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8)
在网络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在高校中有效传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舞台是摆在大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英语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将中国优秀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增进世界各民族的跨文化交际及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3)
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来袭,很多大学生对欧美文化趋之若鹜,却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抛诸脑后,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时陷入语言困境。针对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课题组以青岛某理工院校为研究样本,开展了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旨在了解理工院校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并通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分析"中国文化失语"成因,以期提出将中国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鉴性策略和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文表达都存在程度不一的"失语现象"。本研究采用测试,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式对增设中国文化课程能否改善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话失语"现象进行实验研究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能力和提高英语专业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4)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利用文化优势为经济发展助力。然而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大学生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越来越熟悉,对中国文化却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以至于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本文以济南大学泉城学院1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校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了解我校大学生用英语正确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将传播中国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严重阻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即长期以来教育制度和外语教学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忽视以及外语学习者自身跨文化意识较弱、自身不重视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文化失语"是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本文通过考查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了解和分析其"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并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探索大学英语文化的教学模式,将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灵活掌握和使用所学语言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西方文化内容贯穿始终,同时兼顾本民族和其它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国文化认同教育,从而促使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135-136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存在"文化失语"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文化传承的前提条件,在加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应该对传统节目进行创新,使人们走出"宅",找回"乐"。同时提出了,应该加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输出意识,加强对英语专业学生母语知识及传承效果的考核等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2)
林语堂一生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向西方社会传播中国文化,他以著书或译书的形式实现"对外讲中"的目的。本文以林语堂的英文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为例,分析林语堂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翻译策略,以期对今天的对外翻译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
林语堂一生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向西方社会传播中国文化,他以著书或译书的形式实现"对外讲中"的目的。本文以林语堂的英文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为例,分析林语堂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翻译策略,以期对今天的对外翻译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