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8)
庄子的"心斋""坐忘"指的是一种排除思虑和欲望的精神修养方法,以及通过静坐而彻底忘掉物我和功利的心理,达到与"道"同一的精神境界。这种思想不仅对后世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它有利于引导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创作超脱功利的羁绊,使艺术家始终保持自我,以独立的人格进行油画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14-115
吕惠卿《庄子义》一书以儒学家的视角对庄子思想进行了阐述与发挥。其中关于"心性论"的探讨集中了儒道合一的思想,其以"心"为孟子心性论与庄子心知观的融合,以"性"为庄子"性德反修"的"本性"与儒家"内圣外王"的"天性"融合,最终强调"心性合一"的总体呈现,利用"情"代替"知",溶解掉《庄子》"本性"与"心知"的矛盾,使得儒家学说占据上风,为宋代"以儒解庄"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8):23-24
鲁迅在留日期间发表了系列论文,阐述了"个人"的核心观念,提出了立于古今中外综合资源建立"人国"的期望,认为应改变"重物质"的倾向,注重个人与精神的发展,即提高国民内在精神的自觉性。鲁迅的"个人"观念是融合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和外来思想资源的产物,本文将对鲁迅"个人"观念吸收的庄子思想中的"精神"与尼采的思想进行分析,从中挖掘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思想资源与外来思想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
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小学生生活经验与实践,是以培养小学生现代基本社会知识为目的的教育体系,与其他学科不同,小学语文更加强调小学生的思考与运用能力,无论是"听拼音""说汉字""读文章""写作文"都能被小学生运用到生活各个方面。为此,以"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推动学生思考的策略"为题,强调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文字,促使学生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基于此,充分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立足于语文实际教学情况,浅谈促进学生主动性思考的有效策略与具体成效,希望能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
庄子"吾丧我"的境界就是通过"以明"的认识方法去除"成心"达到忘我、臻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提出万物与我为一即万物齐一的思想,并用"庄周梦蝶"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齐物"的思想即物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5):649-651
治疗内伤咳嗽要辨清热痰、湿痰、气虚、阴虚等,治疗时则要强调"消法"的运用。此法适用于痰、瘀积聚所致的顽固性内伤咳嗽,具体可分为"祛痰""化瘀""消积"三类。采用渐消缓散的方法,达到祛除痰、瘀以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5,(8)
"多元化生态交通"强调通过多元化手段、生态化方法来设计以步行系统为主的道路体系,通过合理组织步行交通与车行交通,提高居民出行的安全性。文章引入"多元化生态交通"模式,对该模式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总结出"主要道路采用‘人车分行’、次要道路采用‘人车共存’""次要道路采用‘人车分行’、主要道路采用‘人车共存’"两种交通组织方式,并在城市层面提出相关的生态规划措施,在居住区层面提出一系列生态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逍遥"是人的心灵所达到的超然物外,闲放不拘的境界。庄子的逍遥思想所追求的一种无所牵挂、无所求的平静心理,以"逍遥"之境界去达到内心的平静,这便是庄子的选择。怎样能做到"逍遥游",何人可以"逍遥游"?具体来说,就是"无名"、"无功"、"无己"。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
"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言"一直被人们看作对语言的否定。其实"不"有三重意思,"象"是特指卦象、爻象。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推崇语言的形象性即所谓"文"。王弼引用此句是指圣人没有把话说完,所以一味寻章摘句就是老雕虫。"忘"也不是丢弃的意思,而是"化",源于庄子"心斋坐忘",是无己、无待,是同,是身与物化,有本体的意义。王弼以道释易,同样具有本体意义。王弼的本体,有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因此"得意而忘言"不是否定语言,而是意与言同,言与意化,言不是媒介,不是存在的家,而是存在本身,对语言的观照就是对存在的观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二战"后的日本弥漫着"何去何从"的虚无氛围。面对此历史现实的京都学派哲学家西谷启治,以自身的虚无情境出发检视源自欧洲的虚无主义之历史脉络,借以追寻克服虚无主义的道路。在欧洲虚无主义的历史脉络中,尼采与海德格尔的虚无主义最为重要。因为两者的虚无主义,皆不离人类的实存。唯一不同的是,尼采从自身实存出发,海德格尔则从其存在论出发。然而,先于西谷对两者提出批判的是同学派哲学家田边元。田边以其忏悔道哲学立场分判尼采与海德格尔的哲学属于智者哲学,两者的虚无主义论述尚未完全脱离理性主体立场,因此无法走向彻底的"否定即肯定""无即有"之道路。田边这一思路为西谷对尼采与海德格尔的批判提供了一个指引。西谷主张以空的立场来克服两者的虚无主义立场便是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