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14断块区属于王家岗油田,构造形态由三条断层控制,组成一个地垒和一个断阶。地层和断层组合成鼻状构造,在紧贴断层的构造高点是油气藏的有利富集区。油气藏类型分为构造油气藏,受岩性影响的构造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构造和岩性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腰英台气田的主体构造由断层控制的构造-岩性气藏,为了搞清该气田的构造、储层和气藏特征,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构造解析和储层分析技术,对工区主体构造进行了构造、储层特征研究,探讨了深层气藏的成藏特征,分析认为,腰英台主要为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的构造—岩性气藏,从而构建了本区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对指导本区及类似地区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铁塔焊缝构造直接影响着铁塔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铁塔的运行安全。通过对塔脚焊缝的尺寸构造和形状构造的分析,确定了合理的焊缝构造尺寸和构造形状。  相似文献   

4.
通过剖析葵东构造带的断裂与构造成因机制及油气运聚规律,总结此类构造的勘探思路。葵东构造带发育于燕南断裂下降盘的一系列断鼻构造,断裂十分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种展布方向,其中北东向燕南断裂为主干断裂,具有"控凹控带"的作用,近东西向为次生断裂,起切割构造,使构造复杂化作用。分析认为葵东构造带形成于拉张和右旋走滑构造环境,其主干断裂燕南断层发育具有长期性和分期性,平面展布具有分段性特征;葵东构造圈闭主要形成于东营末期,十分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油气分布不仅受构造、岩相控制,而且还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主干断裂控制油气分布和富集,近东西向次生断裂分块控藏;构造带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勘探目的层由老变新。提出在研究此类构造过程中不仅要准确落实断层的产状和构造形态,还要综合分析构造的成因机制及断层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104-5区块12小层微构造的研究,揭示了高104-5区块的微构造特征,总结了该油藏的微构造类型,分析了微构造与油井生产的关系。研究表明,微构造是控制该区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高104-5区块的构造类型包括正向微构造、负向微构造和斜面微构造,其中正向微构造是剩余油富集和分布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6.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油层微型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层微型构造(微构造)是指在总的油田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微构造可分为正向微构造和负向微构造。正向微构造一般为剩余油富集区;负向微构造为低含油气或易被水淹区。马岭油田北三区生产实践证明,正微区的生产井效果好,负微区生产井效果差。在确定加密井网井位时,应考虑微构造因素,尽可能的把加密井钻在正向微构造区。  相似文献   

7.
构造地质学在油藏描述中的主要应用有:揭示油气藏的构造形式及断裂特征,探讨油气藏的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恢复构造应力场及进行断块划分,进而阐明构造对油气藏形成和破坏的控制作用;揭示油气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高产富集控制因素,研究微型构造对剩余油形成分布的影响,为寻找更多的油气藏和剩余油挖潜服务。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位于米仓山和大巴山交汇区,地表复杂的构造形迹表明该地区是多次运动的叠加和改造的结果。文章通过通南巴地区的形变特征研究认为,川东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先后经历了:印支期构造雏形的产生、燕山期构造定型和喜山期的构造叠加三个演化阶段;结合构造演化与油气运移的匹配关系看,位于开江~梁平海槽边缘的下三叠统北东向构造圈闭具有先期捕获油气的条件,但北西向构造圈闭因为喜山期构造叠加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使得这类圈闭具有二次聚集油气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对微构造的成因和分类及微构造对油水运动规律和剩余油控制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对小集油田各种微构造组合方式对油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的影响进行了说明,微构造高点是剩余油重要的聚集带,正向微构造有利于油气聚集,为油气富集区,负向微构造为低含油气或严重水淹区。  相似文献   

10.
微幅度构造的识别和在注水开发条件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编制2 m等值线间距的构造图,并进行密集井网构造图和断层平面位置校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微幅度构造识别,识别出以前不能识别出的微幅度构造。确定了葡西-葡西北地区葡Ⅰ油层微幅度构造特征。在注水开发条件下,微幅度构造和沉积微相相结合,可以很好的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微幅度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相对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变换构造是隐蔽圈闭的有利发育区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通过对盆地构造演化、地震资料等分析,认为济阳坳陷变换构造主要有调节构造带和少量传递构造带;变换构造带是山间河流进入盆地的通道,对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岔坪构造位于川东高陡构造带,是我国油气勘探的主要战略区。从三岔坪构造的典型地震剖面分析入手,可建立合理的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利用平衡剖面进行复原,验证解释合理性。对比地震剖面显示三岔坪构造在东西两段的主断层挤压方向存在反向,东段云安厂构造和硐村构造主断层由南向北逆冲,西段巴阳构造主断层沿滑脱层由北向南滑脱。  相似文献   

13.
东辛油田辛镇构造带断层发育、断裂系统复杂。断裂对辛镇构造带油气富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辛镇构造带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总结了辛镇构造带断裂与油气的关系,认为辛镇背斜主控断层控制油气富集,两翼断块区油气富集,背斜轴部断块区油气零星分布;断裂伴生构造是油气富集区;断裂构造样式控制了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14.
从工程设计与优化的角度,对构造理论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构造理论在传热和流体分布等单元设备设计和优化中的应用,展现了构造理论(Constructal theory)在工程应用中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构造理论作为相对较新的过程系统设计理论,还需要继续发展和完善. 对构造理论在化工过程及设备的设计和优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地层横向速度变化大.在寻找低幅度构造,用常规速度量板进行地震时深转换,已无法满足高精度构造分析的需要。构造成图精度取决于反射时间的拾取精度和应用于时深转换的速度场精度。在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低幅度构造解释中,采用了波组闭合法在叠偏剖面上进行精细层位追踪,并采用变速构造成图方法即采用层位反偏移技术对零偏移距时间域TO图进行空间偏移归位,进行逐层层速度反演与三维射线追踪时深转换构造成图。提高了低幅度构造成图精度,是寻找低幅度构造和高精度勾绘构造图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盐构造相关的油气勘探是重要的油气储量增长点,尤其是近年来在巴西、墨西哥湾深水盆地等盐下领域发现了一大批巨星油气田,使越来越多的油气公司关注盐相关构造领域的勘探研究。通过对盐构造的恢复研究,进而分析构造圈闭的形成演化阶段,为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研究提供依据。本文对国内外盐构造恢复方法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把墨西哥湾深水盆地复杂盐构造分为可分离型盐构造和不可分离型盐构造两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盐构造,探讨了不同的恢复方法,并对相关盐构造实例开展了恢复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孙吴-盆地嘉荫是在大兴安岭地块、吉黑褶皱带和老爷岭地块的基础上经燕山晚期构造运动而形成的中-新生代盆地。沾河地区的断裂性质和断裂关系决定了其构造格局,早期基底正断层发育,晚期受东部挤压应力的作用,形成现今构造格局。构造样式指同一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构造组合,本区主要发育张性断块构造、盖层滑脱型及压性断块3种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8.
在论述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部葡萄花背斜的构造特征基础上,分析了葡萄花背斜的构造演化,指出自泉头组沉积以来葡萄花构造主要经历了三次沉降,两次抬升,葡萄花构造主要在嫩江期末和明水期末的两次构造运动中形成。分析了葡萄花构造构造演化对成藏的影响,指出葡萄花构造圈闭条件好,圈闭形成时期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配合良好,沿断裂发育的圈闭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9.
反转构造是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意义的一种叠加构造样式,与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反转构造中油气勘探成功率的提高,越来越受到石油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近十多年来许多石油地质学家从几何学、运动学等角度对反转构造进行研究,认为不同性质和规模的构造反转,其发育规律、展布形式均不同。本文着重分析了反转构造的类型及其特征,以及与油气聚集的关系,为在含油气盆地中寻找与反转构造有关的油气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在广西田东油田以往四次地震采集和处理及解释基础上,针对本区断裂系统复杂、断层识别难度大等问题,应用构造导向滤波、属性体融合、边缘检测等地震构造解释技术,从研究复杂断块构造解释方法和技术流程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地震层位精细标定与解释、断层识别与构造成图方法研究,实现了复杂断层构造断裂精细解释,深度域构造图解释精度从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