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8,(3)
"70"后作家弋舟的三篇长篇小说——《蝌蚪》《战事》《跛足之年》中都有一种叙事空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小说中人物的逃离行为带来的。人物逃离背后指向的是作者对文明与野蛮的反思与批判,而且,通过小说中人物整个的逃离轨迹,反映出人物以及作者自身关于何处是"故乡"与"他乡"的巨大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4)
以孟获为首的南蛮部落(今彝族)在《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诸葛亮七擒孟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小说却塑造了负面的南蛮部落形象:外表丑恶、自然环境恶劣、野蛮愚昧、民族精神矮化。这是罗贯中站在汉族的视角,运用其"话语-权力"对南蛮进行"规训"的结果。这一南蛮部落形象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在阅读时对此应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废墟美     
废墟,是历史长河中文明与野蛮两条河流交汇淤积的产物,与其说它是一片实实在在的物质荒地,无宁说它也是一片精神绿洲,或者说废墟就是一位哲学长者和艺术家。昭示着后人怎样去更深刻的理解文明在与野蛮的历史搏杀中,它的伟大之处以及它的自我牺牲精神。让历史上文明的野蛮和野蛮的文明在对撞后获得包括艺术在内的新生。  相似文献   

4.
废墟美     
《Planning》2016,(9)
废墟,是历史长河中文明与野蛮两条河流交汇淤积的产物,与其说它是一片实实在在的物质荒地,无宁说它也是一片精神绿洲,或者说废墟就是一位哲学长者和艺术家。昭示着后人怎样去更深刻的理解文明在与野蛮的历史搏杀中,它的伟大之处以及它的自我牺牲精神。让历史上文明的野蛮和野蛮的文明在对撞后获得包括艺术在内的新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3):6-7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围绕当时社会中盛行的淘金热,讲述了文明世界的一只名叫巴克的大狗在生存环境的逼迫下回归野蛮的蜕变过程。本文将着重对巴克在小说《野性的呼唤》中的蜕变历程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9)
文明与野蛮的碰撞往往会引发不可避免的战争。魏德圣导演的《赛德克·巴莱》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日本文明与台湾山地原始野蛮的激烈碰撞,在这场历史性的灾难中,日本与蕃族两种文明发生了角色转换,然而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人类社会从衰落走向复壮过程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现代社会,是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这是现代科学理论所认知的概念.而迄今所知的人类诸文明,无不以"城"为基本标识和最主要的生存空间.西亚两河流域下游的"苏美尔人"(Sumerian)、北非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人、南亚印度河流域的达罗毗荼人(Dravidians)、南欧巴尔干半岛及其外的"克里特人"(Cretans)、中美洲墨西哥湾内陆的"特奥蒂瓦坎人"(Teotihuacan)等,都曾在其文明形成时期构城以居,而"居"其文明的创造之"民",也以此蕴藏和承载其文明的内容(参见图8-1).  相似文献   

8.
《建筑》2010,(13):I0002-I0002
<正>"我们难哪!业主拼命压缩工期,逼得我们只能野蛮施工抢进度,几百人在工地加班加点,安全文明措施费还不按时拨付,谁敢保证不出事?唉,只能看运气了。"这是在6月份"安全生产月"里,记者在某重点工程现场听到的项目经理的"牢骚"。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定义之多,难以数计;文化与文明之别,细入毫芒:似乎因人而异,各自为说。但在名词解释的基础阶段,总该有常识性的、字面上的共同说法 。为此,我翻检易得之书《辞海》(1979),其对“文明”的解释是①犹言文化。②与野蛮相对。鄙意以为,可以接受,但次序似应更定。文明首先是一根线,一道门槛。门槛以外,是野蛮;跨过门槛,就进入文明。一旦进入文明,则文明几乎与文化同义,例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属于文化。《辞海》解释“文化”,谓广义的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指意识形态。同时指出文化应有阶级性、民族性、连续性。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2)
现代社会是文明社会,是远离野蛮和暴力的社会。我国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新课改。我们立志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小学中德育教育情况还不是很乐观。本文给出了德育教育的现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