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木心,许多人会问“木心是谁?”--这可是一位真正的世界级艺术家。木心生于浙江乌镇,出版了16本小说、散文和诗集,被国际上视为深解中西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木心的画作曾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画家陈丹青的导师。木心15岁离家求学,之后便越走越远,后来在美国纽约居住了24年,2006年这位“文学鲁宾逊”回归故里直到2011年去世。乌镇靠什么唤回了漂泊海外多年的游子?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访了木心故乡,探寻了乌镇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环境设计》2010,(7):152-155
贾平凹先生是有广泛世界影响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艺术家。为了展示作家的成长过程和创作经历,展示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生活,并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文学、交流经验的场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决定在校园内为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建立“贾平凹文学艺术馆”。  相似文献   

3.
<正>贾平凹先生是有广泛世界影响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艺术家。为了展示作家的成长过程和创作经历,展示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生活,并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文学、交流经验的场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决定在校园内为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建立"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选择1970年代建设的一栋旧楼进行改建。原建筑为砖混结构,上下2层,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3)
模糊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周方珠先生将文学模糊按照其属性与功能分为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语用模糊和主题模糊五种类型。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语言具有凝练、隽永、意境深远的模糊美。安东尼奥·马查多是西班牙"九八年一代"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歌内容深刻、语言优美,大多展现西班牙的大好河山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和人生的思考。本文以文学模糊理论为基础,分别从文学模糊的五种类型出发对《卡斯蒂利亚的田野马查多诗选》赵振江先生译本进行研究,从而为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的策略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2)
戴维·哈维从城市空间理论着手,对当代文学艺术及批评理论中的城市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并且认为当时代的艺术家将城市空间描绘成为了"拼贴"形象;并且以危机城市形象表征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症候;同时,在文学镜像深层的追求中,当代社会希望在复杂、多元的诉求中找寻到一种"共同"的文化主题。哈维城市空间的研究方式为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余冠英先生在他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有着一以贯之的基本学术思想,那就是以推动国民语文教育来促进经典普及,将学术研究成果用于服务社会大众。这一学术思想的形成,要追溯到他在清华大学求学和工作期间。那时,他受到朱自清、黄节和闻一多等先生影响,进入中古文学研究并产生了诸多成果。他将五四以来承担复兴国粹、"爱国保种"之理念的"魏晋文章",延伸为代表传统文化核心的汉唐经典,深化了中古文学研究的范畴。余先生曾是《清华周刊》《国文月刊》等刊物的主创之一,致力于国民语文建设和经典推广。为契合大众的语文教育之需,他提倡"多读、细读、深读"文学经典。他重视运用语言学、历史考证的研究方法,深入浅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风。在呼唤文化传统与文学经典回归的今天,余先生的学术思想尤其值得总结与发扬。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乌镇东栅是著名旅美文学家、画家木心的故乡。为了纪念这位文化名人,在2014年时,当地就将乌镇的东栅财神湾168号"晚晴小筑"辟为的木心故居纪念馆;而此次位于西栅的木心美术馆,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更是请到美国OLI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督造,两位合伙人冈本博与林兵,历时4年,精心打造,美术馆于  相似文献   

8.
木心美术馆     
正木心美术馆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全程历时四年;室内设计由OLI设计师法比安主持,为期一年半。2011年秋,木心与"文化乌镇"公司总裁陈向宏确定了美术馆坐落于乌镇西栅的地点,共同委托木心的学生、画家陈丹青出任馆长。木心生前对自己的美术馆式样有着明确的设计,他曾说:"我的美术馆应该是一个一个的盒子,人们可以听着莫扎特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
在东亚殖民主义理论视阈下考察"满洲文学"概念,会发现不同族群所指各异。在殖民统治者日本人眼中"满洲文学"的意义指向,摇摆于殖民地文学和"国策"文学之间,暴露出其殖民统治的狂妄与虚弱;殖民统治下的中国文人借"东北文学""漠北文学""无名文学""北国文学"与"满洲文学"交锋,形成反抗殖民统治的"反殖文学"与"解殖文学";日本殖民统治夹层中的朝鲜文人表面上认同"满洲文学"是"国策"文学,实际上并不相信"满洲文学"实存,唯欲利用"满洲文学"概念获取朝鲜语文学的创作空间;俄系作家因其身份特殊,作品揭露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丑陋形象,更具批评性。"满洲文学",是殖民者欲利用文学为其新型殖民意识形态服务的实验,结果却在殖民地开启了一种新型的反殖民方式——借文学消解殖民统治。"满洲文学"的破产,也显示出"大东亚文学"的虚无。"满洲文学"是理解东亚殖民主义文学的一个关键词,藉此可以探入东亚殖民主义理论内部的错综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
在中国文学向现代转型的激变期"五四",茅盾的现代文学观极为丰富又具有前瞻性。近30年对其研究达到相当高的学术层次,但是对他提出的"民族的文学"与"世界的文学"两个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究却显不足。早在19世纪20年代歌德提出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概念,随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世界的文学"设想;逮及20世纪中国五四文学革命勃发,首倡建构"民族的文学"(即国民文学)与"世界的文学"的茅盾,既对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精辟论述,又对先创造国民文学再联合各国建设世界文学的缘由给出充分阐明,也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学必具的美学特征作出了科学的预测。茅盾的现代文学观不仅具有原创的理论价值,而且它的前瞻性也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对于解决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繁荣背后的"乱象"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