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析朗香     
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场所、声学、光影、空间、宗教隐喻等方面的解读,探讨作品的设计内涵,试图给今天的建筑师们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5):48-49
隐喻作为写作手法之一,增加文章深度,提高文章感染力。在英美文学中应用,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内涵与道理。文章以英美文学中的隐喻手法为研究对象,对隐喻手法的进行阐述,对如何在英美文学中发挥隐喻价值,如何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丁华 《中外建筑》2013,(3):39-41
通过对具象隐喻主义的阐述,结合近几年的建筑实例,论述了象征与隐喻在建筑作品中的应用及意义,并针对当前使用隐喻手法存在的误区进行了批判,从而说明了具象隐喻主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公共建筑作为意识形态的符号,通过符号学中的隐喻分析公共建筑隐喻的基础、内涵、理解的多义性与模糊性,以及公共建筑设计中的隐喻价值,进而论述了公共建筑利用隐喻特征进行设计的可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喻必须是建立在对建筑设计的感知基础上的必要性,以及公共建筑设计领域中合理的运用隐喻的多叉性和模糊性等特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刘昌辉  刘勇 《园林》2020,(1):34-38
格雷夫斯早期的作品受到柯布西耶的影响,后期作品强调文脉和空间结构,并追求建筑的隐喻和诗意。本文选择六个具有代表性的格雷夫斯作品,从结构、色彩、符号、文化和材质等方面来分析格雷夫斯装饰风格受到的影响因素和其装饰风格的演变,阐述了格雷夫斯装饰思想内涵和局限性,最后总结了格雷夫斯的装饰和设计语言对后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5)
本文试图运用当代隐喻学理论对毛泽东诗词进行研究。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圭臬,通览毛泽东的67首诗词作品,收集其中的隐喻例证,并按内容进行分类。在语料归纳的基础上,对其认知机制、文化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这些隐喻因其人类的共同经验而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是人类通过文学创作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独特的神话、宗教、文化、典故等因素也使得这些隐喻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5)
本文试图运用当代隐喻学理论对毛泽东诗词进行研究。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圭臬,通览毛泽东的67首诗词作品,收集其中的隐喻例证,并按内容进行分类。在语料归纳的基础上,对其认知机制、文化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这些隐喻因其人类的共同经验而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是人类通过文学创作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独特的神话、宗教、文化、典故等因素也使得这些隐喻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2)
隐喻的基本含义是"用某种可以知觉或想象的图像标示或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情感与花卉符号的含义之间的同构是隐喻作用的心理基础,联想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从而构成了花卉作品中一种图像的隐喻形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128-130
"红色"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具备各不相同的文化内涵,多数汉语"红"色词含有积极隐喻,而多数英语"红"色词的隐喻却是消极的。本文以"红"色词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汉英"红"色词的隐喻认知特点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不同文化间的隐喻趋同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金鑫 《建筑师》2021,(1):26-33
文本、结构、类型学的观念贯穿了中国建筑师王澍的理论、设计以及教学实践.随着王澍作品影响力的扩大,其博士论文《虚构城市》的核心观念"语言隐喻"也从一个个人理论立场发展成了一种集体建筑文化.本文通过话语、建筑形式分析等综合手段对这种建筑文化进行评介,并着重讨论了其中3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语言隐喻的模式问题;类型学的内涵问题;类比的认识论问题.本文指出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语言模型在王澍的理论写作中同时存在,两相冲突;王澍类型学设计实践的开放文本性质未能引起评论界足够重视;语言隐喻延伸至王澍在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的研究生教学活动且成果颇丰,但王澍及其后学较少对隐喻在建筑研究文化中的正当性提供严格的方法论解释.本文在作为一种研究文化的"虚构城市"未完结处立论,并指出它20年前的承诺——为建筑研究文化的想象力正名——似乎还未完全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