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CT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252例肝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34例,肝转移癌11例,肝血管瘤7例。所有患者先行肝动脉栓塞术(TAE),然后在CT引导下行RFA治疗。肿瘤共计385个,直径为0.5~16cm,行RFA424例次,共计735个位点。结果13例次(13/424,3.06%)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肝被膜下出血6例次,其中1例肝血管瘤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急诊行肝动脉栓塞后出血控制,余患者经内科止血治疗后好转;气胸5例次,其中1例气胸量为90%,经胸腔闭式引流后吸收,余为少量气胸,自行吸收;胆汁瘤1例,经皮肝穿胆汁瘤引流后消失;无症状胆管分支扩张1例,未予特殊处理,自行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CT引导肝肿瘤RFA治疗是安全的,常见并发症为肝被膜下出血和气胸,经治疗后可痊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单针灌注电极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CT引导下对24例患者37枚肝脏肿瘤采用RITA UniBlate射频电极进行RFA治疗,其中单个肿瘤者14例,2枚肿瘤者7例,3枚肿瘤者3例;肿瘤最大径≤3cm者24枚,3.1~5cm者8枚,>5cm者5枚;随访期12个月。结果治疗后完全消融肿瘤22枚(22/37,59.5%),其中病灶长径小于3cm者19枚(19/24,79.2%),3.1~5cm者2枚(2/8),大于5cm者1枚(1/5);未完全消融肿瘤15枚(15/37,40.5%)。随访12个月仍存活者15例(15/24,62.5%);死亡患者9例(9/24,病死率37.5%)。10例AFP阳性患者中,术后5例下降至正常水平,3例虽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2例持续升高。RFA治疗后1例患者肝脏包膜下少量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和上腹部疼痛。结论CT引导下RITA UniBlate单针灌注电极RFA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确切,是肝脏肿瘤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对直径小于3cm的肿瘤1次消融有较高的完全消融率;对大于3cm的肿瘤,需行多点重叠消融并结合其他消融治疗方法以实现肿瘤病灶的完全消融。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肾癌等。射频消融治疗肿瘤因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正越来越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B型超声(B超)及CT双导向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患者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B超和CT双导向下行RFA。首先在B超导向下穿入RFA针,使其接近病灶,再于CT导向下精确定位完成RFA。结果 20个肝肿瘤病灶均在双导向下精准穿刺成功,顺利完成RFA,而且操作时间短。经治疗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术后随访复查期间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未见有明显肿瘤残存。15例患者均未出现RFA治疗的相关并发症。结论 B超和CT双导向下的经皮肝穿RFA,可以更精准地完成在B超下显示欠完整或欠清晰的肝肿瘤RFA,较单CT导向下的RFA,其减少了穿刺步骤及提高了穿刺的精准性,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肝肿瘤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1 136例肝肿瘤患者共行RFA 1 944例次。其中35例次(35/1 944,1.80%)出现胆道并发症,观察胆道并发症类型及治疗方法。结果 35例次胆道并发症中无症状胆管分支扩张12例,未予特殊治疗。梗阻性黄疸2例,均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结合内支架植入治疗。胆汁瘤 18例,其中7例胆汁瘤继发感染形成肝脓肿。均行经皮肝穿胆汁瘤引流术(PTBD)。梗阻性黄疸合并胆汁瘤1例,同时行PTCD和PTBD结合内支架植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继发胆汁瘤1例,先行PTCD,然后行PTBD治疗。胆汁瘤继发梗阻性黄疸1例,先行PTBD,然后行PTCD治疗。结论 梗阻性黄疸和胆汁瘤是CT引导肝肿瘤经皮RFA后症状较重的胆道并发症,应及时行PTCD/PTBD术治疗,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肾上腺转移癌患者共19例,病灶总数24个,肿瘤直径为1.5~7.8cm,平均直径3.5cm。19例患者原发灶来源于肺癌6例,肝癌5例,肾癌5例,结肠癌3例。经RFA治疗3个月后行CT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上述24个病灶经消融治疗后,CT增强扫描显示20个肿瘤完全消融;其余4个病灶在治疗后仍有部分残留组织强化区,提示有残留肿瘤,未完全消融。5例患者出现血压波动,6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疼痛,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一过性血尿,其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RFA治疗肾上腺转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早期,由于受射频电极周围被消融组织炭化和气化的影响,射频消融(RFA)范围小于1.8 cm,难以满足临床对实体性肿瘤RFA治疗的要求。随着RFA设备和电极的不断改进,消融范围不断扩大,更好地满足了临床上对肿瘤RFA治疗的需要,为不能或不愿外科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射频电极的类型及消融灶的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肺癌在临床上正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具有操作方便,并发症轻,患者痛苦少等特点.本文对其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其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射频消融日益广泛应用于肾癌治疗,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的近期疗效,具有微创、安全、操作方便、并发症轻、患者痛苦少等特点。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改进电极针,提高射频技术,联合c其他疗法等以提高疗效,并建立更合理的包括影像检查技术在内的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经皮消融影像引导技术包括X线、超声、CT和MR,引导技术的选择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习惯。CT提供了准确的三维信息,增强扫描能够清楚地显示病灶及其血供情况,三维重建技术能显示附近的血管和脏器,从而避免了穿刺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损伤。因此,多层螺旋CT作为导向技术十分适合于经皮肿瘤消融治疗。经皮肿瘤消融技术包括无水乙醇注射(PEI)、微波凝固治疗(PMCT)、激光治疗(ILP)、射频(RF)和电化学治疗(ECHT)等。近年来,用CT导向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肺癌、胰腺癌、转移性肿瘤等有诸多报道,已取得良好疗效,且对正常组织损伤轻微,并发症少。有报道,单独采用PEI和PEI+TACE联合治疗小肿瘤,在肿瘤坏死率、复发率或生存率方面,两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然而,在治疗大于3cm的肿瘤时,PEI+TACE联合治疗的疗效比采用单一方法好。因此,对于大肿瘤的治疗,宜采用综合性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注射(PEI)治疗甲状旁腺腺瘤所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1例经活检证实的甲状旁腺腺瘤,在CT引导下用22G细针从前外方穿入病灶,在病灶多点、分次注射无水乙醇.结果经过2次CT引导下PEI治疗,6个月后复查CT,示病灶体积显著缩小、由显著强化转变为无强化,治疗结束后2d至12个月,血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CT引导下PEI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疗效佳、创伤小,可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7例TACE治疗效果欠佳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肿瘤大小5.4~11.0cm,平均6.2cm,单发病灶23例,2个病灶4例,共31个病灶。AFP阳性22例。术后通过增强CT及AFP检测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2~20个月。结果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31个肿瘤中14个(45.2%)肿瘤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17个肿瘤部分坏死。22例AFP阳性患者,AFP明显降低15例(68.2%),不变3例(13.6%),升高4例(18.2%)。并发症中3例出现表皮烫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肝内出血,1例肝脓肿,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术后2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9%。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RFA是较有效的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合理应用RFA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门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进行CT引导下门静脉瘤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每周1~2次,1~3次为一疗程,每例1~2个疗程,疗程间隔1个月,治疗后随访6个月~5年.结果 20例中,17例(85%)瘤栓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例(10%)瘤栓消失,15例(75%)瘤栓缩小或无进展,3例(15%)无效.结论 CT引导下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门静脉瘤栓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治疗病例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究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接受救治的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MWA组(n=65)和腹腔镜手术组(n=5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肝功能改变。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MW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均低于腹腔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WA组患者ALT水平低于腹腔镜手术组,ALB水平高于腹腔镜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根治率和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WA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24.52(95%CI:21.5~27.5)个月和25.42(95%CI:22.1~28.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WA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0.83(95%CI:28.4~33.2)个月和31.2(95%CI:28.5~3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数目、血管侵犯均与原发性肝癌患者3a无瘤生存时间密切相关。AFP水平、肿瘤数目和血管侵犯与原发性肝癌患者3年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结论 MWA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疗效及预后与腹腔镜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6.
陈珑  倪才方  王艳伟  杨超  王刚刚  张帅  肖剑 《工业加热》2014,(12):1059-1063
【摘要】 目的 探索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兔椎体肿瘤模型不同消融时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法将VX2瘤块接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腰椎内,成功建立20只兔椎体肿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测量肿瘤椎体的核素标准化摄取值(stand uptake value,SUV),然后对实验动物行消融治疗。A组消融持续时间3 min,B组为5 min,观察治疗后24 h动物急性瘫痪发生情况。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实验动物再次接受PET CT检查,测定椎体肿瘤的SUV值,然后取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动物RFA术后的瘫痪率以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肿瘤SUV值有无差异。结果 A、B两组动物射频后的瘫痪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 比 6/10、P < 0.05)。两组肿瘤模型消融前的SUV值分别为 4.60 ± 0.47、4.48 ± 0.45,治疗后第1天分别为0.94 ± 0.08、0.92 ± 0.07,治疗后第7天分别为0.93 ± 0.04、0.95 ± 0.06。两组椎体肿瘤的SUV值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 257.87、P < 0.05),两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结果显示两组肿瘤模型的肿瘤细胞明显坏死,均未见明显残存肿瘤细胞。结论 应用RFA治疗兔椎体肿瘤,消融时间持续3 min已能有效杀伤椎体肿瘤细胞,且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小。延长消融时间疗效无显著增加,但可能增加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18.
摘要】 目的 探讨曲马多在经皮穿刺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术中的止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曲马多组(41例)和对照组(27例), 经皮穿刺肝肿瘤RFA开始时均予地西泮10 mg及盐酸哌替啶100 mg肌内注射。曲马多组予曲马多1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术中记录病灶大小、位置,消融直径,加热时间,消融时间、温度、功率及术中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BCLC分级、Child?蛳 Pugh分级、病灶位置、病灶大小、消融直径、加热时间、消融时间、温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水平上两组间年龄、影像引导设备和手术中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术中疼痛评分的影响并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VAS评分高于曲马多组,两组术中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经皮肝肿瘤RFA治疗过程中,曲马多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