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106-108
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犹太作家之一,伯纳德·马拉默德创造出多部带有犹太文化特色的作品,比如《伙计》、《新生活》、《房客》等,在这些小说中,马拉默德通过塑造多个令人难忘的"精神孤儿"的形象,展现出他在勾勒美国社会底层犹太人的众生画像方面的天赋。本文以长篇小说《伙计》为例,通过对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分析,揭示个体精神世界产生异化的原因以及物欲泛滥的现代社会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浸染,从而娓娓道来马拉默德内心深处的犹太悲悯情怀,传达"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存在主义文学意涵。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110-112
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继承了启蒙时期哲理小说的传统,即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小说家的哲学信仰;但由于20世纪幻灭而焦虑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对"个人存在"认识的深化,存在主义文学与哲理小说已有所不同,更天然地与哲学浑为一体。存在主义哲学思想通过文学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展示,存在主义文学也因具备了丰富哲理内涵而成就卓然。具体表现为:用第一人称"我"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的主观存在;用夸张、荒诞的手法表明人、生活、世界是荒诞的;用冷漠、客观的语言风格记录"地狱"的残酷;用极端自然主义和现代派手法描绘人的自由与责任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5)
方方小说里的主人公多为女性,男性在作品中只是构成女性命运的因素之一。他们或自私冷漠,或隐身缺席,或退居幕后,虽然方方对男性着墨远少于女性,但男性无形中却充当着男权文化的帮凶,对女性命运进行操纵。文章通过分析方方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揭示女性遭受生存与精神压迫的人生困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4)
在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存在既是自由的,又是痛苦的。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在某些维度反映了西方人在革命背景下存在的处境,而中国作家冯德英的《苦菜花》展现了东方人在革命背景下的挣扎与痛苦。以萨特的"存在主义"为视阙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革命时代,个人的选择是自由的,自由是人建构自我本质的充要条件,然而,这种自由往往辗转于人伦与信仰之间,自由选择的行为和结果却是令人痛苦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6)
萨特认为存在主义"不仅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文学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本土形成了一股赫斯顿复兴热。《他们眼望上苍》已成为广为流传的美国黑人文学经典之作。许多评论家对《他们眼望上苍》的重新审视局限于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语言和文化等方面,而忽视了其文字背后的哲学思想。存在主义强调人通过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依靠自由选择来塑造自我的本质,人可以超越痛苦的现实,恶劣的环境成为他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小说中主人公珍妮的故事则可以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下被视为一个全人类的追求而不只是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本文的研究使作品主题超越种族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束缚,实现对全人类的思考,证明了个人意志的非凡力量。这不仅有助于增加对存在主义更为积极的认识,而且加深了对《他们眼望上苍》的理解,鼓励世人以更积极主动的精神来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演绎本质,实现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塞林格通过"假模假式"的极限环境,使霍尔顿对异化世界的厌恶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霍尔顿的"被迫选择"恰如其分的诠释了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进而为我们走出精神困惑、在异化与物化的世界中保持人的姿态提供了一条清晰的道路,即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37-41
无论在西方哲学史还是文学史上,萨特和波伏娃这对伉俪都彼此欣赏、相携一生。一部《第二性》奠定了波伏娃在西方女性主义解放运动中先驱者的地位,特别是法国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在《第二性》里,波伏娃多处直接引用萨特的思想,但作为对波伏娃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萨特自身而言,却从未公开就妇女解放、女性主义运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点也困惑着波伏娃。终于在萨特晚年时期,就妇女解放这一问题,波伏娃对萨特进行了一次访谈。在这次访谈中,我们可以窥见从小的生活经历以及整个社会境遇对萨特潜存的深深的大男子主义观念的影响。女性主义运动任重而道远,女性必须要时刻反思自己的现实处境,把自己变强,勇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方方是新时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创作生命力的女作家,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也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该文主要论述方方小说对男权中心社会进行的强烈批判,包括批判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戕害以及对自私男性的绝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5)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较大并且广为流传的人本主义思潮之一。让·保罗·萨特"存在先于本质"是最典型的"存在主义"思想。关于"人"的探讨有史以来从未停止过,萨特的人学思想,学术界一直以来都对其褒贬不一,对于我们思考本世纪面临的错综复杂的"人"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本文从萨特的基本思想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阐述并从中指出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辩证的看待"存在先于本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6)
方方八十年代发表的《风景》在文坛引起了巨大反响,小说一改传统,以一个亡婴小八子的视角叙述了父亲一家九口人在底层中的生存现状,他独享着自己的安宁,并冷静旁观了这里亲情的冷漠与生存的痛苦。独特的叙述者叙述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现状,冷漠的叙述下隐藏着巨大的同情与悲悯,这一切构成了变幻无穷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