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时间延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确诊STEMI 且行急诊PCI 的患者153例,根据症状发生至第1次球囊扩张间隔时间分为2组:A组112例,6h内;B组41例,6~12h。记录PCI 后ST段回落>70%的梗死相关导联数,住院期和1年随访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结果A组PCI 后ST段回落>70%的梗死相关导联数显著高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增高,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STEMI 后6h内行直接PCI 能改善心肌灌注、促进左室功能恢复,显著降低总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蛳 onset?蛳 to?蛳 balloon time,SOTBT)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28例行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STEM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SOTBT分为A组(SOTBT < 6 h)和B组(6 ~ 12 h),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1 h ST段50%回落率、CK?蛳 MB与cTnI峰值、术前与术后24 h及1周BNP、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A组PCI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率、TMP 3级率及ST段50%回落率均显著高于B组,CK?蛳 MB、cTnI峰值显著低于B组;两组术前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及1周A组BNP均显著低于B组,LVEF显著高于B组。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缩短SOTBT能够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63例AMI患者在发病12 h内接受梗死相关血管急诊PCI,随访1~14个月.结果 63例患者中61例(96.8%)介入治疗获得成功.3例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58例置入支架.全部获得TIMI 3级血流灌注.5例发生无血流现象,行冠脉内尿激酶溶栓血流改善.5例在术中发生室速、室颤,4例及时除颤转复窦性心律,1例死亡.5例心原性休克患者有2例住院期死亡.随访期主要事件发生率17%(5/60),其中2例猝死,1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血管内超声(IVUS)探测衰减斑块,并探讨衰减斑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入选AMI住院患者85例,作冠状动脉造影(CAG)及IVUS检查,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术。根据IVUS是否探测到衰减斑块将患者分为衰减斑块组和无衰减斑块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IVUS影像学结果、心肌梗死溶栓(TIMI)后血流分级及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结果 85例AMI患者中35例(41.2%)检测到衰减斑块(衰减斑块组),50例(58.8%)未发现衰减斑块(无衰减斑块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有衰减斑块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P=0.01)。衰减斑块组和无衰减斑块组间CAG时TIMI血流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球囊扩张后衰减斑块组TIMI 0~2级比例明显高于无衰减斑块组(P=0.003)。衰减斑块组患者术后CK-MB值上升患者比例和CK-MB峰值均显著高于非衰减斑块组(P<0.01)。结论 衰减斑块可导致PCI术后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率升高,更常见于STEMI患者;衰减斑块呈显著高危性,可用于预测患者术后CK-MB值升高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时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AMI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支架组(Crofelex Theca支架组,C组),进口药物洗脱支架组(Taxus组,T组),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组(Firebird组,F组),每组计划入选各20例,急诊PCI术时仅处理梗死相关动脉.观察住院期间、6个月心血管疾病死亡,再梗死,再住院,靶血管再血管化等情况.结果 最终C组、T组、F组各入选15,18,16例,发病至手术时间:C组(6.67±3.26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抽吸装置GuardWire PlusTM行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神经内分泌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72例急性STEMI患者分为两组,A组(38例):血栓抽吸后支架植入组;B组(34例):直接PCI组.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2、3、5日分别测定外周血中内皮素(ET)、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术后1周与3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结果 两组病例均成功地置入支架,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ET、PRA、AngⅡ、ALD、E等神经内分泌因子于术后第1、2日A组下降较B组明显(P<0.05),两组间NE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的LVEF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EMI较直接PCI能够明显改善恶化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对心功能可能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技术难度、即刻造影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94例心肌梗死患者分成直接、延期及晚期PCI组,病例数分别为38例、22例和34例.术中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梗死相关血管特征、PCI技术难度积分、PCI造影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三组技术难度积分分别为 1.47 ±1.79、1.82 ±1.72和 2.85 ±2.83(P <0.05),PCI造影成功率分别为 92.0%、91.0%及 76.5%(P <0.05),PCI中严重并发症分别为 5.3%、0和 5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de Winter 综合征临床诊疗特点。方法 入选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8例,根据急诊时心电图表现,分为de Winter综合征组(n=8)和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n=50)。回顾性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急性并发症等情况,分析总结de Winter 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两组间心电图预测罪犯血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e Winter 综合征心电图改变在预测罪犯血管上不及STEMI心电图改变敏感。de Winter 综合征患者易并发恶性心律失常。de Winter 综合征不易早期识别,应加强宣教,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保守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 ACS)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08例NSTE- AC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早期PCI治疗131例(PCI组),保守治疗277例(保守治疗组)。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行PSM,获得组间协变量均衡样本。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PSM匹配前后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随访1年,终点事件定义为心源性死亡、发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绞痛再发作、严重心力衰竭。结果 与保守治疗组相比,PCI组有更多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心绞痛发作史、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降低、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心电图ST段改变患者(P<0.05)。PSM法评价后成功匹配两组108对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保守治疗组术后1年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终点事件风险概率分别为17.6%(19/108)、37.0%(40/10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史(HR:2.13,95%CI:1.08~4.20,P=0.029)、心房颤动史(HR:2.65,95%CI:1.25~5.62,P=0.011)、CCr下降(HR:2.24,95%CI:1.11~4.50,P=0.024)、cTnI升高(HR:2.68,95%CI:1.18~6.09,P=0.019)、冠状动脉多支病变(HR:2.14,95%CI:1.13~4.05,P=0.020)、PCI(HR:0.43,95%CI:0.26~0.65,P=0.001)是影响NSTE- ACS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PSM法可有效均衡非随机研究组间协变量。早期PCI术可降低有高危因素的NSTE- ACS患者1年内急性冠状动脉终点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薄帽纤维粥样斑块(TCFA)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靶血管中的自然分布。 方法 采用OCT对斑块脂质含量进行半定量评价(角度或象限),测量靶血管开口至纤维帽最薄处距离。 结果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住院治疗的连续NSTE-ACS患者3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例。OCT共检出74处病变;45处靶病变;其中TCFA病变38处(51.4%),非TCFA病变36处(48.6%)。前降支18处TCFA主要集中在近段,其中近段30 mm内13处(72.2%),40 mm内16处(88.9%);回旋支9处TCFA平均分布于整个靶血管,近段距开口30 mm内仅有3个(33.3%);右冠状动脉11处TCFA也平均分布在各段, 近段距开口30 mm内仅有4个(36.4%)。 结论 NSTE-ACS患者靶血管中TCFA病变更趋于分布在前降支近段,在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中则趋于平均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