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4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和外科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既适宜行封堵术也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33例继发孔型ASD患者按意愿分为介入治疗组(以下简称介入组,共137例)和外科手术组(以下简称外科组,共96例)。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残余分流率、住院天数、输血量和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在年龄眼(49±8)岁和(48±7)岁,P=0.135演、性别构成比和术前心功能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外科组较介入组缺损直径大,分别为(24.9±6.8)mm和(18.9±5.4)mm(P<0.001)。两组技术成功率(97.1%和100%,P=0.151)和残余分流率(0.7%和0%,P=0.583)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死亡,但外科组并发症发生率(30.2%和16.1%,P=0.015)和输血量眼(273.1±491.5)ml和0ml,P<0.001演高于介入组,住院时间眼(12.0±4.0)d和(4.6±3.3)d,P<0.001)演和操作时间眼(212±36.5)min和(60.0±17.7)min,P<0.001)演均长于介入组,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介入组,分别为(29839.6±7533.1)元和(39570.0±5929.5)元(P<0.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对于40岁以上ASD患者,只要适应证选择合理,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性而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估新型多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小儿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多发性房间隔缺损患儿3例,女1例,男2例。术前完善常规检查,根据超声和心导管检查结果先选择合适球囊和封堵器进行球囊扩张和缺损封堵,术后3 d出院,出院后予阿司匹林(每天3 ~ 5 mg/kg)口服。结果 第1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Ⅱ),存在3个分流口,前两者相距5.4 mm,后两者相距3.6 mm,中间孔距主动脉瓣 13.2 mm,距左房室瓣10.3 mm,房间隔长约28 mm,选择25 mm Cribriform封堵。第2例心脏超声示有2个分流口,两者相距3 mm,房间隔长度为35 mm,术中选取25 mm Cribriform封堵器。第3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多发),术中选取30 mm Cribriform封堵。所有封堵器释放后位置好,心脏超声显示无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结论 Cribriform可应用于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但需注意术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犬房间隔缺损(ASD)模型上评价双侧无铆型ASD封堵器的疗效、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自行设计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的网状结构,外形呈双盘状,其左房面平整,右房面中间凹陷,中央有与推送杆相接的连接袢,内衬有三层聚酯膜.犬ASD模型建立采用房间隔穿刺结合球囊扩张方法,模拟临床经导管封堵ASD过程,闭合人工制备的ASD.用心脏超声观察封堵器位置及封堵器对右、左房室瓣功能的影响.术后1、2、3、6个月分别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封堵器周围及表面的组织学反应.结果 8条犬成功制作ASD模型并封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原因及效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失败后,需行外科手术的1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指征为封堵器脱落7例、Ⅲ°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Ⅲ°AVB)、残余漏1例、封堵失败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mm,较术前诊断的平均26mm增大,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部位为中央型3例,下腔型6例,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41.7%,不符合率为58.3%(P>0.05)。3例Ⅲ°AVB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介入封堵失败后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可避免治疗失败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房间隔缺损(A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多见于成人女性。绝大多数ASD能够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得到治愈。超声心动图能够明确诊断,准确测量缺损的位置和大小。本文系统介绍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封堵器选择与并发症防治。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多孔型,房间隔膨出瘤型及边缘不好等特殊情况下ASD的处理均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估经导管封堵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房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于我院行房缺封堵术的34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5例老年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继发孔房缺患者作为肺动脉高压组。全部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d、1、3、6和12个月行经胸心动超声图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在透视及经胸心动超声图引导下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房缺。结果所有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肺动脉高压组与非肺动脉高压组年龄分别为(67±5)岁和(24±9)岁,(P<0.01),心功能分级分别为2.8±0.7和1.7±0.7,(P<0.01),房缺直径分别为(30.5±3.2)mm和(14.2±4.0)mm(P<0.01),封堵器直径分别为(35.3±4.5)mm和(18.2±4.4)mm(P<0.01),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65.2±11.2)mmHg 和(29.5±3.3)mmHg (P<0.01)肺动脉平均压分别为(31.0±4.4)mmHg 和(17.9±1.1)mmHg (P<0.01),封堵后,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为(36.6±11.4)mmHg ,肺动脉平均压为(21.6±4.3)mmHg ,均有明显下降,两者与术前比较P均<0.01,心功能有明显提高(从术前2.8±0.7增加到1.8±0.8,P<0.01)。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继发孔房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9.
10.
【摘要】 目的 评价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继发孔ASD患者49例,按选用封堵器的类型不同分为试验组34例,植入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Sunflower封堵器),对照组15例,植入双盘状封堵器(SHSMA封堵器)。记录两组患者的ASD直径、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室收缩压(RVSP)、封堵器腰部直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心电图及1、3和6个月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 49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试验组34例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 ~ 32 mm,对照组为14 ~ 34 mm。两组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对照组1例可见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残余分流消失,其他患者均未见心房水平分流,封堵器未影响右房室瓣返流。术前、术后心电图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unflower封堵器与SHSMA封堵器治疗ASD同样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心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 11例患者中男3例,女8例,年龄4~46岁(平均25岁)。术前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缺损直径为12~28mm,平均(18.5±6.1)mm。在透视及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1例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为(25.2±8.3)mm(15~36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25.4±7.7)mm(15~36mm)。11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术中无并发症。2例术后即刻超声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方法全组51例,肺动脉收缩压(84.7±13.5) (70~137) mmHg,肺动脉平均压(65.0±11.5)(42~97) mmHg,PDA最窄处直径(7.0±2.4) (3~15)mm.封堵成功后监测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决定能否行永久封堵.结果除1例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能封堵外,其他50例患者封堵均获成功.术后肺动脉收缩压降至(46.1±14.9) (24~109)mmHg,肺动脉平均压降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6例患者经临床体检、心超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5~12 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通过F 6~8长鞘置入封堵器.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2~12 mm.植入封堵器直径为4~14 mm.封堵器到位后15 min左心室造影14例无分流,2例少量分流.术后1周经胸超声检查无分流,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国产封堵器闭合膜周部VSD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1例小婴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术中镶嵌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正中胸骨切口开胸,在食管超声的导引下,在跳动心脏的右心室表面导入Amplatzer封堵器关闭2处肌部VSD.结果成功封堵2处肌部VSD,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将手术和介入治疗结合的镶嵌治疗小婴儿肌部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左心室及主动脉造影影像学分析,探讨其对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行封堵治疗的VSD患者共106例。分别于封堵前、后常规以LAO 45° ~ 55° + CRA 25°行X线左心室造影和主动脉瓣上造影。对于嵴内型、嵴下型的影像学区别,采用加大角度投照(LAO 75° + CRA 35°),而肺动脉干下型采用RAO35°左心室造影,在造影显示VSD分流后分别测量左室侧分流口大小及其距主动脉瓣的距离,并进行介入封堵。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和主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成功封堵97例,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7例嵴内型较小缺损,12例嵴下型,均使用零偏型伞封堵成功,1例为肌部VSD,其余77例为膜周部VSD。2例心脏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嵴下型,X线左室造影为膜周部。8例心脏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膜周部,X线左室造影为嵴下型。失败的9例均为嵴内型VSD,其中心脏多普勒超声诊断2例为嵴下型,1例为膜周部,X线左心室造影均表现为嵴内型。心脏多普勒超声与X线左室造影比较,在诊断嵴下型和嵴内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膜周部型和肌部VSD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X线左心室及主动脉造影的影像学判定对VSD封堵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导管封堵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年龄 ≥ 40岁的ASD患者75例,分为PAH组36例和无PAH组39例,均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ASD大小以及术前、术后1 d、1、3个月的左心功能。心导管测肺动脉压及分流量。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ASD封堵术,PAH组与无PAH组年龄分别为(51.7 ± 9.3)岁和(49.3 ± 6.0)岁,ASD大小为(20.6 ± 6.8)mm和(20.6 ± 6.8)mm,选用封堵器大小为18 ~ 42(30.8 ± 9.1)mm和9 ~ 40(27.5 ± 7.4)mm。心导管测量PAH组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57.8 ± 16.0)mmHg,平均肺动脉压(mPAP)为26 ~ 62(37.1 ± 7.7)mmHg,无PAH组sPAP为(28.9 ± 3.9)mmHg,mPAP为10 ~ 23(15.9 ± 2.8)mmHg。其中PAH组有3例选用带孔ASD封堵器封堵。两组比较,PAH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无PAH组低(P < 0.05)。PAH组导管封堵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P < 0.01),术后随访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均增大(P < 0.05)。结论 ASD合并PAH患者左心功能损害较无PAH组更严重,介入治疗后左心功能明显好转,能防止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