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30)
订立婚约是我国自古流传的风俗习惯,直至今日在我国各地区仍普遍存在,而订婚时必不可少的就是给付彩礼。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男女在恋爱期间互赠财产价值逐渐变大,多如房屋、汽车等,以至于分手后当事人因为恋爱期间赠与物的所有权问题容易产生纠纷。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彩礼与婚前一般赠与的界限,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仍然存在。当事者于纠纷时往往任意私力救济,这样容易造成社会关系震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本文主要从围绕彩礼与婚前一般赠与的基本概述,彩礼的返还和婚前一般赠与的撤销的法律规定,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彩礼与婚前一般赠与问题的处理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彩礼与婚前一般赠与纠纷的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8)
婚礼视觉形象识别设计的主题性研究即从视觉形象识别角度来研究婚礼的主题性表达,婚礼主题性表达应与婚礼主题相符,准确传达婚礼形象,婚礼主人品味等。研究婚礼视觉形象识别设计主题性可以帮助主题婚礼的主题表达,满足主题婚礼个性化需求,达到主人和来宾的互动"无声"交流,它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婚礼秩序,为婚礼的圆满举办提供个性化方案,为婚礼平面设计师理解"艺术化生活"和"设计的艺术化方向"等原则,对婚礼整体视觉形象的把握提供了方向和依据。本文对婚礼视觉形象识别设计的概况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婚礼视觉形象识别设计主题性的不足和设计误区,最后介绍了婚礼视觉形象识别设计主题性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2)
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构成成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各民族在婚姻习俗方面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继承原有习俗的基础上将婚俗由繁化简。本文主要对哈萨克族村民婚俗现象的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1)
民俗艺术是我国文化的一种形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象征。民俗文字是可视化符号,人们从它那里可以直观地读取信息并进行思维变化。民俗文字的每一次演变都代表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变化。文章通过分析民俗婚礼中"囍"字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应用变化,总结民俗婚礼中的"囍"字对于现代婚礼"喜"字的影响,探讨"囍"字如何进行现代化演变,才能继续被传承和使用于人们的婚礼中。  相似文献   

5.
张国伟 《消防与生活》2011,(8):F0003-F0003
8月12日,黔江区消防支队举办了“心系消防,爱在红门”的集体婚礼。支队全体官兵和新人家属共同见证了2对心心相印的恋人走入婚姻的殿堂。这也是该支队首次举行集体婚礼。  相似文献   

6.
7.
通过了解中西方婚礼的差异,可以了解西方社会的风俗,更好地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在日常交往中达到更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4)
本文通过文献、访谈、观察的方法,较为系统的整理了新疆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基本内容,侧面反映了新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并通过浅谈新疆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变迁,提出要彰显与众不同的民族风采需要我们把握好其中的度,从而体现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5月24日上午,沙区小天鹅宾馆,一对新人的婚礼在此举行。这场婚礼看似按部就班,与平常婚礼无异。然而,证婚人邵伟的发言,揭开了这场婚礼的不平常:新郎和新娘都是战斗在抗震一线的军人,婚礼差点被分隔在两地举行。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7)
《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重唱在歌剧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重唱唱段分析从而总结出音乐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