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透析性低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6例透析性低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控制血糖、平衡透析液、选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膜及严格控制体质量,并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临床疗效及生存的情况,并对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SDS、SAS评分。2组患者随访6个月~3年。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9%比75.0%,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SDS、SAS得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4%比42.9%,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提高透析性低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纠正不良情绪,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0):78-81
目的:研究九型人格分析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血液透析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护理和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透析护理和九型人格分析的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不同透析时间各型人格变化情况和透析前后情绪变化、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情况;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1)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人格类型均会出现改变。(2)透析护理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稍有升高,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优于对照组(8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血液透析可以使患者的人格出现变化,结合九型人格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透析后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
目的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管理,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血液净化中心118例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58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流程防治低血糖,干预组则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低血糖管理,实施胰岛素减停方案,统一在透析2 h监测血糖,提前用药干预,建立《糖尿病肾病患者低血糖质控登记本》等一系列科学的流程。结果干预组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有效减少了低血糖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1):91-9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出血、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45%(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分别为1.82%、7.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5%、18.18%(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降低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4):110-1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筛查情况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35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筛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7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糖尿病足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356例糖尿病患者中,187例(52.63%)发生周围神经病变,92例(25.84%)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77例(21.63%)既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又发生血管病变。其中观察组干预后糖尿病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性较高,通过加强糖尿病足的筛查,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开展,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7):74-7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体化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1.7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BG、24 h尿Pro、Alb、BUN、SCr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4.87%,对照组为74.3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实施个体化护理及系统性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0):83-8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尿毒症透析患者心理状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尿毒症透析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6.00%(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期间配合整体护理进行干预,不仅能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还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有积极影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前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以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6):97-98
目的:分析协议护理人性化管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协议护理人性化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营养状况、焦虑评分、抑郁评分、Kamofsky活动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营养状况、焦虑评分、抑郁评分、Kamofsky活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Kamofsky活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7.78%)低于对照组(53.33%),且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开展协议护理人性化管理干预,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缓解不良心理状态,进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提升Kamofsky活动指数,临床借鉴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3):88-9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舒适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2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获得优质的透析效果,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15):79-8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并发症、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手术后3 d,观察组的血糖、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2):153-154
目的:观察加强糖尿病宣教在糖尿病患者用药及血糖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6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增加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7.09%,高于对照组的75.73%(P<0.05);观察组用药偏差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42%、25.24%,均低于对照组的40.78%、48.54%(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值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加强糖尿病宣教可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有效改善其用药及血糖控制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2):102-104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血取样,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静脉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磷(P)、尿素氮(BUN)的含量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Alb、Hb、i PTH、P、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Alb、Hb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i PTH、P、BUN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9.4%,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35):97-99
目的:研究应用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胃转流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接受腹腔镜胃转流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治疗后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2型糖尿病治疗总时间及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治疗期间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治疗后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2型糖尿病治疗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胃转流术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11):2074-2077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联合多巴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性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22例行规律透析连续1个月且每次透析均出现低血压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所有患者继续给予规律性透析治疗3个月,第4个月开始对照组在透析开始时给予多巴胺,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苓桂术甘汤。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3 h以及透析结束3个时间点的收缩压平均值、舒张压平均值和动脉压平均值,比较两组患者前3个月和本次透析3个月发生透析性低血压的比例。结果:观察组用药3个月内发生透析性低血压比例为28.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透析3 h和透析结束后收缩压分别为(103.92±3.81)mm Hg(1 mm Hg=0.133 kPa)、(115.38±3.77)mm Hg,均高于对照组(91.69±3.74)mm Hg、(85.45±3.1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透析3 h和透析结束后舒张压分别为(81.94±3.35、85.87±2.62)mm Hg,与对照组(75.12±3.24、70.16±2.59)mm 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透析3 h和透析结束后动脉压分别为(89.26±3.30)mm Hg、(95.86±3.41)mm Hg,均高于对照组(80.12±3.11)mm Hg、(75.09±2.24)mm H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联合多巴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有预防低血压的作用,有利于患者血压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防止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防止尿储留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尿困难的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3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尿储留患者的发生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2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成功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防止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防止患者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27-28
目的:探讨疼痛规范化管理在骨关节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镇痛治疗及护理患者27例为对照组,采用疼痛规范化管理干预患者27例为观察组,内容分为认知干预、教育干预、行为干预、药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和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总体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夜间睡眠质量良好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48.1%),观察组在患者疼痛需要帮助时护士的主动反应、患者满意度、患者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4%)低于对照组(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规范化管理可以明显改善骨关节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8):1434-1436
目的:观察中医养生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及血糖恢复正常时间的影响。方法:8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养生运动干预模式。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有效率为7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1.8%,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为(23.96±5.48)d,观察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为(19.33±3.54)d,两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为15.9%,观察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为2.3%,两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养生运动干预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血糖恢复时间,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5):87-88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36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43.28±11.2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71.53±10.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5):83-8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参与本试验的血液透析患者共80例,按患者入院单双号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8,P=0.001)。观察组患者经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其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P=0.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4,P=0.001)。结论: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在临床护理中接受PDCA循环管理,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其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能够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要求,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