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肋烟是混合型卷烟的原料之一,西峡县1981年开始试种,1982年获得成功。质量接近湖北所产,单产近300斤。通过大面积试种证明:按白肋烟的生育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结合西峡县的具体情况,选用优良品种白肋18号,选择适宜的地势、土质,找出合适的移栽期、栽植密度,依据土壤肥力的不同适当施肥,才能获得白肋烟优质适产。一、选地:西峡县种植白肋烟,大多在远  相似文献   

2.
我国白肋烟出口基地——湖北省建始县自一九六七年开始引种试种白肋烟,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发动群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白肋烟的种植区划、栽培技术、良种繁育、种子管理和烟叶的采收晾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使白肋烟的产质不断提高。一九八二年全县种植面积六万五千亩,总产值793万元。是一九七五年前四年产值总和的二点  相似文献   

3.
白肋烟生产     
一、白肋烟的供与求白肋烟的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幸经数年增长之后,业已稳定下来,很可能由于世界上一些地区的卷烟消费减少还要略有下降。目前,自肋烟在国际上供大于求而绰绰有余,其主要原因如下:1、美国的产量达8.1亿磅,2、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意大利、希腊和马拉维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恩施地区从一九六五年引进试种白肋烟,经过科技工作者与广大烟农的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了解其特性及栽培与加工技术.白肋烟生长良好,并且有较好的质量.1971年始于出口. 白肋烟的优质丰产,育苗是基础.我区白肋烟育苗这一关键性农业措施在生产中不断改进.在十八年的白肋烟生产中,育苗从薄膜高厢、平厢育苗发展到现在普及推广的薄膜低畦紧实底育苗.实践证明,后者优于  相似文献   

5.
美国白肋烟生产技术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9月3日至24日,我们到美国肯塔基州考察白肋烟生产,先后访问了肯塔基大学农学院、烟草健康研究所、白肋烟种子公司及马丽等三个县的多个种白肋烟的农场或种烟大户。考察中结合云南白肋烟生产及今后发展问题与美国的白肋烟专家、各有关人士及生产者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较好的完成了这次考察任务。生产概状美国烟草总产量低于我国占世界第二位,种植面积在中国印度之后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美国白肋烟的种植规模和产量、生产成本、价格、出口及美国卷烟厂使用白肋烟的情况等方面阐述美国白肋烟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7.
白肋烟属晾烟类型,是混合型卷烟的好配料,我国白肋烟已有2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产区在鄂西南和川东的建始、恩施、鹤峰、五峰、万县、城口、宣汉和通江等县(市)。近几年,湖南、云南、贵州、安徽、浙江、福建、陕西、广东、黑龙江和山东等省都在试种,均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现将其采收和调制技术、晾棚修建规格和方法介绍如下。一、坚持成熟采收白肋烟移栽后50~60天,烟叶开始自下而上逐渐成熟,掌握好成熟度做到适时采收,是晾  相似文献   

8.
白肋烟是浅色晾烟的一种,是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四川白肋烟从70年代初期种植以来,已在大巴山南麓的达县、万县两个地区形成40余万亩、60余万担的生产规模,成为全国第二大生产基地。近年来,四川省白肋烟以香气量足、香气质优、弹性好、吸湿性强、吸味醇和、燃烧性强、灰火洁白等优点著称,深受国内卷烟厂和外商的好评,成为国内60余家烟厂生产混合型卷烟的优质原料基地之一。从1986~1989年,已供应国内烟厂原料6万吨,供应出口约5千吨,创汇约700万美元,为烟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革命建设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湖北省建始县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努力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从1967年开始因地制宜试种白肋烟。几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排除“左”右干扰,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进一步树立为革命种好白肋烟的思想,加强党的领导,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贫下中农的积极性。克服片面观点,“统筹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把白肋烟一季生产变为双季生产,1976年开展了环剥法培育白肋烟二茬的试验,参照烤烟环剥培育二茬的方法,根据白肋烟的生长特点,改革了环剥的部位,环剥长度、环剥时机和培育管理等,分别在苗坪、长梁、青花、高坪、红岩、三里、官店等公社进行了大面积试验。在试验中召开了两次战地会,进行参观总结,及时推广头、二季双高产的典型经验。实践证明,环剥法培育白肋烟二茬是完全成功的,1976年该县试验总面积为3958亩,二茬烟平均单产在150斤以上。其中青花公社培育二茬烟600亩,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轻工业部于一九七四年元月七日至十二日在武汉市召开了白肋烟生产座谈会.到会的有湖北、广西、广东、湖南、四川、贵州、浙江、江苏、河南、山东、安徽、辽宁、吉林等省(区)商业、轻工、外贸局和地区、县、社、队的代表,上海、武汉、广州、青岛烟厂和烟草甜菜工业科学研究所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日本种植烟草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在生产的有烤烟、晒烟和白肋烟三个类型。产地比较集中,布局合理。烤烟分布在东京以南、鹿儿岛以北,北纬30—36°之间;晒烟分布在中部地区,北纬36—40°之间;白肋烟种植在北部凉爽地带,北纬40—43°之间。目前,日本烟草总种植面积81万亩。其中烤烟467234亩,占58%,平均单产336斤;晒烟234780亩,占29%,平均单产272斤;白肋烟108105亩,占13%,平均单产288斤。  相似文献   

13.
马拉维、赞比亚白肋烟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拉维和赞比亚的实地考察,介绍了两国白肋烟生产技术及烟叶质量优势,以供借鉴,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造我国白肋烟生产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此试验研究是在中美烟草专家左天觉博士、查普林博士、琼斯教授和郑州院朱尊权名誉院长的指导下,引进国外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白肋烟生产实际,采用边试验、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的方法,进行了品种、肥料、打顶、成熟度、收获方式和调制等试验,完成了研究任务。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在收获方式和调制设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烟叶外观质量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仅在(?)味方面还赶不上美国高质量的白肋烟。在认识上更新了白肋烟质量概念。已摸索出我国优质白肋烟生产的栽培技术、晾制设备及晾制技术,为我国白肋烟质量的提高开拓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白肋烟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白肋烟处理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控制进行了探讨.改进后的白肋烟处理工艺提高了各工序烟叶含水率的均匀性和加料的控制精度,有利于所加料液的充分吸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在白肋烟处理过程中,各工序工艺参数的确定和控制是白肋烟处理的关键.实验发现真空回潮后,烟叶的主要致香成分略有增加趋势;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白肋烟烘焙前的含水率有利于提高白肋烟的吸味品质;提高白肋烟烘焙前的温度,有利于提高白肋烟的香气质量.白肋烟烘焙温度的选择要结合致香物质分析和感官质量评吸的结果来确定.  相似文献   

16.
美国白肋烟样品是我国烟草工业考察组一九七九年七月从美国带回,该批样烟有未处理的烟叶样品和由美国浸料处理后的样品二种,为了弄清美国白肋烟的质量,我们对上述二种白肋烟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并与我国白肋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建始县引种试种白肋烟是1967年开始的。197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试种和推广的主要品种是 B 21。随着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烟草黑胫病危害也日益严重。特别是1973~1975年更为突出,据统计资料,每年有3000亩左右的烟株因感病而死亡,约占种植面积的30%。危害严重的地区,一般要减产70~80%。使推广工作受到严重阻碍,引种试种的成果面临夭折。开始,我们寄希望于防治措施,但近四十种试验都失败了。不得已,才转入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8.
在肯塔基州,过分的土壤酸度被认为是影响白肋烟产量的最大难题。据英国土壤检测实验室统计,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烟田每年需施石灰以降低土壤酸度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虽然强酸性土壤状况会影响另一些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但对烟草而言,最重要的影响却是增加锰的溶解度达到产生毒害的水平;同时降低钼的溶解度达到缺乏的水平。土壤中钼的有效性及白肋烟中钼的营养作用已在合作推广出版物AGR-82中介绍过。下面的材料主要讨论锰:即过量的锰对白肋烟生长的作用以及缓解锰毒害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马拉维、赞比亚的白肋烟生产技术状况 ,包括两国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烟叶生产配套技术、调制设备、生产管理及市场销售等。两国白肋烟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实施统一供种 ,统一集中育苗 ,烟苗适时带水移栽 ,合理施肥 ,打顶除芽 ,逐片叶成熟采收 ,并对我国白肋烟生产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其可用性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国产白肋烟烟碱含量偏高、白肋烟特征香气不显著等问题 ,提高其质量及可用性 ,于1999- 2 0 0 1年对我国白肋烟的品种选育、高香味适宜烟碱栽培调制技术、质量与香味成分的关系、醇化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目前国内产区生产优质白肋烟的品种 ;明确了降低烟碱含量和生产优质白肋烟的关键技术措施 ;揭示了国内外、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白肋烟的香味物质组成及其异同 ,考察了生长、采收和调制过程中国产白肋烟 2 0种重要香味成分的变化 ;找到了白肋烟醇化过程中烟叶品质的变化规律及醇化的最佳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