林 《城市规划》2007,31(10):48-51
通过对国内城市群空间规划内容的分析和辽中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的实践,提出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应从城市群整体、都市区、城镇个体三个层次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都市区层次应作为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的基本内容,重点进行研究。都市区空间规划主要通过对都市区内城镇个体的相关规划要素在空间上的协调,以达到统筹、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上犹县城市总体规划基于“小家碧玉型山水生态城,赣州都市区的副城区”的城市发展定位,实施“一强,三带三极,一扶,一提高”的战略方针,采取有机延伸与组团布局的空间发展模式和树枝状丛簇结构的交通组织模式,构建“一体二翼两支撑,三轴联动”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7,(Z2)
从国内主要的都市区发展经验看,轨道交通在都市区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结构引导、城镇体系构建、人口疏解与区域生产生活的协同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都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以成都为中心的大都市区的紧密支撑。为探索成都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需求,研究以国内外主要的都市区为对象,汲取国外都市区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不同类型都市区所需的轨道交通系统及其对都市区发展带来的影响,为成都市大都市区合理建设轨道交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当前城市发展迈向大都市区时代这一视角为切入点,提出新的都市区绿地系统概念.结合欧洲的规划经验,提出都市区绿地系统是平衡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基本要素的观点,探讨都市区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异现象,并设计新的规划程序,总结三种规划手段:保护、更新和新建.  相似文献   

10.
浅谈重庆市城市结构与城市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彦  周涛  高志刚 《山西建筑》2009,35(5):20-22
从重庆市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历程揭示了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并且针对重庆市都市区既有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与目前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的矛盾,提出坚持“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应采取的规划策略和措施,从而维护和发展重庆市的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重庆都市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都市区是山水特色突出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目前重庆正处于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及重庆市对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都市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发展的阶段,人口和产业呈集聚发展的态势,城市发展对城市空间产生的新的需求,而另一方面都市区内适宜城市建设用地有限,城市发展面临人多地少的矛盾,城市发展需要制定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本文基于对都市区城市发展空间的上述认识,在对都市区城市空间发展的背景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空间在战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目前经历的高速都市化进程,本文引入“都市细胞”这一都市空间结构概念,并以广州市番禺洛溪新城为例,利用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可视度图形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空间结构分析,以了解它的空间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掘其潜在的社会内涵,理解中国都市群的动态发展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沈阳经济区区域宏观政策的提出为辽宁中部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政策的推动力在由辽中城市群到沈阳大都市区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沈阳大都市区产生与发展的政策背景,重点研究了区域内都市区的范围与都市区的组合结构,分析了整个区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区域空间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ra‐metropolitan approach to analyse the impact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n local economic growth. Focusing on the Barcelona metropolitan region (BMR) between 1986 and 2001, we estimate a municipal employment growth model in which dynamic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related to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re considered using distance to employment centres, to assess metropolitan effects, and distance‐weighted variables, to measure neighbourhood effects.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e existence of neighbourhood specialization economies and metropolitan urbanization‐localization economies fostering local growth. All of this leads to the paper's main conclusi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s important for economic growth in an intra‐metropolitan context.  相似文献   

15.
周恒  傅林  袁丽 《中外建筑》2012,(5):56-58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和经济一体化,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圈时代;2004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颁布以来,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大规模发展建设时期,中国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高铁时代。城市圈如何应对高铁时代的到来,值得研究。本文沿用城镇体系相关概念,从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管理理念等四个方面来解读高铁对城市圈空间布局的影响,为城市圈在高铁时代下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组群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目前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界在社会经济实践领域承担的关于城市群和都市区的应用研究任务愈来愈多,而相关的理论尚不完善、认识尚不统一的实际情况,论文对城市组群、城市群、城镇密集区、都市区、都市连绵区、大都市带、城市带等相关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的辨析和进一步的界定,尤其强调了相关概念的关联和区别。论文认为,城市群是城市群体发育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城市组群是城市群形成演化的中间形态,同时也是城市群地域结构的构成单元;"城市单体→城市组群→城市群→都市连绵区"是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有序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在城市空间增长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选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所属483个城市新区作为研究对象,论文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城市新区空间效应的主要特征,具体包括:(1)城市新区促使城市功能出现分化和外迁,并在郊区形成综合化集聚;(2)城市新区引起人口空间的流动与重构;(3)城市新区带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多样化;(4)城市新区促成区域城镇空间的组群集聚。最后,论文初步探讨了城市新区的空间增长机理,包括新区空间生产、空间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协作与博弈、城市资源与空间要素的供给与需求、空间触媒作用等。  相似文献   

18.
经济转型和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应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邹军  朱杰 《城市规划》2011,(2):9-10
从城市规划的应对视角,首先分析了我国经济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未来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和基本服务的均等化提出了规划应对。其次从城乡统筹和规划协调视角指出城市群战略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最后从都市圈、城市群核心城市、城市群外围点状地区等不同尺度提出了区域差异化政策和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间增长形态受城市多种动力机制综合影响,从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动力机制入手,探讨大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南昌市为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进中存在的问题,研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目标,并以城市空间管制区划为抓手,对城市及周边区域进行政策分区,提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城市健康发展的具体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