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2,(3):27-29
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和对儒家文化的持守,共同催生了梁启超的儒家哲学论。梁启超立足传统文化,从基本内涵、核心问题、研究方法、发展脉络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儒家哲学的内在神韵。其学术价值在于,梁启超对儒家哲学的独特见解,对我们当代传承和改进儒家文化,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教育方面对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及实践进行考察。作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康、梁的教育思想及实践表现出了很大的共性和承袭性。同时,个人经历的不同以及个性差异等因素的作用,使得康、梁在推动中国教育发展方面又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在新中国诞辰70周年之际,回首历史,感慨万千。1840年以来,在民族危难之际,从林则徐到康有为、梁启超,从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到各种阶级、各种政党、各种政治势力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大家都试图为中华民族探索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
虽然梁启超《新民说》中的公德说在近代以来最有影响,人们甚至把《新民说》的道德思想仅仅归结为公德说;而实际上,《新民说》中后写的《论私德》,对公德说作了很大的补充和修正,更加深刻地思考了私德在整个道德结构中的基础意义和重要价值。《论私德》不仅深化了他个人在《新民说》初始的道德论,而且对由启蒙推动的道德反思的限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十年前,便作了根本性的揭示,显示出思想家的深刻洞见。同时《论私德》根本确立了梁启超作为近代新儒家的思想立场和方向,也奠定了儒家道德论在近代的调适和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4)
孙宝瑄《忘山庐日记》记载了他在光绪晚期大量阅读西学书籍的经历,从中可以看到孙氏逐渐接受西方婚育学及生理学的过程,其阅读目的在于探求强种、强国之道;日记还反映了孙宝瑄等人在接受西学思想的同时,也从传统的"异端"如颜李之学中寻找精神资源。西学书籍带来了观念的更新、知识结构的更替,以及"脑界"的逐渐打开,传统学问的框架被拆解、重构。孙宝瑄等人有关理想政体、国计民生的诸多思考,处处体现了西学书籍的影响。与晚清其他知识分子相比,孙宝瑄对西学书籍的阅读量更大、范围更广,他是在新学涌入、新词汇引进的大潮中学会使用新词汇、新概念思考的代表人物,由此可以管窥19、20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Z1):117-118
<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教育任重道远。在教育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体育更不能缺席。100年前的甲午战争使中国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莫急于得人才之道""一国之强弱,取决于教育,教育是变法之本"的主张,同时大力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建筑学学科特殊性出发,讨论了建筑的形式与内容问题。基于相关建筑理论文献的梳理,以及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知识界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思想,结合近现代建筑创作的实际案例,将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观点,引入建筑学领域及建筑学理论范畴。并建议用“形象与要素”概念替代现今通行的“内容与形式”概念。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5)
儒家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的道德观,在当今中国社会依然有广泛的影响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儒家道德存在各个层面的共通,既实现了对传统儒家道德的融合,又是对儒家道德的当代升华。理论工作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重视儒家道德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
康有为作为维新变法代表性人物,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推行具有资产主义色彩的教育制度,提倡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否定传统的科举制,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康有为一系列的教育主张发端于其求学和在粤时期教育实践经历,尤其是兴办"万木草堂"集中体现了他早期的教育思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3):105-108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奠基人,也是儒家诗学的奠基人。儒家诗学的核心在于重视诗歌对人的情感的审美教化作用。孔子之后,恪守儒家诗学立场的代不乏人,他们都结合着自己时代的特点,对儒家诗学作出新的理解与发展,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诗学传统或儒家诗歌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