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隧道施工中简单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已不能满足现有隧道安全施工的要求.应用TSP、地质雷达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超前探孔等综合预报技术,对隧道进行综合立体的超前地质预报,能有效预防不良地质灾害,对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效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岩溶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林传年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4(6)
岩溶隧道灾害预报是隧道快速安全施工的重要技术保障,以沪蓉西高速公路齐岳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地质调查和分析,利用TSP地震波探测方法,地质雷达探测和超前水平钻探对YK326+790~YK329+810岩溶发育和岩性变化段进行了预报,基本探明了掌子面前方岩溶发育情况和岩性变化带,为及时制定处理预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六郎山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提出以TSP地震反射波法与地质雷达法结合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理念,通过分析六郎山隧道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其超前地质预报的重点与难点,研究了两种超前地质预报测点的布置方法和解译理念,针对不同的岩层条件,确定了相应的监控方法,从而保证了隧道快速、安全的施工。 相似文献
5.
初步系统总结了TBM施工中常用的4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同时结合国内外一些工程实践探讨了TBM施工中这4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应用情况,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TSP203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对TSP203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的人员配置、测试准备、测试过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结合工点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系统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以那坡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为例,通过TSP和地质雷达两种方法的综合预报分析,及时准确的判断出前方破碎带的位置,给予了指导性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防范措施,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工程事故的发生,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厦门海底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鉴于当前仍未建立起系统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理论的实际,基于地质力学理论,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深入地构建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概念和广义、狭义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了宏观预报、长期预报、短期预报和灾害临近警报的整套超前预报技术手段,并通过厦门海底隧道的预报实践验证,证明了提出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其技术方法对隧道施工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隧道施工的复杂性和难度的增加,超前地质预报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便于读者参考,作者介绍了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相应的工作流程,并提出了确保TSP系统超前地质预报质量的具体措施,包括如何采集到高质量的反射地震波信号、建立正确的地震波信号处理软件数据库、合理地设置滤波参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上公山TBM施工2·22卡机事故工程地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上公山TBM的施工过程中,频繁的卡机成了制约和影响施工的主要因素。以2.22卡机事故为例,从主要的工程地质方面分析该卡机事故,以期获得卡机事故的一般规律及应对措施,为以后的类似事故做参考,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3.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TBM施工工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水工隧洞群,特点是洞线长、埋深大、技术难度大,且沿线突水、岩爆、塌方各种地质灾害十分突出,为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与按期顺利发电,有必要选择安全快速的掘进方式,为此针对TBM工法,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岩石的可钻性、耐磨性,还是从岩石的变形、破坏特性,TBM施工都是可行的,对可能遇到的地下水、岩爆、围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较传统的钻爆法有一定的优势,对人员设备的安全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结合地质超前预报和施工中不断改进的施工工艺和支护手段,可以较好地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14.
15.
铁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某铁路隧道工程实例,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其横断面采用二维平面应变模型进行模拟,模型采用粘弹性动力人工边界,引入水平和竖直地震波加速度激振,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地震工况下隧道的稳定性及动应力、位移、应变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17.
某污水管网暗挖隧洞下穿水库,采用暗挖法施工方式。通过地质钻探及压水试验方法确定隧洞的涌水量,并通过地质雷达勘探确定基岩裂隙的发育程度,对隧洞的施工支护起到指导作用,为保证隧洞的安全施工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武界隧道及栗栖溪引水工程之隧道總長約16.5km,興建完成後將為台灣最長之水利隧道。其中,中游段之引水隧道艮約7.8km,因推估地質均質尚佳且無明顯之剪裂帶或斷層带存在,並為考慮縮短工期、降低對環境之衝擊、減少勞工需求及提昇台灣隧道工程施工技術等因素,決定採用安全且一貫連續快速作業之隧道鑽掘機(TBM)開挖施工。施工期間,於2001年11月份創下659.3m/月之台灣最快鑽掘紀錄,其後雖曾遭遇局部岩盤破碎或異常擠壓等不良地質,以及遭受桃芝颱風之暴雨肆虐成災,然於採取適當應變措施及處理得宜下,TBM終於克服困難並持續順利鑽掘,且於2002年6月7日成功貫通,完成鑽掘工作,為台灣隧道工程首次以TBM貫通案例,且達到最佳平均月進度(315m/月)及最大鑽掘長度(6523m)之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知识爆炸与信息化催生了"自动藏书库"这一新型建筑类型,且其在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尤为突出.本文通过讨论典型案例,对大学图书馆自动存取系统及其对图书馆公共空间和校园空间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希望其空间改造技术及理念能为我国大学图书馆书库扩容建设提供参考.自动存取书库运用新知识背景下的新型存储技术,推动了图书馆建筑向数字化发展,由此带来馆藏空间的释放,促进传统图书馆转变成重要交往空间的新型"校园学习中心",满足师生学习交流之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