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23):177-178
梁漱溟以意欲的不同走向为标准,区分了文化的三种路向,分别对应着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本文将从"文化三路向说"的产生背景、哲学渊源、具体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作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是其"认识老中国"的集大成之作。此作之主旨在于寻绎中国文化之特殊性。梁氏反对"独系演进论",认为中西文化的分水岭是在宗教的有无。中国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中国政治特殊——"不像国家";中国因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中国文化"早熟",造成其难以发展近代民主、科学;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缺乏公德。梁漱溟强调"中西学术"判若两途。他对中国文化的"反省"意识,显现其无意守旧,与同样归类为"新儒家"的冯友兰依循西方方法分析中国文化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周祥 《中外建筑》2006,(4):36-39
建筑的发展应该以社会文化思想的发展为背景。通过对我国当代文化发展的考察以及对中西文化思想特点的研究,提出在当代中国要完成现代与后现代并行发展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中西文化思想互补的契机,必须借鉴二者特有的内容,互动融合,发展当代建筑。  相似文献   

4.
陈锐 《城市规划》2016,(12):130-136
1930年代,梁漱溟以传统儒学思想为源头,提出文化路径的"乡村建设理论",主持"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的邹平实验,并以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全面的具体实践卓然不群。研究从梁漱溟的哲学思想及其《乡村建设理论》出发,将邹平乡村建设实验置于当下乡村现代化语境中剖析,总结四个基本方面:文化崩溃的本质问题认识、差序格局的组织构造介入、文化路径的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尺度的实验话语建构。基于这一解读,研究最后提出乡村建设的"实验路径",以应对乡村建设模式的转型,触发基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乡村建设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7)
林语堂先生不仅是"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化大师,其在教育领域也别具慧眼,硕果累累。"山地人生观"和亲情似海的基督教家庭塑造了林语堂和他坚韧又不乏细腻的性格。他以西方文化教育为参照系,在扬弃中国旧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对教育目的、考试方法、生命教育诸方面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认真研讨林语堂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5)
《中国文化要义》是梁漱溟先生根据自己对中国问题的探讨总结出来的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要义》一书的深入研读与理解,总结其内容及特点,并且从该书出发进一步谈论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8)
胡适所主张的"科学方法"是中西文化融合、创新的产物,有着深厚的西学和中学理论渊源。他所提出的"科学方法"在当时起到了解放思想和促进中国学术界方法自觉的作用。因此对胡适的"科学方法"进行客观的梳理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乡村建设问题由来已久,对其的直接关注起始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自20世纪30年代起,梁漱溟、费孝通等相继对中国乡村问题展开了理论研究并付诸实践.梁漱溟认为农村的关键问题是文化失调,解决之道在于以“文化改造”为基础重建社会构造;而费孝通则从经济建设出发,提出以“乡土工业”为核心内容的农村重建方案,极力提倡利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4)
"以文化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基于"以文化人"思想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就是:坚持鲜明的政治立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与时俱进,使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与思创融合云管理平台高度融合;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0.
"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是蔡元培先生将"思想自由"的西方大学理念与传统中国文化加以融合后提出来的。时间虽已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但"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仍然不乏新意,对当今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是蔡元培先生将"思想自由"的西方大学理念与传统中国文化加以融合后提出来的。时间虽已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但"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仍然不乏新意,对当今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