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是工作[1]和[2]的继续和扩展。在对计算参数作了系统学的分析基础上,用核反应统计理论计算了若干缺实验数据铀、钚同位素的中子反应截面,计算能区是入射中子能量在0.001—4 MeV范围,计算结果和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做了比较,符合尚好。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对于铀钚中子裂变质量链产额随入射中子能量的变化,已积累了一些数据,Moriyama和Ohnishi(以下简称MO)提出了一个系统学公式,但是对铀钚同位素误差较大。Cook等人做了类似的工作,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本文用他们的公式拟合了~(235)U,~(238)U和~(239)Pu的实验编评数据,给出了新的参数,精确度有所提高,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652个新实验数据,给出B-S型能级密度参量α和值。对自旋切割因子表示式和选值作了改进,并对所给参量进行了自治检验。其参量可用于截面计算。此外还对B-S型能级密度参量的系统学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光学模型假设和中子与天然砷反应的总截面、去弹截面以及弹性散射角分布的实验数据,获得了一组0.1~20 MeV能量区域内普适于中子与砷核同位素反应的光学势参数。并以该组光学模型参数为前提,利用以光学模型、扭曲波Born近似理论、统一的Hauser-Feshbach统计理论和激子模型等理论为核心的UNF程序,计算了中子与As及其同位素的反应截面、能谱和双微分截面值,并对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同时给出了无实验数据的区域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5.
【欧洲核学会《核新闻网》2001年1月29日报道】MOX是通过“燃烧”反应堆乏燃料中存留的钚以提供能源和发电的一种途径。MOX提供了当前使用的新燃料的20%,并且这一比例仍在不断上升。MOX还提供了一种燃烧武器级钚以生产电力的方法。在每一座反应堆内,都有诸如铀-235等同位素的裂变,和由于主要是铀-238俘获中子而形成新的较重的同位素。反应堆内绝大部分燃料物质是铀-238。它能形成钚-239,并通过连续的中子俘获形成钚-240、钚-241和钚-242,以及其它的超铀或锕系同位素。(铀-235通过类似过程还形成了非常少量的钚-236和钚-238。)通常,随着…  相似文献   

6.
《同位素》2001,(4)
简单介绍了特殊核材料铀、钚同位素丰度测定在核材料管理和衡算中的作用;着重描述了γ能谱法测定铀、钚同位素丰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高分辨率的高纯锗探测器,γ能谱法测定铀、钚同位素丰度的不确定度在2%以内.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自主研制的核反应理论计算程序MEND G,针对200 MeV能量范围内光子诱发142~146,148,150Nd的核反应数据开展了系统的理论计算研究。首先分析了现有的多种光核反应测量数据,筛选出以实验数据作为理论计算依据;利用8种经典的光子强度函数模型和准氘模型,描述光子吸收截面;在此基础上,采用MEND G程序对142~146,148,150Nd开展光核反应理论计算,并通过优化6个Gilbert Cameron能级密度参数,得到适用于Nd天然稳定同位素的普适能级密度,同时针对142,143Nd得到与实验结果符合更好的定域能级密度参数。通过对分光中子出射截面的系统分析,建立了ENDF 6格式的光核反应数据。结果表明,推荐的光核数据合理,与实验测量数据一致性较好,该数据已收录在CENDL 32光核子库中。  相似文献   

8.
作能级密度计算伴随蒙特卡罗方法在人工闭探测器有效截面计算中的应用液滴变形能鞍点计算的数值方法14,6兆电子伏中子引起,4lAm裂变截面的测量期页 19八0八勺︸,上OU张百生孙盛芬申本新王连璧14兆电子伏中子引起的,Li核生氖截面的测量虞志康藩堂以宪顾曾一个用于快中子实验的角分布仪装置Nal(Tl)对环状:射线源的光电峰效率及:射线在环状样品 中自吸收的测量裂变位垒的微观计算关于,3阳自发裂变常数14兆电子伏中子引起的朋sU裂变截面的mlJ量廖少华陆志荣石侠民卢兆启章世全祁步嘉董明理江文勉邢进强101113张竞上李安利 2 146卓益忠2 154 …  相似文献   

9.
γ能谱法测定铀、钚同位素丰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培家  李鲲鹏 《同位素》2001,14(3):166-173
简单介绍了特殊核材料铀、钚同位素丰度测定在核材料管理和衡算中的作用;着重描述了γ能谱法测定铀、钚同位素丰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高分辨率的高纯锗探测器,γ能谱法测定轴、钚同位素丰度的不确定度在2%以内。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25keV附近中子平均俘获截面随质量数A、有效激发能U及能级密度参数α的系统学依赖性。给出系统学公式为〈σ_(nγ)〉=0.3482A~(-1.033)U~(-0.2438)α~(0.8569)exp{1.011(αU)~(1/2)}  相似文献   

11.
利用Ignatyuk能级密度公式代替多步动力学模型(MSI)M)中的费米气体能级密度公式,并考虑壳效应对能级密度的影响,以改进其对质子引起散裂产物的形成截面研究。对1GeV p ^208Pb散裂产物的电荷、质量分布以及产物核同位素形成截面的计算结果好于利用费米气体能级密度的MSDM计算结果。利用该程序研究获得的散裂产物中的裂变核、散裂核以及二者之间的产物核的同位素形成截面和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并好于LAHET、YIELDX以及INCL4 KHSv3p模型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缺乏实验测量数据的热能点裂变截面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本文从裂变理论基本公式出发,提出了其系统学公式的基本形式。在推荐热能点裂变截面以及单峰裂变位垒高度的基础上,研究了热能点裂变截面与鞍点态激发能之间的关系,发现了核素的热能点裂变截面与激发能之间的对数关系,通过拟合得到了质子数Z对应的系统学参数。进一步研究这些参数随Z的变化规律,发现了参数与Z的奇偶的关系,并通过拟合建立了全局的系统学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热能点裂变截面与Z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球形核光学模型采用计算机自动调节势参数的方法对铀、钚同位素在入射中子能量从1keV到20 MeV的情况下进行了计算,对~(235)U、~(238)U和~(239)Pu三个元素分别得到一套能较好地符合实验数据的光学模型势参数。同时用耦合道理论计算了直接非弹性散射的贡献,并分析了耦合道理论对光学模型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在核材料衡算中,对铀、钚的分析可以采用化学的方法,但需要对样品进行破坏,且操作复杂,测量周期较长。由于铀、钚都可以自发裂变产生中子,可以进行中子测量,中子测量不需要破坏样品,可以对大体积样品进行快速分析,且误差较小。就中子符合计数器进行了参数优化实验,更好地理解了中子探测器的设计原理,包括中子计数统计、屏蔽厚度、不同材料对中子的散射、高压影响、门宽设置、死时间的修正、衰减时间确定、探测效率验证和γ干扰影响等;同时进行了测量条件实验,包括偶然事件影响等。为更好地使用此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准确测定经核燃料后处理得到的铀产品中的钚同位素比值,可大致判断铀的来源,这对防止核扩散、铀产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但核燃料后处理铀产品中钚的量非常低(小于1ng/g),精密测量其中痕量钚的同位素丰度比具有较大技术难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日本的中子和γ泄漏谱实验OKTAVIAN对CENDL-3.1版硅同位素的全套中子评价数据进行宏观检验。检验工作比较了基于评价核数据库CENDL-2.1、3.1,ENDF/B—VII.0和JENDL-3.3的中子和γ泄漏谱的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检验分析发现,CENDL-3.1的^28Si的分立能级非弹散射截面可能偏小,(n,p)、(n,α)反应的光子产生数据缺失,14Mev的弹性截面偏大等。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子与天然Ni及其同位素反应的总截面、去弹截面和弹性散射角分布的实验数据,得到中子的光学模型势参量。应用得到的光学模型势参量,根据光学模型、统一的Hauser-Feshbach和激子模型理论以及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系统计算和分析了中子与58,60Ni反应的非弹散射角分布和双微分截面,理论结果与实验很好地一致。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实验获取了铀的电子能量损失谱(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简称EELS)。计算的谱峰位置与实验一致。结合计算得到铀的能带及态密度对计算谱及实验谱特征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铀的5f电子形成窄带对等离子体振荡贡献较小,6p电子的共振跃迁致使等离子振荡频率降低;实验谱中13.3eV能量损失峰为体等离子体振荡峰,20.3eV能量损失峰为6p能带到费米能级跃迁能量损失峰,27.6eV能量损失峰为两次体等离子振荡吸收峰。  相似文献   

19.
阿格后处理厂水堆燃料后处理可获得两种产物:钚和铀。铀中同位素的成份,可能使其潜在的中子倍增值为天然铀的1—2倍。1.压水堆铀循环情况0.66公斤分离功需要1,640度电,可以获得154克铀-235浓度为3.25%的浓缩铀,尾料中铀-235比率是0.25%。由于铀-234比铀-235轻,因此比铀-235浓缩得快,铀-234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研究了锕系元素铀(U)、钍(Th)、钚(Pu)在二维金属材料锑烯表面的吸附特性。采用线性响应法拟合得到描述铀、钚5f轨道电子强格点库仑作用的哈伯德U值分别为2.24 eV和2.84 eV。利用DFT+U计算发现,锑烯难以吸附钚原子(吸附能为负值),而对铀、钍原子具有较强的表面化学吸附以及丰富的稳定吸附位点。铀和钍原子能量上最稳定的吸附位点分别为桥位——孔位之间和孔位,吸附能分别为4.40 eV和3.62 eV。通过电子结构、电荷转移和最高占据态轨道波函数分析发现,铀、钍原子使锑烯的带隙中出现杂质态,并与锑烯之间通过强p-d轨道耦合使其稳定吸附。进一步计算了吸附率随温度的变化,得出铀和钍在锑烯表面的解吸温度分别达到837 K和660 K。结果预示锑烯是一种良好的铀、钍吸附材料,在海水提铀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