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电脑世界》2011,(2):100
2011年1月6日Wacom公司正式面向中国地区发布针对行业应用的数字签名设备新产品——STU-500B LCD签名数位板。该产品是银行、保险、通信和零售等机构记录数字手写签名的理想之选,能够在对数字工作流和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环境下输入数字手写签名。  相似文献   

2.
XML数字签名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XML Schema讨论了XML数字签名规范,说明了XML数字签名特点及其优越性,描述了利用XML对文档进行数字签名和对签名进行校验的过程,给出了一个在Microsoft.Net环境下的XML数字签名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3.
基于XML的数字签名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ML广泛应用于Web服务系统,选择XML数字签名技术对XML文档中的重要元素进行数字签名,可以确保网络传输数据的完整性,身份的可验证性和不可抵赖性.主要研究了基于XML的数字签名技术,首先阐述了XML数字签名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数字签名与验证签名的流程,接着叙述了W3C数字签名规范,给出了XML数字签名文档结构,最后提出了在C#.NET环境下如何编程实现XML数字签名与验证签名的过程,并列举了一个有关购物的XML数字签名文档.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密钥的数字签名方案,签名方案采用椭圆曲线的数字签名算法,通过一次签名和验证的过程为例,说明了在弱计算能力的移动终端进行复杂的签名运算和签名验证的过程,该方案保证了移动网络环境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密钥的数字签名方案,签名方案采用椭圆曲线的数字签名算法,通过一次签名和验证的过程为例.说明了在弱计算能力的移动终端进行复杂的签名运算和签名验证的过程,该方案保证了移动网络环境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XML数字签名是基于XML语言基础上的数字签名的新方法。本文对XML数字签名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XML签名方式的应用场景,探讨了对XML文档进行XML签名与验证的过程,并给出了基于JAvA的XML数字签名生成和基于C++的XML签名验证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于二次剩余Paillier数字签名方案标签设置过程和签名过程比较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三次剩余的新Paillier数字签名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在计算效率上优于已有的签名方案。在大整数难以分解的假设下,提出的签名方案可抵抗存在性伪造以及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  相似文献   

8.
基于数字签名方案DSS/DSA的几种应用方案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签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中以美国数字签名标准DSS/DSA为基础,设计了群体数字签名,数字签名的(t,n)共亨认证以及远程口令认证3种应用方案,即体数字允许多人分别签署同一份文件,然后所有的个体签名组成同一份群体签名。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字签名一合同签名.合同签名是现实生活中的合同或协议的数字对应物.由于合同、协议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合同签名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对于推进数字签名的实用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给出合同签名的定义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对数的合同签名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安全性和正确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数字签名和多签名体制是密码学中的重要方向,目前有许多方案被设计出来。然而,从查阅文献来看,很少有基于圆锥曲线的数字签名或多签名体制。利用圆锥曲线构造了一个数字签名体制,该体制能够提供阈下信道特性,然后基于这个数字签名体制设计了一个多签名方案。两个方案的安全性依赖于圆锥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辉  ;李子臣 《微机发展》2008,(7):133-134
圆锥曲线公钥密码系统中参数的选取会影响其安全性,为了构造有限域Fp上的安全的圆锥曲线公钥密码系统,需要合理地选取参数。文中对有限域Fp上的圆锥曲线公钥密码算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安全性基于计算圆锥曲线上离散对数困难性,而构造圆锥曲线公钥密码的参数影响到它的安全性,对其参数的选取给出建议。提出一种基于圆锥曲线的数字签名方案,并对Schanorr盲签名方案在圆锥曲线上进行模拟,对提出的方案进行了安全和效率方面的分析,证明提出的方案是安全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一种改进的ElGamal数字签名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ElGamal公钥密码体制是一种国际公认的较理想的公钥密码体制,是目前网络上进行保密通信和数字签名的较有效的安全算法,同时也是许多有特殊用途的数字签名的基础。但是ElGamal数字签名算法中存在随机数不能重复使用这一安全缺陷,本文针对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并对改进后的算法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对其正确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际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BG概率密码虽然是不确定型的公钥密码体制,但是具有数据膨胀率高、无数字签名等特点。在研究和总结这些特点后,基于二次剩余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新算法改进了现有概率密码,使数据膨胀率降至1+(k-1)/t,并实现了数字签名。  相似文献   

14.
A quantum digital signature scheme is firstly proposed based on public-key quantum cryptosystem. In the scheme, the verification public-key is derived from the signer’s identity information (such as e-mail) on the foundation of identity-based encryption, and the signature private-key is generated by one-time pad (OTP) protocol. The public-key and private-key pair belongs to classical bits, but the signature cipher belongs to quantum qubits. After the signer announces the public-key and generates the final quantum signature, each verifier can verify publicly whether the signature is valid or not with the public-key and quantum digital digest.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satisfies non-repudiation and unforgeability. Information-theoretic security of the scheme is ensured by quantum indistinguishability mechanics and OTP protocol. Based on the public-key cryptosystem, the proposed scheme is easier to be realized compared with other quantum signature schemes under current techn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有限域上的一般线性群的基本性质和群中元素的阶的求法,由此提出了有限域上一般线性群的ElGamal公钥密码体制,并基于新体制,提出了一般线性群的ElGamal签名方案,这两种体制大大提高了加密和签名的效率,其安全性都是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  相似文献   

16.
收方不可否认的数字签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针对通用数字签名存在着收方可能否认收到报文的不足之处,在详细分析讨论通用数字签名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收方不可否认的数字签名方法。该方法采用传统密钥加密的算法与公开密钥加密的算法相结合的密码体制,科学地实现了收方不可否认的数字签名  相似文献   

17.
重点对公钥密码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的基本原理、模型和相关技术体系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两方间收方不可否认的数字签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通用数字签名方法中存在的收方可以否认收到报文的缺陷,采用传统加密与公开密钥加密算法相结合的密码体制,并且引入了关键字集合。提出了一种更完善的不需要第三方的收方不可否认的数字签名方法。  相似文献   

19.
RSA公钥密码算法是重要的加密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加密和关键数据数字签名之中,该文介绍了通过RSA公钥密码算法对信息进行加密解密的过程,并给出了其通过JAVA的一种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该文构造了一个在随机谕示模型(randomoraclemodel)下,具有z弹性的密钥演化签名体制。并且证明了在离散对数问题是计算不可行的前提下,体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