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5)
关于尼采与道家的比较话语,国内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长时期从现代精神上比较尼采与老庄思想,突出了双方打破传统、寻求个性解放的要旨。但是与此不同的是,西方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则更多地从后现代视域上探讨尼采与东方思想的接近,目的是为西方现代困局寻找救赎希望。在这个视域中,尼采实际上被看成是一个"反现代"的思想代表,并被作为后结构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先驱。笔者以为,要突破这种比较话语的不对称现象,就需要探讨尼采与道家思想深层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1)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体系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肯定生命,肯定现实生活,提倡解放人性,反对禁欲主义,在酒神精神的影响下人们才可以释放自己的生命,才能有更好的创作,奇怪的是,这种"酒神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酒,作为一种食品,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但它又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尼采用酒神精神来对生命和个体进行肯定,作为其哲学的核心思想,而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里,诗歌、绘画、书法等等很多方面也都有"酒"的踪影。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本文通过对尼采哲学体系中酒神精神的解读以及中国历史文化中"酒"所扮演的角色,来分析一下酒神精神背后所蕴含的一种精神力量以及中西方文化为何对"酒"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创作中,出现了中国艺术家大量使用"中国符号"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误读"渗透到艺术文化、艺术市场、公共教育、史论批评等各个领域,价值观念差异导致误解和魅惑。如何正确认识"误读",如何"祛魅",在创作中不刻意使用,也不必去刻意回避使用"中国符号"。真正体现中国人的基因属性、地域与情感的本源价值和归属感,去"西方中心"和"后殖民"的色彩,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国艺术家作品中运用"中国符号"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4.
詹伟  胡平力 《安徽建筑》2012,19(2):24-25
基于城镇形象"趋同"的问题,探讨现代城市设计创作中,对中国传统园林思想尤其是思维过程的引入,解读了城市设计意境的概念,认为城市设计意境是一种基于城市形象特色建构的文化意境的表达;它着眼于特质空间的人工艺术性和人文蕴含性以及二者宏观控制后的整体生成。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193-198
本文在文学阐释学理论的基础上,以中西现代译者间"见异求同"的阐释与对话为推手,系统梳理各类《文心雕龙》书名的英文表达,通过拨析美国译者和华裔译者的误读与悟读现象,探赜他者误读与悟读张力背后深层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诗学的入思之路。研究发现美国译者的社会性更强,他们更愿选择归化的翻译方式,更看中语言的修辞作用,而华裔译者总体在语言和结构的把握上相对更为精准,更看重译语的美学表达。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中西现代译者间"见异求同"的阐释与对话是消解中国传统文论英译误读,从而走向悟读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中国建筑杂志与大众刊物中理想现代家居概念的变化。文章剖析了住宅设计在当时受到建筑师与其他知识分子关注的原因,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对建筑的"社会角色"的重新认识。中国的知识分子与建筑师相信优秀的住宅设计能够改善国民生活并改变国民的生活方式,推动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因此,中国建筑师将现代建筑视为现代化与社会改良的重要途径,同时,他们也常常有选择地将西方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用新的艺术形式刺激建筑行业与家居消费。该研究将注意力投向现代建筑史研究中常常忽略但却有相当影响力的建筑师,阐明了知识在不同派系以及团体中的交流。文章认为对家居问题的广泛关注凸显了"家庭"这一概念在建构建筑话语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站在无产阶级立场,通过塑造与自身具有同构性质的知识分子形象来演绎和论证知识分子改造的时代主题,籍此凸显进而实现自身急切的工农兵身份转变的政治意图,是"17年"作家普遍的创作诉求。但在实际过程中,其创作仍然草蛇灰线般延续着五四启蒙思想,从而与追求本质真实的主流话语叙事规范发生龃龉。"17年"知识分子叙事整体性艺术张力就此产生,极具文化内涵和审美阐释空间,在讲述话语的时代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3):59-61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对个体命运的关照都较之前发生了重大变革,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现代认同",也即现代知识分子对自我和他我的一种认同标准。这种认同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以具象呈现,凸显这一时期作家们对现代社会的自我理解。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茅盾,把自我认同的现代女性输入自己的文本里,这些女性着装时尚而性感,有着强烈的反叛精神,在满足茅盾对中国新女性性别想象的同时,也完成了茅盾对她们的现代认同。  相似文献   

9.
"中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对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认为,"中和"思想运用到现代建筑中的主要表现是"矛盾统一"、"群"、"大气"和"谦和文雅",并讨论了这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代表性文化符号,生动展现了中国千年历史文化,集中了古人的语言艺术和思想哲学。这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和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常走入生搬硬套的形式表达误区,如何从现代美学和建筑艺术的角度来展现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是建筑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该文以中华成语博物馆建筑设计为例,探究成语文化符号在建筑中的现代表达的形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