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脑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临床及头颅CT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行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IATT),治疗前后均作脑血管造影、复查CT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3例造影未见血管闭塞,23例患者即刻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11例,再通率78%.结论动脉溶栓疗法使84%的患者在15 d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32例发病在2~20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尿激酶平均用量65万U.患者病情在入院时由神经科医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分数(NIHSS)综合评分.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3个月进行,按改良的Rakin分数(MRS)分为好结果(MRS 0~3)、差结果(MRS 4~6)两类.结果灌注溶栓治疗后脑血管造影复查,闭塞血管再通率达62.5%,其中闭塞时间6 h内的14例中,部分或完全再通13例,闭塞时间在6~2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从1999年2月至2004年6月共有21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我们对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密切相关因素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评价这些因素的风险.结果症状性颅内出血共有8例(3.7%),溶栓前高水平的收缩压[比数比(OR),1.096;比数比的95%可信区间(CI),1.006~1.194]和尿激酶治疗(OR, 1.068;95%CI,1.053~1.247)是预测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验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分析54例接受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3例(5.6%),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46例(85.2%),大脑前动脉闭塞5例(9.2%).结果预后好的患者共有41例(75.9%),血管再通程度>50% 39例(72.2%),再通程度<50%的15例(27.8%).颅内出血率为20.4%,病死率为7.4%.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评估动静脉联合溶栓(IV/IA)与动脉溶栓(IA)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46例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接受IV/IA(24例)或IA(22例)治疗, 评估不同方法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早期临床改善率、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较好转归率及病死率。结果 IV/IA组从发病到接受溶栓的时间平均为255 min,明显低于IA组的310 min(P = 0.012)。IV/IA组和IA组溶栓后闭塞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4.1%和40.9%(P = 0.226),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则为16.7%和22.7%(P = 0.361)。术后3个月IV/IA组较好转归率(54.2%)高于IA组(36.4%),前者病死率(8.3%)低于后者(9.1%),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226和0.927)。 结论 相对于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联合溶栓的疗效可能更佳,风险较低,但结果仍有待于大样本、双盲、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2例发病后20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20 d进行,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MRS)分为良好(MRS 0~3)、不良(MRS 4~6)两类.结果溶栓前1例为TIMI 1,11例为TIMI0.溶栓后9例闭塞血管部分/完全再通,3例未再通.8例患者结果良好;4例不良结果;其中2例死亡.发生症状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1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颈内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5例,豆纹动脉1例)进行rt-PA动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在发病后2~6h,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术后即刻、24h后分别行头颅CT或MRI扫描以明确有无颅内出血。术前及术后30d采用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动脉溶栓治疗中技术成功率100%。其中血管再通TMI分级2~3级16例,TMI分级0~1级5例。症状性脑出血3例,其中2例死亡。17例术后3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2例<50%,死亡2例。TMI分级2~3级的血管再通患者生活状态明显优于TMI分级0~1级血管再通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6h内动脉溶栓治疗比较合适,但也有并发脑出血的严重后果,开始溶栓时间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估机械辅助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时间在90 ~ 450 min行机械辅助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采用的机械辅助方法有导丝碎栓、导管抽吸取栓及支架应用等,术后统计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结果 28例患者应用机械辅助溶栓成功再通血管23例,血管再通率为82.1%,平均血管再通时间为65.22 min,3个月后mRS评分均≤ 3分;5例血管再通无效者中2例死亡,1例mRS评分4分,2例mRS评分≤ 3分。血管再通组中,机械辅助溶栓并未增加出血并发症率。结论 机械辅助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能减少尿激酶用量及血管再通时间,提高再通率。
  相似文献   

10.
动脉内溶栓治疗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10例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动脉内溶栓治疗,开通率100%。讨论其适应证、禁忌证,溶栓剂的应用,操作技术,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动脉溶栓治疗的影响因素,为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我中心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住院病例,采集患者病史、起病过程的特点、发病与动脉溶栓的间隔时间、有无出血、是否死亡以及治疗之后(包括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患者主要神经功能的变化过程,我们所选用的神经功能包括肌力、眼震及意识水平。脑血管造影回顾则采集动脉溶栓前后DSA血管形态的异常发现及变化,以及尿激酶用量。此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整理,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溶栓时间为5.8(5.8±3.3)h;DSA资料丢失20例,造影阴性率为14.7%,血管再通率(部分及完全再通)为36.2%,溶栓后早期(<24h)症状加重24例(27.3%)。起病后6h内接受动脉内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24h内加重率为31.7%,与6h以上接受治疗者相比(18.5%)有明显差异(P=0.01);而与年龄、起病特点、溶栓后神经功能评分及血管造影结果及血管再通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不分辨前后循环所有患者群体内,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的动脉溶栓时间窗可以延长至6h,却面临更高的早期加重率。所以对于早期加重的原因揭示及有效处理,可以改善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共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前均行CT、MR 和DSA检查证实颅内动脉闭塞部位:M1段4例,M2段2例,M3、4段2例,A1、2段1例,颈内动脉2例, P1段1例,豆纹动脉1例,其他穿支2例.其中术前经DSA证实12例.溶栓治疗时间在发病后3~7 h,采用动脉内药物灌注和机械疏通相结合方法溶栓,另外经静脉术前和术后持续滴注r-tPA辅助.术后观察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结果 15例患者溶栓治疗中微导管和溶栓导管均到位满意,DSA所示闭塞段血管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脑血管血栓形成所致,占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缺血"半暗带"理论的提出,为脑梗死溶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1-4].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神经介入技术的进步,动脉内溶栓技术已经成为急性颅内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的因素.方法 54例脑梗死患者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6 h以内溶栓者42例,6~24 h溶检者12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和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差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1%和75.0%,显效率分别为71.4%和50.0%, 管再通率分别为69.0%和50.0%,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68和73min.结论动脉内溶检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不超过6 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价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 DSA导引下对23例急性肾动脉栓塞患者行肾动脉置管,用尿激酶微泵进行持续溶栓治疗,3 d后复查肾动脉DSA,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评估肾动脉溶栓效果。结果 术后DSA复查显示23例患者中肾动脉完全开通21例,部分开通2例,有效率为91.3%。术后疼痛、少尿、血尿、发热等症状完全缓解21例,减轻2例。术后尿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及肌酐(SCr)水平均较术前降低。结论 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效果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