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Planning》2019,(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的成长离不开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去爬上一棵树,去拥抱一片花,去认识青蛙和昆虫,去荒野寻宝,去探秘星空,去欣赏奇观。应该让孩子们大胆地走到自然中去,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通过亲身的感受和行动体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之美,感悟生活之美,升华心灵之美。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3)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幼儿"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经验"。文章旨在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让幼儿们打开发现的眼睛,感受自然、观察万物,引领幼儿在无形中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示和表现美。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0)
大自然丰富的素材带给艺术家无限的灵感,自然主义以写实的手法呈现事物形态,体现出艺术家对真实之美的探寻。自然主义风格是对自然的致敬,缘于远古先人对自然的敬畏崇拜之情。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正视自然之美。人的审美活动将人与自然密切联系起来,人们深刻感受到自然之美,也从自然中了解到美的形式,将自然形态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从而创作出生机勃勃的作品。艺术家从自然中取材,从社会中提取情感,用写实手法再现事物的真实之美。这是对生命的热爱,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3)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关于艺术创作的一个境界,也是引导人们创作的方向和方法。"心源"是指作者内心的情愫和感动,"造化"是指面对大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说,画家在面对大自然万事万物时,在观赏物象或者描绘物象时,不仅要看到自然的美,还需要通过内心情感和构思对自然物进行艺术的转换。热带雨林植物写生与室内写生有着明显的不同,作者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研究分析客体对象的生长规律,才能完成写生创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4)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宋代花鸟画在写实与传神方面能达到至高的境界,在于其创作者能够直接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万物获得感受,画家仔细观察生活,潜心体会大自然中最纯粹的生命之美,有着严谨、回归本真的创作态度,投入大量的热情掌握大自然的规律,用心灵感悟生活,从实践中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宋人精微传神的绘画技法值得我们沿用百世,宋人"致知穷理"、尊重自然的处世态度更值得我们传习千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中外优秀建筑及万达展示中心结构创作实例出发,揭示出科学规律与建筑艺术的统一性,并进一步阐述了建筑创作特别是文化旅游类建筑创作过程中,与建筑追求自然之美的设计风格相适应的结构设计理念"给结构以艺术,成就建筑自然之美":在建筑自然美中直接找寻结构力学规律之美,以"白描"艺术手法将结构设计艺术化,成就建筑自然之美的同时,体现出结构美。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
风景画创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相互融合、将生机之美与审美情趣相互融合等方面。该文从气韵美、色彩美、造型美、刚柔美四个方面分析风景画创作的东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风景写生需要真情实感,需要写生者用一双敏锐的眼睛观察,总结大自然的无限精彩,把最美、最动人的瞬间表现出来。写生者要用感情去"阅读"大自然、表现大自然,去揭示出蕴藏在大自然中的美。  相似文献   

9.
试论园林中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园林是表达人与自然亲合性的最直接、最完美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它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在新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1)
从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来看,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美,都直接或间接地以自然为摹本。水彩画具有酣畅淋漓的美,回归自然对水彩画来说十分重要。文章从:感悟自然,触发艺术灵感;深入自然,丰富创作素材;师法自然,提升写生能力;融于自然,提升艺术境界四个方面,浅谈水彩画回归自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