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判断肝癌寄生供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寄生供血形成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DSA证实存在寄生供血的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比较分析不同MSCTA重建方式在显示肝癌寄生供血方面与DSA的符合率。分析存在肝癌寄生供血病例的MSCTA特征。结果DSA显示寄生动脉50支,MSCTA显示寄生动脉40支,阳性率80%。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T)两种重建方式结合能达到最佳显示效果。存在寄生动脉供血的病灶均位于肝脏边缘,长径平均为6.9cm。结论MSCTA在显示肝癌寄生供血方面与DSA有较高的符合率,可应用于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以及肝移植术前的评价。肝癌病灶解剖部位临近裸区和悬韧带,以及病灶巨大对临近器官的直接侵犯、粘连可能是寄生动脉供血形成的主要原因;反复的TACE治疗和随之发生的肝动脉侧支供血减少也是寄生动脉供血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外供血动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常规肝脏三期扫描,动脉期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技术,对89例原发性中晚期HCC肝内、外供血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行三维重建,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肿瘤巨块型59例,发生肿瘤肝外供血33例;弥漫型21例,发生肝外供血4例;结节型9例,发生肝外供血1例。肿瘤肝外供血动脉有8条途经,共发现肿瘤肝外供血动脉44支,肝动脉起源变异19支。结论HCC肝外供血动脉较为常见和多变,并与肿瘤类型和部位有关,64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能达到血管造影效果,可减少血管造影次数,减少对比剂用量,减少医患辐射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肝动脉造影CT(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在肝癌介入术后复查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肝癌TACE术后AFP明显升高的患者行CTHA/CTAP及DSA造影。结果CTHA/CTAP发现14例栓塞周边复发,新发病灶15枚,DSA发现6例栓塞周边复发,新发病灶8枚。结论与DSA相比,CTHA/CTAP是评价介入疗效及发现新发病灶更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臂CT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77例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患者治疗后作C臂CT。其中13例化疗栓塞前后均作C臂CT并利用其Integris3D-RA工作站行三维重建,然后对栓塞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77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肿瘤外周边缘及肿瘤实质的栓塞情况。13例化疗栓塞前作C臂CT检查者,除显示与CT所见相同外,尚有3例显示出肝内微小瘤灶。结论C臂CT技术是继常规CT之后,因血管内介入检查中需要观察层面图像,评价治疗效果、制订手术方案而采用的一种高新技术。C臂CT服务于DSA诊疗现场,便于制订手术方案。相比于常规CT平扫能提供更直观、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可用于多系统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行血管内介入诊疗的MSCTA影像资料,总结这些资料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SCT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42例84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的面积狭窄百分率,其中面积狭窄百分比≤50%者15支,狭窄程度在50%~70%者17支,>70%者30支,闭塞者4支,单侧正常者18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A可直观地显示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根髓动脉是脊髓胸腰段的主要供血动脉。脊髓75%的血供来源于大根髓动脉。为防止脊髓缺血性损伤,在对降主动脉胸腹段进行有创性治疗时,需要辨明脊髓血供的解剖特征。应用多排螺旋CT可以通过简单的扫描程序及简捷的后处理成功显示大根髓动脉。合理的对比剂流速及自动阈值触发技术的应用是成功显示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SCTP)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GCVE)术前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126 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顽固性腹水拟行TIPS联合GCVE患者,术前行MSCT及MSCTP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遮蔽表面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全面了解肝脏情况。结果 MSCT及MSCTP能清晰显示肝硬化肝脏形态变化、肝静脉与门静脉空间位置关系、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和范围以及腹水等情况,为TIPS联合GCVE术前评估提供了重要的解剖信息。结论 MSCT及MSCTP是无创性检查并明确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可靠方法,对TIPS联合GCVE术中准确引导门静脉穿刺及曲张静脉栓塞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究超选择血管造影CT(SSCTA)在胰岛细胞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54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胰岛细胞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SSCTA检查,对其术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经腹部超声(TAUS)检查42例;超声内镜(EUS)检查48例;超声造影(CEUS)检查51例;增强CT检查30例;增强MRI检查48例;血管造影(SAG)检查54例,分析各检查方法的定位灵敏度及准确率,以指导更好地选择术前诊断方法。结果 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的定位灵敏度及准确率:经腹部超声为21.4%,14.3%;超声造影为82.4%,58.8%;EUS为87.5%,68.8%;增强CT为70.0%,60.0%;增强MRI为87.5%,81.3%;血管造影为72.2%,44.4%;SSCTA为94.4%,88.9%。SSCTA定位诊断胰岛细胞瘤的灵敏度及准确率明显高于其它诊断方法(P<0.05),54例患者行SSCTA检查后均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SSCTA对胰岛细胞瘤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对123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急诊血管造影,初次造影未发现出血灶的病例,灌注扩血管药物后复查。根据造影检查前临床是否有出血表现,将其分为甲、乙两组作对比分析。术中按不同出血原因和部位再采用动脉栓塞或(和)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出血活动期病例出血检出阳性率为90.8%,出血静止期病例出血检出阳性率为47.2%;动脉栓塞治疗即时止血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即时止血率为82.7%。结论消化道出血在出血活动期行急诊血管造影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1.
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的出现,使得三维CT重建组织器官结构成为可能。对肝脏脉管结构的充分了解不仅有助于肿瘤诊断而且有助于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上腹部肿瘤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27例上腹部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分别行MSCTA检查,并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27例患者共进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42次。共发现腹腔供血动脉解剖变异5例,栓塞治疗后肿瘤侧支动脉形成7支,腹腔动脉走行异常2例。MSCTA显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结构、介入栓塞治疗后有无侧支血管的形成及来源优于DSA。结论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立体解剖图像,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价256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经超声诊断PDA患儿,随机分为术中造影组(A组)和CT导引组(B组),每组20例。A组根据术中造影显示作PDA封堵,B组根据CT检查结果指导PDA封堵。术中心脏超声监测,评价疗效。结果 B组PDA三维成像形态与A组术中造影PDA形态高度一致, PDA最窄内径分别为(3.88±1.59) mm和(3.63±1.41) mm,长度分别为(6.10±1.06) mm和(6.82±0.74) mm,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7.33±5.81) min和(34.30±9.11) min,术中接受X线辐射剂量分别为(33.93±11.00) mGy和(66.40±9.77) mGy,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但B组术前CT检查所接受辐射剂量为(119.79±29.45) mGy,累加术中剂量后总剂量较A组显著增高。结论 25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成像可替代术中造影,准确获取PDA患儿解剖影像资料,指导介入封堵手术,同时有效减少穿刺动脉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但辐射剂量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辅助性供血动脉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5年6月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17例,其中13例于外科手术前1~4d行DSA检查及选择性颈外动脉供血支栓塞,4例因鼻腔大出血常规止血无效行急症栓塞治疗后根据病情择期手术,观察造影表现、止血效果及外科手术情况。结果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肿瘤病变范围及供血情况,16例表现为颈外动脉分支颌内动脉为主供血,1例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双重供血,供血动脉多少与肿瘤分期有关。鼻腔大出血者表现为末梢血管增多紊乱及点片状对比剂外溢,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栓塞术无明显并发症,外科手术中出血量280~1600ml,平均(460±255.5)ml,肿瘤完整切除。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行DSA检查及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能进一步明确肿瘤特征,有效治疗急性鼻腔大出血,减少外科术中出血并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于6个月后血管造影复查.结果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7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动脉以上动脉的慢性损伤.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 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比DSA更能显示支气管动脉供应脊髓、食管及气管等结构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动脉对脊髓、食管及气管等结构的供应概率,为临床上减少支气管动脉灌注和(或)栓塞术所致的并发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19例肺癌或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DSA(BA-DSA)后留置导管于支气管动脉,行支气管动脉多层CT血管造影(BA-MSCTA).经导管以1~2 ml/s的速度注入45%的对比剂10 ml,注入5 s时自下颈部(颈5~6椎体水平)向肺底扫描,准值5 mm,无重叠连续重建.观察椎管内(特别是脊髓)、食管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肾假性动脉瘤(RAP)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1例RAP患者资料,术中分别采用普通弹簧圈、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作为栓塞剂。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11例均为单发RAP,3例有出血征象。RAP位于肾上段1例,中段4例,下段5例,副肾动脉1例。单纯PVA栓塞1例,弹簧圈栓塞1例,PVA加弹簧圈栓塞1例,明胶海绵加弹簧圈栓塞8例。术后瘤体及造影剂外溢均消失,载瘤动脉呈残根样。术中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术后1周内2例出血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现象,尿常规正常。结论 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治疗RAP的方法,其安全可靠,能最大程度保护肾脏正常组织、挽救患者生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不同类型胆道狭窄的多层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以55例经皮胆道造影(PTC)或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RC)证实的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患者为对象,分析缺血型胆道狭窄(IBS)23例及非缺血型胆道狭窄(NIBS)32例患者的肝内、外胆道及肝动脉病变情况,根据二项分布样本总体概率的Z检验比较两组多层CT表现差异。结果多层CT检查中,54/55例(98.2%)胆道狭窄患者发现不同程度胆管扩张,1例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无肝内外胆管扩张的IBS患者漏诊。IBS患者肝门区胆管狭窄(21例,91.3%)、肝内胆管不均匀扩张(16例,69.6%)发生率显著高于NIBS患者(分别为4例,12.5%和12例,37.5%)(单侧P值<0.01);胆总管吻合口狭窄(8例,34.8%)、肝外胆管扩张(8例,34.8%)、肝内胆管均匀扩张(6例,26.1%)发生率显著低于NIBS患者(分别为27例,84.4%、29例,90.6%和20例,62.5%)(单侧P值<0.01)。CTA发现16/23例IBS及5/32例NIBS患者肝动脉狭窄,IBS患者肝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单侧P<0.01)。IBS组5例合并肝内胆汁瘤及2例合并胆源性肝脓肿患者全部出现重度以上肝动脉狭窄。2/3例胆漏患者合并IBS,CTA发现1例肝动脉血栓、1例极重度肝动脉狭窄。结论IBS、NIBS在胆道狭窄部位、继发性胆管扩张部位和肝内胆管扩张多层CT上有不同的表现特征,肝门区胆管狭窄及肝内胆管不均匀扩张为IBS主要表现;CTA还能发现相关血管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摘要】 肝细胞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与死亡率均居前列。目前肝癌介入治疗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及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肝癌可视为一种慢性疾病,以介入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比较合理的目标是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有质量的生存期。但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需要不断更新观念,随时调整治疗策略。制定肝癌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肿瘤治疗与维持正常机体功能的平衡,同时兼顾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肝癌生物学特性决定了肝癌治疗是长期、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治疗。重视肝癌治疗的社会适应证、效价比及肝功能储备,对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和间期颇为重要。应在合理选择精细TACE和适度TACE基础上,理性对待新型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