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7)
<正>在现如今的课程体系中语文教学担负着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古今中外各类文本中悲剧性文学作品应是最具吸引力和情绪感染力的。悲剧性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悲剧美,而这种美可以使读者在复杂的情感体验中去感受,去共鸣,进而可以激发读者深刻的思考,甚至优秀的悲剧性文学作品还能够让人们的灵魂净化。所以悲剧性文学作品比其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更多的审美价值。但悲剧性作品大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而且中学生的阅历、理解力、想象力和感悟力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悲剧性文学作品教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悲剧性文学作品教学时要多角度、多种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悲剧的情境,以进行悲剧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悲剧性文学作品的主题,体会其悲剧美。在此,笔者结合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5)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主人公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一个非常具有争议和值得研究与讨论的人物,他的性格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悲剧性有史以来都是学术界和评论界争论不休的焦点。哈姆雷特本身思想的局限和性格上的弱点这两个主要的内在原因与他的悲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4)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元代著名的历史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乃至整个文学史的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被誉为"元四大悲剧之一"。作为我国古典悲剧的杰作之一,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由于国内在戏曲理论研究方面的缺陷,使得《赵氏孤儿》的悲剧性研究仅停留在屠岸贾的凶残狠毒与程婴等人的忠诚正义构成的矛盾冲突集上。本文试图从它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中论述其悲剧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8)
《爱玛》被当代大多数评论家看作简·奥斯丁六部小说中,最优秀、最能代表她的风格的一部作品。历代专家学者都看到了爱玛所体现的女性意识,而对其女性意识在主人公日趋成熟过程中逐渐消泯的悲剧性却很少注意,我们这里则主要通过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分析来挖掘女性意识瞬间即逝的原因和小说圆满的结局背后的时代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8)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红高粱家族》中恋儿形象:生命悲剧显现的导火线——"偷情"身份;"人性本善"的生命张力;"虽死犹存"的悲剧反抗。其与《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有极大的互通性。貌似"自食其果"的悲剧人物身上寄托着作家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的彰显。同时,其悲剧性对我们当代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境遇思考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5)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作为汉文人五言诗的的代表,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对后代诗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思想内容上讲,《古诗十九首》以游子和思妇为主要题材,可是不管是游子诗还是思妇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都不可避免的流露出哀伤的情调,暗含着悲剧意蕴。悲剧的悲剧意蕴主要表现于作品中主人公的悲剧性。为探讨《古诗十九首》中的悲剧意蕴,本文根据诗中主人公的社会地位将其分为两类:平民百姓和知识分子,即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和知识分子的角度来探讨他们的悲剧性,并进一步分析出现这种悲剧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德伯家的苔丝》(下简称《苔丝》)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最能体现他"性格与环境小说"创作精神的重要作品之一,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少女,她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先后受到两个男人的摧残,成了"堕落"的女人,最后为了复仇杀死了亚雷,被送上断头台。苔丝的悲剧因素很多,本文分析了苔丝的悲剧原因,并以较大篇幅阐述了苔丝的性格缺陷,强调了苔丝悲剧的主观因素,旨在帮助读者更充分地认识苔丝这一艺术形象,进一步全面理解和把握小说中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9)
作为美国二十世纪文学的经典小说之一,《美国悲剧》中德莱赛通过刻画主人公克莱德成长经历和及其人生历程,激发读者对当时社会背景与人物的性格进行更深刻的反思,寻找其悲剧人生的根源。本文拟通过对消费主义意识占主导地位的美国所处时代社会特征分析,深入研究消费主义意识对悲剧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7)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有美妙的文字,更有其所特有的悲剧美。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金锁记》、《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剧性格和她们的悲剧命运入手,解读张爱玲小说主题以及其对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7)
文章以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中主人公顾曼桢的悲剧性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家庭悲剧、婚恋悲剧两方面展开讨论。文章认为顾曼桢的悲剧性命运是由家庭中亲情畸形、权利的扭曲,恋爱悲剧,婚姻悲剧综合构成的人生悲剧。张爱玲塑造顾曼桢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就在于警醒女性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以自己的行动来挣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