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可解脱弹簧圈结合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可解脱弹簧圈结合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4例,动脉瘤直径14~21 mm,首先用可解脱弹簧圈在动脉瘤内成篮,然后用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进行篮内填塞,最后再用可解脱弹簧圈进行瘤体及瘤颈的致密栓塞.结果 3个动脉瘤获得完全致密栓塞,1个动脉瘤有瘤颈残留.临床随访3~12个月,无出血及脑缺血性事件发生.结论可解脱弹簧圈结合游离纤毛铂金弹簧圈是一种可选的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周兵  方淳  李明华 《工业加热》2008,(12):845-849
目的探讨治疗微小动脉瘤的介入弹簧圈栓塞技术,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7年在我科治疗并经系统随访的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19例,共20枚动脉瘤。其中9枚动脉瘤单纯使用弹簧圈填塞,9枚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2枚使用球囊辅助弹簧圈填塞。结果所有动脉瘤使用弹簧圈成功填塞,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5例,瘤颈残留9例,瘤腔残留6例。有3例出现弹簧圈部分遗留于载瘤动脉,未出现弹簧圈移位和血栓形成。19例患者均经历1年以上随访。临床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未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7例完全恢复,未遗留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残留轻度偏瘫,1例遗留动眼神经不全麻痹。1年后造影随访显示15枚动脉瘤完全闭塞,4枚瘤颈残留,1枚瘤腔残留扩大。未发现弹簧圈脱出、移位、载瘤动脉瘤狭窄。结论介入弹簧圈填塞术治疗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选择合适的栓塞技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 2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分析影像学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28处(13处为后循环狭窄,15处为前循环狭窄),支架均1次成功植入.临床随访18~39个月(平均24.3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再发作或卒中;DSA随访20例患者,4例血管再狭窄(狭窄面积在50%以上),侧支血管通畅.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第一代Matrix可吸收聚合物涂层弹簧圈(简称Matrix)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75例使用Matrix栓塞颅内动脉瘤患者(79枚动脉瘤)。其中造影复查患者34例(35枚动脉瘤),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根据复查结果对年龄、性别、动脉瘤最大径、瘤颈宽度、使用支架辅助、Matrix长度比例进行COX模型分析。结果Matrix相关的手术并发症率为13.3%,使用Matrix术后动脉瘤总复发率为11.4%,辅助支架治疗的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为40%,未致密栓塞的动脉瘤中61.1%发生进一步栓塞。无统计学结果可证明年龄、性别、动脉瘤最大径、瘤颈宽度、支架辅助、Matrix占栓塞弹簧圈长度比例等因素影响Matrix栓塞动脉瘤的中长期预后。结论Matrix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结合支架辅助技术可能会降低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Matrix弹簧圈有促进动脉瘤愈合的倾向,建议尽可能改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此举将有利于动脉瘤长期愈后。Matrix弹簧圈的长期确切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及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影像学随访结果,了解支架技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在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47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15例大部填塞,载瘤动脉通畅.1~6个月造影随访56例动脉瘤内无造影剂显影,4例仍有瘤颈残留,1例复发而再次治疗;12~37个月随访43例中,2例瘤颈残余,1例动脉瘤复发,其余完全闭塞,弹簧圈形态无改变.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后明显改变瘤内血流动力学并促进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评价 MDS 和 GDC 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材料和方法:28例颅内动脉瘤(宽颈动脉瘤6例,狭颈动脉瘤22例)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治疗,其中 MDS 栓塞9例,GDC 栓塞19例。术后即时和6个月后作血管造影以评价其栓塞效果。结果:28例经血管治疗手术成功26例,失败2例。在用 MDS 栓塞成功的8例中,完全栓塞2例(25%),大部栓塞(栓塞范围70%)3例(38%),部分栓塞(栓塞范围70%)3例(38%)。在用 GDC 栓塞成功的18例中,完全栓塞12例(67%),大部栓塞4例(22%),部份栓塞2例(11%)。术后6个月随访血管造影7例,无1例显示动脉瘤再开放。术后血栓形成发生2例,1例2周后完全恢复,另1例留有永久后遗症。1例手术失败,因动脉瘤再次破裂1周后死亡。结论:在狭颈动脉瘤,经血管治疗技术可完全闭塞动脉瘤腔,GDC 的可操作性和治疗效果要优于 MDS。  相似文献   

12.
虽然神经介入放射学发展很快,动脉瘤介入治疗还存在一些并发症,Onyx减少了一些并发症,本文叙述了Onyx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解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术中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162例患者171枚颅内动脉瘤栓塞中出现9例并发症,其中5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立即中和肝素继续栓塞,2例GDC脱出动脉瘤立即手术取出,动脉瘤夹闭,2例血栓形成,术中溶栓,术后均采用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解痉及对症处理.结果 5例恢复良好,2例永久性轻度功能障碍,2例死亡.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发生并发症与手术操作,动脉瘤患者血管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和中期预后。方法在38例头颈部外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中发现了13例、14枚延迟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所有假性动脉瘤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脑血管造影,分为完全闭塞和不完全闭塞;临床症状随访分为完全恢复、明显改善、无明显改善和恶化。结果所有病例成功植入Willis覆膜支架,术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最初9例假性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不完全闭塞;3~12个月随访造影显示12例假性动脉瘤完全闭塞,所有病例颈内动脉通畅,无明显支架内狭窄。临床随访11例完全恢复,1例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无致残和致死病例。结论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很好地保留载瘤动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新型弹簧圈(Matrix)系统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应用含有生物可吸收材料的Matrix或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62例.结果 62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29例单纯Matrix栓塞,33例为Matrix结合GDC栓塞,15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49例动脉瘤致密栓塞,13例为大部分栓塞.1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2例发生血栓栓塞.2例患者死亡,3例重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2例动眼神经麻痹在术后2周得到明显缓解.25例患者造影随访(3~6个月)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颅内支架Enterprise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6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直径<3mm,体/颈比<1.5)采用Enterprise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其中5例采用先放置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进行栓塞,1例将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弹簧圈栓塞。术后3~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结果6例全部技术成功,支架均满意到位,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闭塞95%以上2例。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3~6个月临床随访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结论联合使用Enterprise支架和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及复发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治疗5例颅内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宽颈瘤1例和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复发2例.3例支架跨重要侧支血管及穿动脉放置.通过支架上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继续GDC填塞.结果 4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1例大部填塞,载瘤动脉及侧支血管通畅,1例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3个月后恢复.影像学随访3~6个月,无支架内狭窄.结论联合使用支架及GDC是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及复发动脉瘤  相似文献   

18.
张纪庆  王志刚 《工业加热》2007,(10):710-713
近年来随着介入栓塞技术的发展,各种用于动脉瘤栓塞的新型材料也不断涌现,极大的促进了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发展。MicroVention公司最新研制的水凝胶水解式微弹簧圈(Hydrocoil),采用了独特的水解方式,进一步丰富了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手段。Hydrocoil在传统铂金圈上附有可膨胀、不可吸收的水凝胶物质,可提高栓塞材料占动脉瘤的体积比。目前临床上刚开始使用,现将Hydrocoil的特性、临床前的动物实验和模型研究、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陈蓦  王武 《工业加热》2018,(6):592-597
【摘要】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随着技术方法、材料发展及神经介入医师经验积累,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降低破裂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率和死亡率的首选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主要历经载瘤动脉和动脉瘤闭塞、动脉瘤瘤腔内栓塞和载瘤动脉重建等3个研究阶段,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瘤腔内栓塞治疗,包括单纯弹簧圈、液体栓塞剂、瘤腔内栓塞装置、球囊/支架辅助技术等。载瘤动脉重建(覆膜支架和血流导向装置)也是近期研究热点。尽管新材料和新技术发展,但难治性动脉瘤如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复发率仍较高。为了完全隔绝颅内动脉瘤或实现瘤颈完全内皮化,载药弹簧圈/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等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