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6)
食品微生物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课程门类,其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和利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也能够使得相关企业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以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就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简要的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
目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小学语文"的融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主要浅析"互联网+小学语文"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智力资源和高效快捷的传播方式,整合教育资源,探索"互联网+教育"四模式人才培养的改革策略,即"互联网+专业"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互联网+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评价建设,"互联网+技能"模式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互联网+实践"模式产学研合作建设。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4)
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究式英语教学体系改革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已成为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体系的改革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探究式教育发展为依托,是对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体系的一种全新探索。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体系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互动、综合、动态、灵活的特征,形成了教学课程互动、管理、评价、资源整合机制,构建了"1+4n+2"网络教学课程体系。"1+4n+2"网络教学课程体系的特色体现在:一是注重资源整合,紧紧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探究式学习;二是注重理念引导,共享理念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三是"过程+结果"并重的教学资源评价、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2)
"M3+2"教学法改革——我们通过精选生动有趣、较综合的实际应用案例,将学生"诱"进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激发学生"探奥搜奇"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变"要他学"为"他要学"。"M3+2"教学法改革,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对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质量,以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4)
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缺点和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的现状,广东工业大学利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平台,对"1+2+N"型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和试验。经过三年试行,新模式使学生实操能力、企业知名度和校企合作力度均得到较大提升,赢得平台各方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5)
简笔画是一门实用性强、运用广泛的课程,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该文作者提出了"2+3"联动课堂教学模式,并阐述了该教学模式在简笔画教学中的应用和教育手段的创新,以期通过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
针对我国对俄高级专门人才匮乏这一制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瓶颈问题,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面向国家战略急需选定设置专业,全方位引进和借鉴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和经验,我校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建立的中俄学院,采用中俄双方师资共享、课程共享、教材共享的合作模式,构建"专业+俄语"的全新课程体系,本文分析了该培养模式的意义,俄语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该模式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高等院校建筑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建筑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质量与“新工科”建设愿景仍存在差距。该研究借鉴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设计人才培养内涵,探析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推动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以培养主体、培养途径、培养层级三要素为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框架,创新性提出“3+3+3”多层级建筑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新工科”战略的实施提供高素质建筑设计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基于“CDIO+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从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提高工程素质能力和建筑产业需求出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本校建筑学专业实际情况,围绕“CDIO+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及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考核评价等几方面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