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5):61-67
动物隐喻是人类语言共有的重要机制,从语言学的特点出发,针对了英、俄、中文成语之间的语言表现特点,使人们初步认识到动物性隐喻词性的结构与特点;动物性隐喻语言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及其所折射出区域文化特征。重点分析动物性隐喻成语的语义及其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2)
本文主要从翻译的对等理论的视角出发,以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两大方面重点研究中日成语的翻译转换。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而成语作为语言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中日在文化等诸多方面互相影响,但又存在着文化差异。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的汉字和儒学文化传入日本,大量的中国成语也随之传入,但是在查阅日文词典和相关资料以及日本人使用的成语的情况的过程中,由其自己创作的成语仍然占据着很大的比例,本文通过对中日成语之间的对比从而分析其中的语言转换。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2):253-254
语言世界图景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认知模式,体现各民族的语言世界观。本文基于语言世界图景理论,对俄汉词组型工科术语进行语义认知阐释,试图从俄汉语言世界图景,阐释俄汉词组型工科术语中语义异同,进而通过其词组型工科术语不同语义来揭示俄汉两民族的认知思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积极践行文化输出与文化认同战略,力争中国在世界体系的话语权。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本民族语言与其他语言的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定会发生外来词介入和语言影响等结果。本文将重点分析汉源词汇在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介入特点,提出"词汇沉淀"概念和"词汇沉淀"研究的价值,分析在俄汉语言接触中产生"词汇沉淀"的原因,探究汉源"词汇沉淀"作为语言对外推广政策与文化输出战略成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3):148-149
隐喻是一个被研究了千百年的老话题,现在,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为隐喻带来了新的生机,隐喻认知理论逐步被接受。而"山"、"海"在俄汉英文化中被用做隐喻的认知方式是相似的,这对于学习者来说能够更加容易地学习和理解汉俄英三种文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1)
从汉语教学的角度对动趋式的研究还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汉语和其他语言,尤其是与俄语在这方面的对比研究也比较缺乏。动趋式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汉俄两种语言有关趋向补语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出一些关于趋向补语教学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4)
以往国内外提供了不少关于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在中国,也有很多研究是调查汉语普通话、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语言使用模式和语言态度。因为新疆是一个多语言地区,语言使用情况复杂,所以本文重点探讨总结新疆汉-维、维-汉双语人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状况,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1)
汉俄两种不同语言体系差别是很大的,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地文学作品,恰当使用翻译转换方法处理表达力极强的词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翻译转换类型的观点出发,具体分析解读契诃夫短篇小说中"形容词+名词"结构的词组在汉译本中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9)
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重点关注本节课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哪些方面的能力,以及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进而有重点地围绕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目标去选择材料、设置内容。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9)
根据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的理论,可译性的限度分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通过具体例子阐释俄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并得出结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是绝对的,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