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4)
目的:探讨曼月乐与TCu220C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寻找一种放置简单、副作用小、避孕效果好的IUD,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观察放置节育环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应用曼月乐节育器进行避孕,对照组84例应用TCu220C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观察两组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曼月乐组的避孕效果明显高于TCu220C组,且不良反应低于TCu220C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曼月乐节育器具有避孕效果好,不良反应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4)
<正>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是一种放置于子宫腔内、可人工安装及摘取并通过机械刺激或缓释避孕药来抑制女性受孕的避孕工具。因其长效且可逆,是我国妇女普遍采用的避孕措施[1]。但放置IUD后可能出现出血、腹痛、腰痛、带器异位妊娠、IUD脱落/嵌顿等各种并发症[2],其中以IUD嵌顿最为严重[3-4]。IUD嵌顿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8):85-86
目的:观察多措施联合即心理干预联合米索前列醇及宫腔手术监测系统在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IUD)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IUD取出术的绝经后妇女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均在术前给予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围术期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并在宫腔手术监测系统引导下进行IUD取出术;对照组接受常规取出IUD术及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宫颈软化程度、术中出血量、取器时间、术中疼痛评分(VAS)、取器效果、不良反应、焦虑状态评分(SAI)、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取器时间及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SA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器成功率、总体满意度为100%、96.67%,均高于对照组的83.33%、8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364、5.891,P=0.000、0.01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6.67%(X~2=4.367,P=0.037)。结论:心理干预联合米索前列醇及宫腔手术监测系统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术,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改善受术者心理焦虑状态,提高总体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接诊的328例妇女放置不同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资料,将328例妇女随机分为A、V、C三组进行观察。结果:C组妇女的带器妊娠几率最低,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不规则性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也明显低于A组、B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yneFix-lNIUD是三种宫内节育器中不良反应最小,避孕效果最好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1)
目的:比较活性元宫环、爱母环和吉妮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168例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元宫环组、爱母环组、吉妮环组,每组各56例,分别放置活性元宫环、爱母环及吉妮环。观察三组研究对象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节育器脱落情况。结果:吉妮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元宫环组和爱母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性元宫环脱落发生率最高,吉妮环脱落率最低。结论:活性元宫环、爱母环和吉妮环均可在节育中应用,具有良好的避孕效果。但使用吉妮环,其副作用更小,远期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0):100-102
目的:研究探讨建立一种针对避孕措施的指导和随访模式,提高人工流产术后女性的有效避孕率,为个性化干预改善重复人工流产者的避孕方式和避孕效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重复人工流产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对干预组实施个性化避孕措施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定期随访、专业服务等),对照组仅实施一次常规的避孕相关健康知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18个月的避孕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避孕措施实施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随访期间两组的避孕措施实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干预组无一例出现非意愿妊娠,对照组有6例非意愿妊娠,两组干预后的非意愿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要求避孕者开展个性化干预模式的开展非常必要,可显著提高人工流产后的有效避孕率,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9):120-125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对宫内节育器意外穿孔的诊断价值,并对节育器的安全使用进行相关研究。方法:统计6例经超声与CT确诊为宫内节育器意外穿孔的病例资料,进一步分析其发生原因并研究防范措施。结果:超声与CT能够明确诊断宫内节育器意外穿孔,并可较好地对补救手术进行指导。结论:超声与CT在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前后体检、确诊意外穿孔以及指导补救手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选用合适的宫内节育器类型、提高术者操作水平和责任心、保证患者具备合适的身体状况等措施,可防范节育器意外穿孔。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9):117-119
目的:探讨影响鼻内窥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12月行鼻内窥镜手术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24)和对照组(n=192)。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有24例(11.1%)患者发生并发症。(1)并发症组男性患者比例、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疾病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中出血量(OR=1.11,95%CI:1.08-1.35,P=0.01)和手术时间(OR=1.10,95%CI:1.07-1.34,P=0.02)是鼻内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可以增加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在临床上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降低鼻内窥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7):77-78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选本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385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术后出现并发症者5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2.537,P=0.023)、住院时间(OR=5.208,P=0.003)、抗生素使用(OR=2.234,P=0.028)、术中出血量(OR=1.005,P=0.000)、合并高血压(OR=2.013,P=0.015)、感染并发部位(OR=2.711,P=0.013)是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掌握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可指导医生在手术时良好地控制各项并发症诱发危险因素,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6):102-111
目的:探讨规范化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女性避孕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期间在本中心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9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PAC服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段避孕措施落实情况,将对照组分为坚持避孕行为组及未坚持避孕行为组,对坚持避孕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避孕措施立即落实、术后不同时间坚持避孕行为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坚持避孕行为组已婚、大学及以上、职员及技术人员、月收入较高的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坚持避孕行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婚、受教育程度较低、工人及服务员、学生、无业人员、月收入较低的患者坚持避孕行为较差,应作为避孕教育的重点对象,有效降低非意愿妊娠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